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阴虚血瘀证和痰浊阻络证的血脂代谢差异,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81例缺血性中风阴虚血瘀证、67例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患者的TC、TG、LDL、HDL进行测定.结果 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患者(1.69±1.17) mmol/L的TG水平显著高于阴虚血瘀证患者(1.36±0.6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P=0.039);而两组在TC、HDL、LDL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患者TG升高发生率[14例(20.90%)]显著高于阴虚血瘀证患者[5例(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03,P=0.008);而两组在TC、LDL、HDL异常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缺血性中风阴虚血瘀证和痰浊阻络证的TG代谢存在差异,TG可能可以作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痰证和血瘀证的临床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263例患者中,痰证的患病率高于血瘀证。在痰证病人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而在血瘀证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痰证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而血瘀证与冠心病关系最密切。痰证特征性的症状是咯痰、短气喘促、苔腻,血瘀证特征性的症状是胸痛、舌瘀、脉结代。痰瘀相兼的全血比粘度、还原全血比粘度高于其他两组,血瘀证组的胆固醇高于痰证组及痰瘀相兼组。痰瘀相兼组各指标的实际阳性积分值高于痰证组及血瘀证组,表明痰瘀相兼其病变程度比单纯痰证或血瘀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适应与针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辉  王艳君 《针刺研究》2000,25(2):85-88
Murry在 1 986年首先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概念。心肌缺血预适应为心肌在一次短暂缺血后的一种快速适应性反应 ,可在随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中延缓心肌细胞死亡的速度。另有报道 ,受到电刺激的外周肌肉血流在减少的情况下 ,对心肌也有保护作用。不同温度下远处器官的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亦有保护作用。针灸对缺血心肌具有较为确切的保护作用 ,而且针灸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针灸学治疗疾病是依据辨证施治、理法方穴原则 ,体现出整体把握下的经穴经络脏腑优势。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缺血预适应现象 ,阐述其作用机制 ,弘扬针灸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色体12p13上的rs12425791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阴虚血瘀证的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148例广西汉族缺血性中风患者(痰浊阻络证67例、阴虚血瘀证81例)的rs12425791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在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患者中,不同rs1242579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缺血性中风阴虚血瘀证患者中,不同rs1242579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C、TG、LDL-C、HDL-C水平也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s12425791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阴虚血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ACI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ACI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ACI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最常见的几种中医证型之一,多是由于年老体衰、劳累过度或先后天精气不足等病因引起,再因“气虚则血行无力而瘀滞”,最终导致人体内血行不畅、壅阻血脉、停积为瘀的证候。近年来,随着中医证候学逐渐成为中医学研究的特色和重点以及中医药研发的理论需要,许多相应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也应运而生,并在证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中医疾病的证侯模型,其中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便是研究较深入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sis of femoral head。INFH)。是髋关节的多发病。其主症为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受限。跛行及下肢肌肉萎缩等。INFH起病缓慢,病程长久。常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终生残废。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骨科顽症之一。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努力。中医不断提高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血瘀证与痰浊证患者血液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联素(ADPN)、瘦素(LPT)、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水平[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载脂蛋白A)、apo-B(载脂蛋白B)]的变化,探讨其在CHD血瘀证及痰浊证辨证分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0例痰浊证CHD患者(T组),43例血瘀证CHD患者(X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N组)血液中ET、NO、LPO、MDA、SOD、GSH-PX、ADPN、LPT、FFA及血脂(TG、TC、LDL-C、HDL-C、apo-A、apo-B)水平。结果 (1)X组及T组ET、LPO、MDA、FFA、TG、TC、LDL-C水平较N组显著增高,其中X组ET、LPO、MDA水平较T组增高明显,其余则为T组增高较明显。(2)X组及T组NO、SOD、GSH-PX、ADPN、LPT、HDL-C、apo-A/apo-B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其中X组NO、SOD、GSH-PX水平较T组降低明显,其余为T组降低明显。结论 CHD血瘀证与痰浊证在ET、NO、LPO、MDA、SOD、GSH-PX、ADPN、LPT、FFA及血脂(TG、TC、LDL-C、HDL-C、apo-A/apo-B)变化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实验指标可以作为CHD痰浊证及血瘀证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对215例ACI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 ACI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ACI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就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探讨痰饮、瘀血致病的临床基本特点。结果显示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痰证及痰瘀相兼证多见于男性 ,而瘀证则以女性多见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均与增龄有关 ,且多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及微循环障碍 ,尤以痰瘀相兼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痰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淄博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痰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与西医基础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 RS评分、BI评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并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组内、组间m RS评分、BI评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熄风清火活血化痰汤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痰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治疗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涤痰汤加减,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辨证量表(中医量表)的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连续7 h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氧检指数(ODI)监测;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完成试验65例,观察组完成68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I,NIHSS和中医量表积分降低(P0.05),MMSE积分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5-HT含量升高(P0.05),NE,HCY和CRP含量降低(P0.05);观察组AHI和ODI降低(P0.05),LSaO_2和MSaO_2升高(P0.05)。观察组安全性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加减可有效改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降低吡拉西坦片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5-HT的含量,降低NE,HCY,CRP含量;升高睡眠期间的LSaO_2和MSaO_2指数,降低AHI和ODI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颗粒早期干预对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康复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参照指南给予综合内科处理和康复措施。对照组给予针刺和推拿的中医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消栓通络颗粒,12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价;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价肢体的功能活动,致残/病死情况采用Rankin修订量表(mRS)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S100-β),血管生成素(ANG-1)和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优于对照组的77.03%(χ~2=4.182,P0.05);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_(对照)=7.026,F_(观察)=7.683,P0.05),治疗后14 d和28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FIM和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RO量表症状、心理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致残/病死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CAM-1,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ANG-1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消栓通络颗粒能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患者和临床疗效,并能抑制SICAM-1,hs-CRP,IL-6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调节S100-β,ANG-1和ET-1因子,起到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痰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痰证积分与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痰证组与非痰证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证积分与C-反应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7,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中风痰证关系密切,可作为中风病痰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从四诊诊断、理化微观指标、影像学特点、动物模型等面,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今后应需要同步的、系统的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结论:根据损伤级联反应的不同阶段。把握各个时间窗的症状和体征,把气虚血瘀证和其他证型结合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痰证与NIHSS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痰证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多中心4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动态采集中风病病程演变过程中的中医四诊及NIHSS量表信息。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从入院当日到发病14天,每天调查一次;发病28、90天各调查一次。NIHSS量表的采集于入院当日、发病3、7、14、28、90天各调查一次。结果:痰证与NIHSS在7个时间点均相关(P<0.05)。结论:痰证在缺血性中风的病情发展与转归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脉象、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吸烟、饮酒、遗传、血型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年龄(x2 =8.2392,P=0.0413)、高血脂(x2 =4.8386,P=0.0278),舌质(x2 =7.9470,P=0.0048)、舌苔(x2 =4.3298,P=0.0375)4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高血脂、舌质、舌苔相对危险度(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699(P=0.0282)、0.332 (P=0.0071)和0.667 (P=0.0382).既往卒中史,并发症和前循环梗死3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3.226(P =0.0314),0.203(P=0.0705)和0.214(P =0.0098).结论 各年龄组气虚血瘀型构成比明显高于风痰瘀阻型,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高血脂、前循环梗死和并发症,年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并发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是痰浊、血瘀,经过临床研究表明,痰瘀互结作为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相关文献,从动物模型、客观化、临床治疗研究等方面,浅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