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吴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4)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始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由于《内经》成书久远,且其言简意赅,“形精气味”所指,历代诸家,众说纷纭,两千余年,未有定论,致令学者,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对此句“精、形,气、味”的含义,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可以一代十,而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求对临证治疗起指导效用。有鉴于此,欲从以下三点,略述管见,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一、搞清“形”与“精”,“温”以“补”的含义是理解“形不足者,温之与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关键所在。历代医家对于“形不足”和“精不足” 相似文献
2.
研讨会就要开始了,会场内已满员,门口还有数名人员没有座位,工作人员找来了凳子让他们加坐在室内过道上。
今天由张老专家主持会议,她首先进行“补法的临床应用”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形、色、气、味"是每种中药材各种构成和成分性质的综合体现,运用"形、色、气、味"的技巧,"形状三看法"、"色泽三观法"、"气味三嗅法"、"味道三感法"鉴别的技能,既简单快捷,又准确无误,对指导中药鉴别工作,尤其是在没有理化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对中药鉴别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试论“生殖之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海身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3):175-176
在中医学范畴中 ,生殖之精与肾精一直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历代大部分医家都将二者等同起来 ,认为肾精即是生殖之精。时至今日 ,持此观点者仍占主导地位。例如《简明中医辞典》(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979)对“肾精”的解释是 :“肾脏生殖之精 ,属肾阴的范围。”由于概念的混淆 ,导致了理论及临床的偏差 ,古今医家大多将节制房事作为养生之道 ,甚至产生了许多不恰当的养生观点和方法。诸如忍精不泄、还精补脑等房中养生术 ,均为在此种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形成的。笔者认为 ,这种概念的混淆和错误的养生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极为不利 ,无论从… 相似文献
6.
五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素问·天元纪》说:“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五气交合,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五令更立,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 相似文献
7.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是指在某种或某类疾病治疗中采用祛邪、攻下等"通"法,最终达到补益或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大意义,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谱的变化,"以通为补"学术思想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时代意义。文章拟通过对"以通为补"学术思想的含义辨析、临床应用范例解析及使用注意三方面,具体阐述"以通为补"学术思想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于铁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618-618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峻下散结之功。笔者运用此方,随证加味治疗二例“胃石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杜力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8,(2)
吴又可在《温疫论·论气所伤不同》中提到“二五之精”。《温病学》五版教材注释中认为此语“义不详”。《温疫论评注》(二版)也仅对此加以简注。为了更好地领会本篇的思想内容,现就个人所识对此加以浅析,供同道参考。“二五之精”首见于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 相似文献
11.
"气"的概念引入中医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占据核心地位,并且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极具指导意义。本文从"气"概念形成的渊源,"元气-元论"的"气"引入中医学,以及中医"气"的物质性和功能性三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精”、“气”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明德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2)
什么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这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内容丰富,论据确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形气神"理论是对《内经》重要的人体生理观的高度概括,统摄一切生命活动。形为气神之根,气为形神之用,神为形气之主,三者高度统一,功能相互依存。现有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多集中在"治气"层次,"治形"层次未被重视,"治神"更被严重忽略。糖尿病肾脏病的论诒在"形"的层次上应填补真阴、益精补肾,在"神"的层次上应根据五脏形神一体理论治脏以达到调神目的,形、气、神同治是制定方药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道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即“精、气、神”。道医是以道教通过形神修炼来恢复生命过程所耗损的能量,实现自我健康修复的实践探索,结合以人的“精、气、神”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以道家的宇宙论、人天观、自然观、身心观而提出了道医的独立的见解。道医认为人体之“精、气、神”受之于天,也是万物的基质,万物受生都起于此.它同老子所谓“道”同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金元四大家中的李东垣,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突破性创见颇多,其对脾胃在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阐发,并对内伤脾胃的病变提出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学脏腑学说的内容;其针法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治疗的深化也造诣颇深。本文联系前人对其理论的理解,在继承的基础上,另辟“气”的角度对其“阴火理论”、治则方法以及其针灸理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杜乐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4)
祖国医学著作,虽浩瀚如海,然内中无一书不言及“气”,亦无一章未离开“气”。所叙之气,广而复杂,有云在天之气;有云体之诸气;有云生理之气;有云病理之气,亦有既云生理也云病理之气;有的指物质,有的指功能,亦有包含了物质与功能两者;有的虽同属一词,但时而指正气,脏腑之功能;时而指邪气,病理之产物。故有“言简意赅”之说。但有的叙而清楚,见而明白;有者易于混淆,需随文寻义。这往往使初学医者不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成为学习中的困 相似文献
17.
“气”,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气”作为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涵义多、运用广、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予防、治疗各个方面,极其广泛地用来描述人体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指导辩证施治,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而且在今天的医学科学研究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有深入探讨和研究之必要。故笔者根据学习体会,结合有关文献的复习,对气的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等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以资探讨。一、气的生理 相似文献
18.
俞尚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1):10-10
中医学渊源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由无形(未可见)的"气"变化而成,人体生命的产生(起源)亦由乎气。如《列子·天瑞》篇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未见气)。故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