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Ⅰ级27例,Ⅱ级52例,Ⅲ级28例,Ⅳ级14例。首次出血88例,2次出血24例,≥3次出血9例,均行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结果:Ⅰ~Ⅱ级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Ⅲ级、Ⅳ级患者(P<0.05);首次出血患者良好率显著高于2次出血患者(P<0.05);2次出血良好率显著高于≥3次出血患者(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总良好率较高,Ⅰ~Ⅱ级及首次出血患者疗效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术前分级及病情分析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在显微外科手术夹毕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126例动脉瘤患者进行术前CTA检查并在CT工作站上进行手术入路模拟,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然后对术前CTA结果与术中所见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126例患者术中证实动脉瘤133个。与术前CTA检查结果高度一致。结论依据CTA检查结果和手术模拟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不同时间段行颅内动脉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施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3组时间段手术效果及与预后关系。结果:3例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者早期组9例,中期组7例,晚期组3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组为17例,中期组为15例,晚期组为7例,预后不良者早期组为7例,中期组为6例,晚期组为3例,病死者包括晚期组等待手术过程中再次出血失去手术机会3例,1例为中间期手术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死亡。结论: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组别手术组预后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晚期手术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扩大翼点入路救治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5 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 ,5 0例采用常规开颅方法。扩大翼点入路即在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暴露范围 ,包括额底、颞底及额颞顶较大范围。扩大翼点入路结合硬膜扩大缝合 ,有时采用浮动骨瓣等方法。结果 扩大翼点入路组治愈率、脑组织膨出发生率、再次手术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开颅组 (P均 <0 .0 5 )。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治愈率 ,降低脑组织膨出发生率 ,降低再次手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PICAA)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夹闭及残颈包裹术。术后经6个月至10年的随访,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4例,中度伤残(GOS评分4分)1例,无手术死亡(GOS评分1分)病例。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脑干、脑干穿支动脉及后组颅神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症状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对于本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选择先实施保守治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分析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分值、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命质量及死亡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神经功能和生命质量、GCS分值、死亡率和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3例跨前中颅底肿瘤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骑跨前中颅底肿瘤23例,均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分析本组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全部肿瘤全切除21例,次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对侧视力恶化,2例颞肌肿胀,2例颞肌萎缩。随访6~46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是切除跨前中颅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该入路术中显露范围广,基本勿需脑牵拉,便于行肿瘤全切除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脑动脉瘤115例。其中7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设为研究组。另42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设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4.5%,高于参照组治愈率61.9%(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78.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4%,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5%(P0.05)。结论:脑动脉瘤的治疗术式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视神经减压术与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术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74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比较视神经减压手术前后视力变化,从而判断手术疗效。结果:经神经内铣组手术23例,有效率69.6%;经翼点硬膜外入路手术29例,有效率72.4%;经翼点硬膜内入路手术22例,有效率68.2%。经卡方检验,按a=0.05水平认为以上3种术式对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与经翼点入路减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对于无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可作为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汪慧 《亚太传统医药》2009,5(4):155-15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对230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结果:术后200例恢复好,10例生活不能自理,10例植物生存,10例因术后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结论: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处理颅内动脉瘤理想和最常用的方法,为提高手术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外,还要实施术前访视、麻醉配合、控制性降压、术中并发症处理等综合手术配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列腺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以经耻骨后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观察组治疗以经腹腔入路LRP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中转开放手术、无直肠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导尿去除时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腔入路LRP及经耻骨后LRP可有效治疗前列腺癌,具有良好的控瘤效果及尿控效果,医师需掌握熟练操作技术,选择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半椎板和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椎管内肿瘤患者124例,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62例患者进行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的62例患者进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稳定率、肿瘤完全切除率、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脊柱稳定率、肿瘤完全切除率、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椎管内肿瘤患者实施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我院自1994年6月~1999年12月经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18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1年龄16-61岁,平均38.5岁。左后交通支动脉瘤9例,右后交通支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右前交通支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右前交通支动脉瘤2例,右侧大脑前交通支动脉瘤1例,单纯行瘤颈夹闭术15例,夹闭后动脉瘤切除术3例。其中治愈12例,好转3例,未愈1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4.
廉英明 《中医药研究》2013,(11):1402-140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显微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优于单独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三明市第二医院2010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高血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骨窗开颅外侧裂入路、常规骨瓣开颅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恢复不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选择微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方案比常规骨瓣开颅有着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更优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近远期疗效,为治疗制定合理的策略。方法:对25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颅内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效果:瘤腔完全栓塞19枚,不完全栓塞6枚。术后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栓塞术后6个月-4年,动脉瘤未复发20枚,动脉瘤复发5枚。不完全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宽颈动脉瘤难于致密填塞,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率较窄颈的高。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致密栓塞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和复发的首要原则。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采用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7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三组,A组(25例)患者接受膝正中入路手术治疗,B组(29例)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C组(23例)患者接受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并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入路中以双侧入路手术时间最长,且术中出血量最多,三种方法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总优良率为87.0%,显著好于A组(P<0.05),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最佳,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的弊端,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胸骨前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骨前、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年来采用胸骨前、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40例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体会。结果除2例甲状腺腺瘤因瘤体与舌下肌群粘连严重而中转传统手术外,其余38例手术顺利,术后3~4天出院。结论胸骨前、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手术切口隐蔽,颈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经额叶入路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侧脑室出血并铸型的效果。方法将90例侧脑室内出血并铸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行小骨窗开颅经额入路脑室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45例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随访3~6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脑室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死率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额入路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并铸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外侧微创入路及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前外侧微创入路组(A组)、后外侧微创入路组(B组)及常规后外侧入路组(C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B 2组(P均<0.05),术后3 d内下地负重例数及3个月内可独立行走例数均少于其余2组(P均<0.05),术后3个月C组Harris评分低于其他2组(P均<0.05),但3 a后3组Harris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2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创术式较常规外侧入路术式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较快;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