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apoB/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30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其血脂水平及载脂蛋白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组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TC、LDL-C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apoA1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的血清载脂蛋白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以apoA1对冠脉病变的预测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CHD患者与同期健康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检测血清胆红素、尿酸(uric acid,UA)、血脂。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对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水平,并据TSH浓度分为Ⅰ亚组(TSH〈10.0mIU/L)和Ⅱ亚组(TSH≥10.0mIU/L),分别与5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及行亚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及2个亚组的TSH、TC、TG、LDL-C、UA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尤以Ⅱ亚组的TC、TG、LDL-C、UA升高最明显(P均〈0.01);2个亚组间的TC、TG、LDL-C、UA、HDL-C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血糖水平虽有轻微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临床甲减组及2个亚组的TC、TG、LDL-C、HDL-C、UA水平有明显差异,而血糖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亚临床甲减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与血糖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胸闷、胸痛"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311例。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多元相关分析显示,与冠脉积分成正相关的因素有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冠脉积分成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UA与冠脉积分的相关性依然存在。并且随着血压及血尿酸的增高,冠脉积分越高。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随着血压及尿酸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多,病变程度大,复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312例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49例)和冠心病组(16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430.47±99.6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97.31±62.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尿酸水平无关。结论高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在较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可能非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选择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TG、TC、HDL-C、LDL-C、ApoA、ApoB)水平。结果:西宁地区冠心病SA组、UA组和AMI组hs-CRP、TG、TC、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CRP与TG、TC、LDL-C、ApoB呈正相关,SA组、UA组和AMI组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hs-CRP与HDL-C、ApoA呈负相关。结论:hs-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对西宁地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84例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41例及无心脑血管病变组(对照组)43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DBP、FBG、TC、G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Bp、2hBG、TG、HDL-C、LDL-C、血UA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尿酸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钙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辛伐他汀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均每晚睡前顿服1次,疗程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尿酸(BUA)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C、TG均有降低,HDL-C升高(P〈0.05);但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除了能较好的降脂外,还有降低血尿酸作用。因此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选阿托伐他汀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12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分析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方法观察病变组和正常组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BG)、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及血糖(P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病变组FINS、2 hINS、PBG、HbAlc、UA、TC/HDL-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HDL-C较正常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病关系密切。结论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高胰岛素、高血糖、高尿酸及脂代谢异常相关,并对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水平,并据TSH浓度分为Ⅰ亚组(TSH<10.0 mIU/L)和Ⅱ亚组(TSH≥10.0 mIU/L),分别与5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及行亚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及2个亚组的TSH、TC、TG、LDL-C、UA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尤以Ⅱ亚组的TC、TG、LDL-C、UA升高最明显(P均<0.01);2个亚组间的TC、TG、LDL-C、UA、HDL-C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血糖水平虽有轻微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临床甲减组及2个亚组的TC、TG、LDL-C、HDL-C、UA水平有明显差异,而血糖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亚临床甲减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与血糖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李霞  牛凡 《中医药研究》2012,(5):536-53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及造影正常者P-选择素(PS)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者60例,其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各20例,造影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PS和Cys-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标准评价。结果冠心病组PS、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S水平与Gensini法评分呈正相关(r=0.552,P〈0.01),Cys-C水平与Gensini法评分呈正相关(r=0.890,P〈0.01);PS和Cys-C呈正相关(r=0.604,P〈0.05)。结论 PS和Cys-C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刘妮妮  刘云宝 《中医药研究》2013,(12):1433-143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和5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抽取静脉血进行血脂的测定.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HCY、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支血管病变组的血浆HCY、TC、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CY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CY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SI)、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2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胰岛素、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水平组二个亚组,高尿酸血症组T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水平组。③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IS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4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及102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的常规血脂及冠脉造影结果,计算LDL-C/HDL-C、apoB/apoA1比值及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LDL-C/HDL-C、apoB/apo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血脂比值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项血脂的异常率。LDL-C/HDL-C、apoB/apoA1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LDL-C/HDL-C、apoB/apoA1比值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优于各单项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程度,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同时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等,比较两组间血尿酸水平,分别血尿酸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与动脉硬化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与UA、TC呈正相关(P〈0.05,P〈0.01)。UA与IMT,TC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血尿酸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的RLP-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HDL-C)。结果观察组的RLP—C、TG、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呈正相关。结论血清RLP-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致病因子,对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丽杰  刘凡 《中医药研究》2010,(11):1306-1308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非绝经期女性患者157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冠心病组(B组),B组患者再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B1组、B2组和B3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尿酸血症等。结果 B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P〈0.05)。结论高TG血症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hs-CRP升高、高LDL-C血症,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冠脉病变程度与范围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阴啸伟  吕吉元 《中医药研究》2012,(10):1166-116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因"胸闷、胸痛"入住收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38例。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管病变程度在不同性别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组,尿酸、TC值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组,高血压、尿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病变程度增大且复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对1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20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尿酸及血脂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血尿酸与TG呈正相关(r=0.3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且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