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播散性肺隐球菌病的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播散性隐球菌病。结果:所有患者都存在基础疾病;该病所累及的器官主要是脑、肺和皮肤,且主要表现为脑-肺型和脑-皮肤型;在肺和皮肤出现隐球菌感染时,脑部的病变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各系统的症状、体征无特殊性,确诊依赖于病变部位标本墨汁染色涂片、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组织病理或培养等。结论:对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应当努力寻找基础性疾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而一旦出现肺或皮肤隐球菌感染,应当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或乳胶凝集试验,密切关注脑部症状,并给予及时的处理,两性霉素B仍为首选,脑-皮肤型预后极差,而脑-肺型则相对良好,对肺肉芽肿损害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并给予系统的两性霉素B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所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往往表现出各种机会性感染。败血症、菌血症又是AIDS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1])。新型隐球菌血症在HIV感染者中较为常见,有关AIDS患者血培养检出新型隐球菌病例报道也在不断增加~([2])。新型隐球菌经血行播  相似文献   

4.
5.
从肺部感染护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等方面总结1例既往健康、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护理经验。经过12天积极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稳定转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6.
肺隐球菌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6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6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肺隐球菌病例中,除3例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外,余13例均无基础疾病。12例有临床症状,4例由体检查出。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气急、发热。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渗出影,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病理学表现均为肺肉芽肿性变。6例行肺叶切除,其中2例在术前曾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仅1例术后给予抗真菌治疗。10例患者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治疗,其中2例在氟康唑治疗无效后改用两性霉素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肺隐球菌病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彻底切除术后可不行抗真菌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为抗真菌药物治疗,氟康唑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 ,错过治疗时机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使治疗难度增大。本文报道 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3岁 ,学生。患者于 1 997年 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 ,在外院行手术切除肿块 ,病变组织培养见“隐球菌” ,给予“大扶康 0 .3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 1 5d出院。 6个月后患者自觉头痛 ,伴恶心、呕吐 ,腰穿查脑脊液见“隐球菌” ,诊断肺隐…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延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结果12例肺隐球菌患者中,4例患有基础病,8例有咳嗽、咳痰、胸痛、气促、发热等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片状渗出影。7例行肺叶切除,仅2例术后接受抗真菌治疗。4例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1例未抗真菌治疗。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活检。治疗手段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病例需行手术。氟康唑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该病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89年1月—2001年12月本所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8例,66.7%)和男性(9例,75.0%)多见。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7例,58.3%),咳痰(6例,50.0%),胸痛(4例,33.3%),发热(3例,25.0%),气促(2例,16.7%)和消瘦(2例,16.7%),5例(41.7%)无症状。病变分布呈下肺(8例,66.7%)多于上肺(4例,33.3%),右肺(6例,50.0%)多于左肺(3例,25.0%,余3例双侧)的特点。病变表现多为孤立性肿块影,共6例(50.0%)。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氟康唑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绪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发于无基础肺疾患的中青年,以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易被漏诊、误诊,足疗程氟康唑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启良  郑光圃 《新医学》1989,20(2):62-63
本文报道并复习国内文献共10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除1例根据痰菌阳性而诊断外,9例术前误诊为肺癌或胸腔肿瘤,后经手术确诊。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形成隐球菌结节;X线表现是局限性团块,直径在3厘米以上者8例。10例均作手术切除治疗,其中6例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胸部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7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和低热。CT主要表现单发结节影1例;多发结节影5例,其中4例与斑片状实变影混合存在;多发的段或叶实变影1例。2例在结节影和实变影有厚壁空洞。上述病灶多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肺部异常影像表现多样性,CT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当肺部阴影诊断不明时在鉴别诊断上应考虑此病,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等。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由骨髓涂片确诊的6例PDH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大,白细胞降低等。6例PDH均由骨髓涂片确诊,主要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治疗。6例治疗后3例痊愈,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而失访。结论PDH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骨髓象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均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1、2例为轻症,第3例为重症.痰培养和支气管镜检查均阴性,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均阳性,第3例脑脊液压力升高,乳胶凝集实验阳性.1、2例应用氟康唑治疗,第3例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误诊率高.采用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和轻症患者,首选氟康唑,对于免疫受损和重症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1岁,反复咳嗽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少痰,无畏寒、发热、胸痛,无痰中带血,无午后低热、消瘦、乏力,无心悸、胸闷等症状.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不受限,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WBC 7.97 g/L,NEU 71.5%,BZSO 7.53%,RBC 7.53 T/L;ESR 18 mm/H.B超检查示:脂肪肝,胆、脾、双肾、胰、前列腺均未见异常.痰涂片检查:见大量鳞状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泡沫状腺癌7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7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复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994—01——2002-06间70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检出7例泡沫状腺癌,做12种免疫组化标记和特殊染色。结果 7例泡沫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经典型腺癌相似。镜下瘤细胞以丰富的泡沫状黄色瘤样胞质为特征。核的不典型不明显,也常缺乏明显增大的核仁,但有结构异常和浸润性生长方式。其假良性的细胞学表现使之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或者使肿瘤的组织学级别被低估。在肿瘤周围常伴有泡沫型高级别PIN。结论 泡沫状腺癌是一种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特殊组织学类型高级别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 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提高对PLAM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收治PLAM合并气胸并行外科治疗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布26~68岁;所有患者均以气胸为首发症状,4例为单侧气胸,3例为双侧气胸。7例患者通过胸部高分辨CT临床诊断为PLAM合并气胸,其中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肺淋巴管肌瘤病;5例行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胸膜固定术,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7例患者均症状缓解后出院。其中5例PLAM患者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结论 PLAM发病率极低,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临床上可以气胸首发;胸腔镜手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是PLAM合并气胸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等方法对Castleman病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7例Castleman病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增生的淋巴结内均匀的分布着大小相近的小淋巴滤泡;滤泡生发中心变小,其内可见泡状核的滤泡树突状细胞,有透明变性的小动脉穿入;外套层明显增厚,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类似胸腺小体;滤泡间毛细血管增加,可有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2例浆细胞型特点是滤泡间大量的成熟浆细胞增生,有淋巴窦消失改变,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洋葱”样改变不明显,滤泡间可见PAS染色阳性的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其中1例浆细胞型部分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弥漫成片,免疫组化显示κ链限制性表达,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显示IG受体阳性,表明已转化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诊断时要与反应性滤泡性增生、淋巴瘤等进行鉴别,并注意是否发生淋巴瘤等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8.
沈钺  孙艳 《天津护理》2007,15(4):193-194
总结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急性期早期加强颅内压的观察和护理,防止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疝形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