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2年国内报告用旋髂深血管游离复合髂骨瓣整复下颌骨缺损以来,陆续的报道均肯定了该手术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报告我院1985年1~4月应用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四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应用旋髂深动、静脉游离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二例报告赤峰市医院吴起,孙锦福使用带血管的肋骨瓣、髂骨瓣等进行颌骨缺损的修复。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我院于1991年选用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髂骨瓣作下颌骨切除后重建手术,共两例,均告成功:1手术方法全麻下供...  相似文献   

3.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于腹股沟区顺行解剖血管蒂并切取髂骨瓣,继续解剖旋髂深血管直至终末段与皮岛相续。完成DCIAPF切取后供区分层严密关闭以预防腹疝。结果 6例患者所制备的髂骨瓣长5.0~11.0 cm,皮岛3.5 cm×5.0 cm~7.0 cm×10.0 cm,供区均一期关闭未行植皮。1例皮岛穿支来自旋髂浅血管需另行吻合,其余5例成功制备为DCIAPF。移植的髂骨皮瓣均成活,仅1例因行皮岛修薄处理出现表皮剥脱和少量边缘坏死,经修剪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牙槽嵴高度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DCIAPF血运丰富可靠,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供下颌骨重建并恢复牙槽嵴高度,为后期义齿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皮肤穿支解剖较为恒定,携带皮岛组织量大,摆放灵活,供区隐蔽,是下颌骨复合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髂嵴游离复合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结合应用髂嵴游离复合瓣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体会,对髂嵴游离瓣的解剖、制作、适应性及优缺点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方法:我科所用髂嵴游离瓣均以旋髂深血管为蒂进行移植,携带皮岛者,尚吻合旋髂浅静脉。制作时,采用顺行解剖法,由血管蒂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解剖,截取大小合适的髂嵴块。结果:1979年10月~1997年8月,共进行髂嵴游离瓣移植手术110例,成功106例,4例失败,成功率96.3%。结论:髂嵴游离瓣适用于口腔肿瘤术后,口腔-下颌骨的一期重建。但由于皮岛的血供难以预测,因而即使吻合旋髂浅静脉,皮岛的成活率仍有限。髂嵴游离瓣近年来有被腓骨游离瓣取代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吻合旋髂深血管游离髂骨移植成功,是整复骨缺损的新进展之一。1982年上半年我们采用这种新方法,整复下颌骨缺损1例,颧骨和眼眶缺损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对比供受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0例髂骨肌瓣,24例腓骨肌瓣均成活;二者在恢复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上无明显差异,在移植骨长度上,两者有明显不同。结论: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与腓骨肌瓣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但根据两种骨肌瓣的特点,对于缺损长度低于8 cm,可优先考虑髂骨瓣,而缺损范围大于8 cm的可选腓骨瓣。  相似文献   

7.
髂骨复合游离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髂骨复合游离瓣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复合瓣,它可提供髂骨肌瓣,髂骨肌皮瓣,内斜肌额骨肌瓣、内斜肌额骨肌皮瓣4种复合瓣来修复各种下颌骨复合缺损。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髂骨-肌-皮瓣游离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带血管的髂骨及其复合移植受到了临床普遍的重视。我们自1981年5月以来施行带血管髂骨-肌-皮游离复合瓣整复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及畸形共13例,现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髂骨复合游离瓣(ICCFF)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复合瓣,它可提供髂骨肌瓣、髂骨肌皮瓣、内斜肌髂骨肌瓣、内斜肌髂骨肌皮瓣4种复合瓣来修复各种下颌骨复合缺损。本文综述了ICCFF的应用解剖,临床应用,供区并发症及坚固内固定、骨结合种植体在ICFF的应用,表明了ICCFF在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9例行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 9例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形态和功能恢复正常,咬合良好。结论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颌骨大段或中部缺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血管化髂骨肌瓣临床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拟行血管化髂骨肌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T 血管造影,利用影像工作站(Philips Medical Systems),观察并测量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起始管径、起始点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成角以及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依据成角的角度及距离行旋髂深动脉起始点体表定位,并模拟血管化髂骨肌瓣切取。结果:旋髂深动脉起始管径(2.8±0.61) mm,旋髂深动脉起始点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成角(55±1.7)°,旋髂深动脉起始点距髂前上棘的距离为(65.1±1.24) mm。依据重建影像可以成功模拟血管化髂骨肌瓣的切取。结论:CT 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旋髂深动脉的解剖位置,能够指导血管化髂骨肌瓣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整复外科的发展,因肿瘤切除术后或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下颌骨缺损,临床上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自体骨肌瓣移植修复等均可成功地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形态恢复。但在口腔功能的重建,尤其在咀嚼功能的重建方面,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较系统地复习了下颌骨缺损移植修复后牙列重建的有关文献,着重介绍了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的方法:即small氏U型夹板修复法和Branemark氏骨整合性种植体修复法及其相应的应用指征。为了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并获得高的成功率,下颌骨缺损的骨移植修复宜选用带旋髂深动静脉的复合髂骨肌皮瓣。文中也介绍了移植骨上行种植体牙列重建的临床应用情况,指出种植体牙列重建对恢复下颌骨缺损行植骨修复后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外形和语言功能的改善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是提高该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为功能外科的开展开辟了一条非常有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的方法和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80年代以来 ,随着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和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已有许多不同的游离骨瓣或骨肌皮瓣成功地运用在颌骨重建中 ,如髂骨肌 (皮 )瓣、肋骨瓣、胸大肌蒂肋骨瓣、背阔肌蒂肋骨瓣、肩胛骨瓣和腓骨肌(皮 )瓣等。自Taylor[1] 1 975年第一次报道腓骨肌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Hidalgo[2 ] 最先报道腓骨瓣在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应用后 ,许多文献报道了腓骨瓣的解剖、取瓣途径和临床应用。已被证明是一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良好方法。我科自 1 996年 4月~ 2 0 0 0年 7月以来共进行腓骨肌 (皮 )瓣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 83例 ,82例获得成功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本组选取7例下颌骨病变病例,术前均采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设计下颌骨切骨范围和拟用髂骨瓣或腓骨瓣的骨量和形态。术中按拟定方案切除下颌骨病变,并同期以钛板、血管化游离腓骨瓣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定期观察随访。 结果 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者3例,游离腓骨瓣移植者3例,单纯以重建钛板固定者1例。移植骨块均顺利成活。已随访6个月~2年。下颌骨形态和面型基本对称,无下颌偏颌。余留牙咬合关系同术前,张口度正常,咀嚼和语音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功能性修复提供良好桥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5例腓骨肌瓣完全成活,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患者皮岛坏死,但腓骨瓣成活:所有患者术后外形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易于塑形,适合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以旋髂深动脉(Deepcircumflexl ilac artery,DCIA)和静脉(DCIV)为血管蒂的游离髂嵴瓣移植自1979年首次被介绍以来,一直是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能提供足够的骨量,髂嵴独特的外形与一侧下颌骨很相象,并且髂骨很适合植人骨结合式牙种植体但是,该组织瓣最大的缺点是其所携带的皮岛十分臃肿,与骨成分之间缺乏足够的移动性,并且皮岛血供不十分可靠,因此在头颈重建外科的应用受到了很大了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切除血管化髂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骨肿瘤 ,尤其是恶性肿瘤 ,必然行下颌骨切除术 ;术后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面部外形。因此下颌骨切除后立即修复一直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修复下颌骨的材料及方法很多 ,但究竟哪一种更好 ,更适合呢 ?自 1 975年、1 979年Taylor[1,2 ]先后报道了用旋髂浅血管和旋髂深血管为带蒂的髂骨移植经验后 ,血管化髂骨移植已成为当今最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骨来源。我们依据血管化骨移植具有独立血供的特点 ,自 1 988年以来 ,对下颌骨缺损进行血管化骨移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   (1 )性别与年龄 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同期神经化髂骨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重建下牙槽神经,保存下唇及颏部感觉的效果。方法 :对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需颌骨重建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神经化组和对照组,神经化组患者在颌骨重建术中吻合旋髂深动静脉与受区血管,并同期吻合支配腹内斜肌及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与受区的颏神经、下牙槽神经残端;对照组术中只进行血管吻合而不进行神经重建。术中用神经监护仪检测髂骨瓣神经吻合后的神经电活力。术后通过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 TPD)检查、感觉神经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检测及Touch test感觉测试丝(Touch test sensory evaluator, TTSE)检测记录患者下唇及颏部感觉恢复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每组各10例,2组髂骨瓣存活率均为100%,未发生皮瓣危象等严重并发症,供区无明显并发症。TPD检测、CPT测试及TTSE检测结果均提示,神经化组术后感觉减退程度更小(P<0.05)。结论:“环路重构”式...  相似文献   

19.
血管化髂骨移植与下颌骨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7例患者用旋髂深务管为蒂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纯钛螺旋状骨内种植体。结果 术后6个月X线显示:种植体与移植骨块有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3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未见种植边缘骨吸收;恢复了咀嚼、语言、外形等,结论 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传统血管化髂骨瓣基础上,探索设计带穿支的腹外斜肌岛的改良术式,以便可靠地监测术后血供并灵活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方法:选取因肿瘤或骨髓炎需节段性切除并重建下颌骨的4例患者,在获取传统髂骨瓣的同时,沿着旋髂深动脉(DCIA)找到其上升支并解剖部分腹外斜肌作为观察岛,将DCIA及伴行静脉常规吻合于颈部供区血管,并以钛板固定移植骨块。将游离的腹外斜肌放置在颌下皮肤外作为一个观察岛,通过观察其血供情况密切监测髂骨瓣。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监测观察岛颜色、形态、质地便利,可以可靠地判断DCIA的血供良好。结论:带穿支的腹外斜肌岛的髂骨瓣改良新术式,既能可靠监测术后血供,又有灵活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潜力,值得进一步评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