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患者年龄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02例ACI患者发病48h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按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OAST分型各型心源性栓塞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脑梗死,而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最低。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因学分型密切关联,说明ACI不同的TOAST分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常规组65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观察2组有效率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hs-CRP水平较常规组明显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s-CRP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每次20mL,1次/天,连用14d。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sCRP浓度变化及疗效。另选23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在治疗后2d、7d、15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治疗后较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对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可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恢复。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可能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病因类型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和中重度升高组,比较3组危险因素及脑梗死TOAST分型,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对血清Hcy的影响。结果中重度升高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高血压比例、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P均0.05);高血压、维生素B12及叶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有明显影响(P均0.05);中重度升高组LAA分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密切相关,血清Hcy水平中重度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类型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经络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血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中脏腑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在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7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依据TOAST标准分型,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和不明原因型(SUE)5型。应用NIHSS评分了解不同亚型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分析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早(P〈0.01)。脑卒中亚型:LAA 194例(27.7%),SAO 220例(31.4%),CE 70例(10.0%),SOE8例(1.1%),SUE 208例(29.7%)。其中SAO亚型所占比例最高。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CE型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NIHSS评分最高(20.11±1.42)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降低(P〈0.01)。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NIHSS评分最低(4.10±0.3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好;CE亚型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7.
闫登魁 《中医药研究》2011,(12):1451-145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液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30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两组治疗后Hcy、hs-CRP水平均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可显著降低Hcy、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84例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2组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葛根素 0 .4 g静滴 ,分别在确诊 72h内和治疗 2周时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2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CRP水平均增高 ,治疗组治疗 2周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 ,对脑梗死病情变化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和hs-CRP含量,并分析它们与梗死体积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IL-6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含量与梗死体积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中IL-6、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甙组及常规治疗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三七总皂甙组在此基础上予血栓通粉针300mg静滴,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5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三七总皂甙组治疗15d时血清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分数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于脑梗死后第1、3、7、14、28天采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急性脑梗死组根据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血管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43例和腔隙性脑梗死3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Hs-CRP。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s-CRP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在第7天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发病第1、3、7、14、28天血清Hs-CRP水平较腔隙性脑梗死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斑块是否稳定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发病第3天血清Hs-CRP水平、甘油三酯和血管狭窄率与斑块破裂成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0、0.008、0.037)。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不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不同时间血清Hs-CRP水平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血清Hs-CRP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的水平不同,以第7天最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清Hs-CRP高于腔隙性脑梗死,且与第3天血清Hs-CRP水平、甘油三酯和血管狭窄率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血清hs-CRP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的表达均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临床效果满意,且对血清hs-CRP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往往伴有慢性炎症过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反应的产物,其含量升高与脑梗死相关.2007年2月-2008年7月,笔者观察了9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hs-CRP的水平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梗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及致病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7)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hs-CRP、IL-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庞潇丽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29-2031
目的探寻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患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清CRP、UA水平检测,分析颈动脉斑块数量与CRP、UA的关系。结果2处和≥3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RP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1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RP和UA水平与无斑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与UA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RP和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UA水平,可以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健康人的外周血清:HS-CRP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HS-CRP含量急性脑梗塞患者明显高于健康人;中脏腑患者明显高于中经络患者;在中经络患者中阳类证患者明显高与阴类证患者,中经络中阳类证辨证为肝阳暴亢型的患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其余阳类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塞中医辨证分型与HS-CRP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μmol/L和(26.59±1.34)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mg/L和(15.21±1.17)mg/L。两组治疗后Hcy、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藻酸双酯钠1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 d;对照组患者每日静脉滴注丹参20 mL,连续14 d。2周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hs-CRP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藻酸双酯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的hs-CRP水平,有效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比较2组间血清hs-CRP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患者预后与hs-CRP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显著高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FMA评分显著低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结论 CRP参与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