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性脑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的证候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病症.它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由于人们对中医药治疗产生疗效的作用机理仍然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中医的推广和发展.近年来一些中医人和中医爱好者开始通过对中医作用机制的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文章就中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机制的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金蛭方高剂量组、金蛭方低剂量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片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脑组织中SOD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高、低剂量组在增强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蛭方通过调节缺血性中风大鼠SOD活性、MDA的含量以达到抗缺血性中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芪蛭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备缺血性中风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芪蛭胶囊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所致的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金蛭方高剂量组、金蛭方低剂量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片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IL-1β、TNF-α的含量(P0.01)。结论:金蛭方通过调节缺血性中风大鼠IL-1β、TNF-α的分泌和释放以达到拮抗缺血性中风作用。  相似文献   

5.
时良玺  梅海云  刘欣 《河北中医》2012,34(3):468-470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出现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斜及偏身麻木等临床表现,一般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或短暂性意识障碍[1],亦称缺血性卒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征.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前景广阔,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的536%(1),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对缺血性中风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理解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脑病发作”(brainattack)这一概念已经日益受到重视。最初的缺血与脑组织损伤的每个小时都将迅速增加不可逆脑损害的程度,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风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相似的、同样需要给以急救的疾病(2)。近年来根据“治疗时间窗”概念,制定出缺血性中风发生后在什么时间给予相应的合理治疗方案,以达到脑组织损伤最少和获得最佳的预后(3)。而其中超早期治疗(中风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行可能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1]。脑梗死属中医的"中风"范畴,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为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的536%(1),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对缺血性中风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理解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脑病发作”(brainattack)这一概念已经日益受到重视。最初的缺血与脑组织损伤的每个小时都将迅速增加不可逆脑损害的程度,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风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相似的、同样需要给以急救的疾病(2)。近年来根据“治疗时间窗”概念,制定出缺血性中风发生后在什么时间给予相应的合理治疗方案,以达到脑组织损伤最少和获得最佳的预后(3)。而其中超早期治疗(中风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  相似文献   

9.
周志峰  周志怀  李东辉 《河北中医》2012,34(11):1675-1676
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导致梗死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的特点.现代医学的康复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疗效.2009-08-2011-10,我们应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20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艾宗耀 《中国中医急症》2014,(11):2061-2063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本文现就目前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认为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超早期治疗的难点 ,尽管有人认为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治疗首选的重要治法 ,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早期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近年来 ,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大量的研究证实 ,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淤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 (如脑缺血后再灌注继发脑损害等 )的作用 ,此外 ,还对模型脑的含水量、细胞离子浓度、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证实以上很多中药对缺血性损害有保护或逆转作用 ,为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治疗作为缺血性中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脑缺血组织损害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其内在的调节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动物模型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日益深化,实验研究文献日益增多。现将近年来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概括,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支配脑部的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发生缺血,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部功能受到损害的症状.临床上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本病是一种常见病,致残率很高.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补肾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克勤 《中医研究》2007,20(9):25-27
缺血性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为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所以,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栓通络胶囊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栓通络胶囊大、中(1.68、0.84 g/kg)剂量组可明显降低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1),可明显降低MCAO大鼠患侧脑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P<0.01)。结论:消栓通络胶囊可提高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和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与设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超早期治疗的难点,尽管有人认为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治疗首选的重要治法,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早期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淤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如脑缺血后再灌注继发脑损害等)的作用,此外,还对模型脑的含水量、细胞离子浓度、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以上很多中药对缺血性损害有保护或逆转作用,为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偏瘫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临床研究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观察 89例缺血性中风 ;实验研究用栓塞大脑中动脉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 ,观察其神经行为及脑组织含水量、Na+ 、K+ 、Ca2 、Mg2 + 离子含量及血清LDH、CK含量变化。结果 :偏瘫康胶囊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降低MCA大鼠血清LDH、CK含量 ,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结论 :偏瘫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笔者自拟方补气活血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是我国居民致残的首要病因,治疗选择仍然有限。通腑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随着脑肠互动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肠互动在缺血性中风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脑肠互动”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从肠道菌群、脑肠肽、肠道代谢产物、肠道粘膜屏障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阐述,总结出通腑法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肽含量、肠道代谢产物含量及修护肠道粘膜屏障等治疗缺血性中风,以期为阐明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多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