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tPNS)与bFGF联合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的诱导作用及作用剂量.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纯化h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表面CD29、CD44、CD105、CD34分子,测定周期.取第三代hBMSCs,含20%胎牛血清的1 mmol/Lβ-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 h,继而用bFGF(20 ng/mL)标准组、tPNS(1 mg/mL)药物组、20 ng/mL bFGF+低、中、高剂量tPNS(0.5 mg/mL、1.0 mg/mL、2.0 mg/mL)诱导液诱导,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2(MAP-2)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MTT法检测各组诱导后不同时间点对神经元样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hBMSCs,经诱导后大部分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联合诱导组细胞生长状态及活力较好,阳性细胞NSE、MAP-2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GFAP表达阴性.结论 tPNS与bFGF联合在体外能有效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保持较好的活力、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GS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及作用的最适剂量。方法BMSCs由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全骨髓法取得,经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取第五代BMSCs用低中高剂量(20mg/L、40mg/L、80mg/L)GSP干预24h,设立空白对照组。以含有20%胎牛血清的1mmol/L B-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h后,继而用含有4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作为诱导液诱导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GSP干预24h后对神经元样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以Fluo-3AM为荧光探针标记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以Annexin V凋亡试剂盒检测组间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WISTAR大鼠BMSCs,经诱导分化后大部BMSCs变成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E和MAP-2。GSP干预组细胞生长状态,活力及存活细胞比例较好。结论GSP能使BMSCs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保持较好的活力,对抗自由基产生,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王飞  冯鹏  李光来 《中医药研究》2008,6(3):306-308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音猬因子(SHH)、维甲酸(Ra)、Forskolin(Fn)组成的诱导体系诱导骨髓闾充质细胞(BMSCs)后的上清液对BMS旺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髂骨处抽取骨髓4mL,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用400ng/L、SHH、0.5μm Ra和5μmFn组成的诱导体系进行诱导,取诱导后6h、12h、24h、3d、5d和7d的诱导液上清分别作用于BMSCs。7d后使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变化。结果诱导7d后各组均有部分细胞胞体收缩、伸长突起,表现出神经细胞的形态。12h上清诱导组同SHH+Ra+Fn诱导组NSE、MAP-2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12h上清诱导组同SHH+Ra+Fn诱导组NSE、MAP-2阳性细胞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h后上清液可有效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填精方右归丸含药血清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Wistar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用右归丸含药血清诱导BMSCs分化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特征性结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诱导6h后,骨髓基质干细胞胞体收缩,有突起伸出;诱导24 h后突起增多形成网络结构;尼氏染色法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胞体中有尼氏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NSE及MAP-2阳性表达,GFAP无表达.结论:右归丸含药血清可以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归丸药物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原代培养、传代培养BMSCs;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90、CD29、CD34和CD45表达以鉴定BMSCs;分别使用β-巯基乙醇及左归丸药物血清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后神经标志蛋白(Nestin、NSE、GFAP)表达。结果培养至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90、CD29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分别经β-巯基乙醇、左归丸药物血清诱导后,BMSCs可见典型的神经元样改变,神经标志蛋白(Nestin、NSE、GFAP)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左归丸药物血清可以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且分化细胞具备神经细胞的形态及特征,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当第3代细胞爬片达到80%以上汇合时,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5 mmol·L -1,β-mercap toethano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0 μg·L-1,BDNF)组和地黄多糖组(200 mg·L-1)进行诱导,6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神经元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nestin,NSE,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GF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分离鉴定培养5代以内大鼠BMSCs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有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NSE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56.74±1.36)%,(73.37±1.27)%,高于化学诱导组(28.21±2.43)%,(2.31±2.72)%和神经生长因子组(31.3±1.61)%,(28.87±1.65)%,(P<0.05);GFAP阳性细胞率(20.17±1.27)%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诱导组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与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诱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获得B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将获得的第3代BMSCs分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组及隐丹参酮组。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诱导后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 (MAP-2)、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 FGF组及隐丹参酮组Nestin、NSE、MAP-2、β-tubulinⅢ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 0. 01),GFAP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P 0. 01),细胞活力升高(P 0. 01),Wnt3a、β-catenin及Cyclin D1表达量上调(P0. 01)。结论:隐丹参酮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IV(astragaloside IV,AST IV)与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配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ST 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AST 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BMSCs输注组、BMSCs输注联合AST 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BMSCs输注联合AST 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各给药组给予药物进行干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法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尼氏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MSC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鉴定符合BMSCs特征。大鼠脑缺血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升高(P<0.01),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 Ⅳ+PNS高剂量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输注BMSCs后,细胞可在缺血侧脑组织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药物联合BMSCs输注能够增强BMSCs在大鼠脑内的增殖和分化。大鼠脑缺血后,BDNF和GDNF蛋白表达增加,各药物组均能够不同程度上调其表达,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Ⅳ+PNS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结论 AST Ⅳ配伍PNS能够促进BMSCs移植的存活,靶向修复脑缺血后受损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缺血后脑内局部微环境,促进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脉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移植BMSCs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和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颈内动脉移植B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7d(早期)、14 d(中期)和28 d(后期)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NSE和GFAP、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NSE和GFAP表达明显.脑缺血后7d、14d、18d组NSE表达减弱;7d组GFAP表达增强、14d和28d减弱;7d组NGF表达增强、14d和28d组递减;7d组GDNF表达增强、14d减弱、28d增强.脑脉通7d组大鼠的NSE表达较模型组增强;28d组GFAP表达减弱;14d和28d组NGF表达增强;7d组GDNF表达减弱,14d组增强.移植28d组GFAP,NGF和GDNF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与移植组比较,联合7d组和28d组NSE表达增强;7d组GFAP表达减弱,14d增强;28d组NGF表达增强.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反应、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表达呈不同变化特点;BMSCs移植后早期作用并不显著,但后期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细胞反应的作用明显;脑脉通可使BMSCs移植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提前并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早期上调NGF和G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慧  唐云安  张成 《中药材》2004,27(8):585-589
目的:研究香丹注射液对成年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rMSCs取自大鼠的下肢骨,贴壁筛选法和营养缺陷培养基(α-MEM完全培养液)分离纯化.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第5代的rMSCs 24 h,换无血清培养液(D/F12 N2 bFGF)和香丹注射液(1%~5%)诱导6~8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免疫化学和反转录-PCR法鉴定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200、微管相关蛋白MAP-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相对表达量,并得到相应的诱导率.结果:诱导3 h,rMSCs出现神经元样的形态学变化,诱导6~8h,神经元的诱导率达83.5%±3.8%;诱导组中,神经元样细胞NSE、NF和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82.9%±2.98%、84.1%±4.45%、3.49%±1.67%;对照组细胞和诱导组未变化细胞上述染色均呈阴性;RT-PCR法示:只有诱导组有NSE、MAP-2(HWM)、GFAP的表达且前两者的表达量均分别高于后者(P<0.01).结论:1%~5%香丹注射液在体外能定向诱导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神经节苷脂GM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髂骨处抽取骨髓5mL,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用含有10μg/mL、60μg/mL、90μg/mL GM1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0.5h、3h、6h、24h后使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变化。结果诱导6h后各组均有部分细胞胞体收缩、伸长突起,表现出神经细胞的形态。0.5h、3hNF、MAP-2阳性细胞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6h、24h NF、MAP-2阳性细胞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6h、24h分化率高于0.5h和3h(P〈0.05),含60μg/mL GM1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后细胞的分化率高于10μg/mL组和90μg/mL组。结论含60μg/mL GM1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有效地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肉苁蓉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并鉴定;SD大鼠灌胃肉苁蓉水煎剂,给药10天后取大鼠血清,将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加入到培养至第三代的BMSC中诱导细胞分化;5小时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3种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肉苁蓉含药血清能诱导BMSC向神经细胞分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细胞的NSE、Nestin表达均升高(P〈0.05),且高、低浓度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表达极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肉苁蓉含药血清诱导后,中、低浓度组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S期细胞增多(P〈0.05)。结论:肉苁蓉含药血清能诱导BMSC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传代倍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移植对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Wistar大鼠BMSCs。选取第3、4、5代BMSCs用bFGF(20ng/mL)进行诱导48h。自然衰老Wistar大鼠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入生理盐水;3、4、5代细胞组大鼠分别注入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3、4、5代BMSC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移植前和实验后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结果成功分离培养Wistar大鼠BMSCs,经诱导后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与移植前相比,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P〉0.05);3、4、5代细胞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3、4、5代细胞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有提高(P〈0.05)。3、4、5代细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3、4、5代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移植均可提高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4代细胞移植效果优于3代和5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叶酸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MSCs由正常成年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离心获得.取第5代MSCs以1mmol/L二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h后,用羟基茴香醚(BHA)、2%二甲基亚砜(DMSO)和3种不同浓度的叶酸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叶酸组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都较对照组高(P〈0.01),但以40mg/L中等浓度的叶酸神经细胞最多,且神经元比例高于其他组。结论叶酸诱导BMSCs向神经元分化以40mg/L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肾方药m清诱导大鼠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用不同药物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3 d和7 d处死大鼠,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含量.结果 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VEGF明显升高(P<0.01),且药物孵育BMSCs移植各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NGF、BDNF、VEGF明显升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地黄饮子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不同补肾法方药血清孵育BMSCs均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表达,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中表达的NGF、BDNF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脑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BMSCs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BMSCs组和联合组予尾静脉BMSCs细胞注射,中药组和联合组给予麝香黄芪复方滴丸溶液灌胃。术后第2天神经功能评分、MRI检查脑梗死及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是否移植BMSCs,第5天取脑组织做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GFA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在第5天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5),减少神经元损伤,减少GFAP的表达(P<0.01)。结论:麝香黄芪复方滴丸联合BMSCs能够显著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的表达,减少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丹  丁煌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23):5795-5801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IV)配伍三七总皂苷(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GD/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凋亡、迁移及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取第3代BMSCs,采用AST IV与PNS高(100μmol/L+60μmol/L)、中(50μmol/L+30μmol/L)、低(25μmol/L+15μmol/L)剂量配伍预处理24 h,以OGD/R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双标观察BM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分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4.23%、94.69%;而CD34、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5.3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SCs增殖(P0.05、0.01),并抑制细胞凋亡(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促进BMSCs迁移(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AST 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均能促进BMSCs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IV与PNS不同剂量配伍组的Nestin/NSE、Nestin/GFAP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ASTIV配伍PNS在体外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模型BMSCs增殖、迁移,抑制其凋亡,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层,将细胞经过传代培养使细胞得到扩增和纯化,用流式细胞仪鉴别.用益气活血方联合二甲亚砜(DMSO)、丁羟茴醚(BHA)和β-巯基乙醇(BME)等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的MSCs诱导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诱导1 h、3 h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诱导5 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鉴定分化细胞的类型,并计数MSCs分化的各种细胞的阳性率.结果益气活血方体外诱导MSCs 1h、3 h后分化为nestin免疫细胞阳性率为45.5%±3.4%和38.3%±1.8%,诱导5 h后NSE和GFAP免疫细胞阳性率为82.3%±2.4%、12.1%±1.6%,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年大鼠骨髓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益气活血方有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通过诱导后的b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进行治疗,研究木香烃内酯的体内外神经保护的药理学相关机制。方法:利用木香烃内酯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此外,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脑中动脉阻断(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SC组及木香烃内酯诱导MSC组(诱导组)(n = 10),根据分组在再灌注2 h后由尾静脉注射相应细胞悬液或等量PBS,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于7日后取脑,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计算梗死体积并进行HE染色。结果:木香烃内酯可使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且最佳诱导条件为10 μM木香烃内酯孵育细胞24 h,诱导后的bMS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的表达量均有上调;体内实验中,诱导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MSC组(P<0.05),此外,组织病理检测结果说明,诱导后的bMSCs能够促进半暗带组织结构恢复,相对于其他治疗组具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木香烃内酯可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且用诱导后的bMSCs能够显著性的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和褪黑素(Mel)受体亚型MT1、MT2 mRNA的表达,以探索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实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min至3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hPTN和MT1、MT2 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d~14d融合。第5代~第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MAP-2,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实验组诱导后12h细胞有PTN和MT1 mRNA的表达。结论PTN和Me1信号传导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