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年龄高、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以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高,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进  梅克治 《广州医药》2001,32(1):29-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特征。方法:对11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占90%,病死率52.25%。广泛前壁较下心肌梗死易发生泵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占一定比例,心梗复发比例高。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泵衰竭是降低病死率、救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关键,二级预防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2例AMI并发泵衰竭患者,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2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9例。心功能Killip分级,Ⅳ级11例,Ⅲ级17例,Ⅱ级4例,住院期间监测CVP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前CVP较病情稳定时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CVP监测是一项简便易行又安全性很高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可以作为AMI并发泵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单纯右室心肌梗死(ARVI)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伴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由4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出急性单纯右室心肌梗死21例和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伴发下壁心肌梗死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等因素.结果 ARVI组右心功能不全发生比例较高,ARVI合并IWMI组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泵衰竭发生比例较高(P<0.05);与单纯ARVI组比较,ARVI合并IWMI组传导阻滞、致命性心律失常、休克发生比率、死亡率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ARVI组主要以右冠状动脉的右室边缘支闭塞为主,ARVI合并IWMI组以右冠状动脉边缘支近侧闭塞为主;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伴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凶险、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该病常见的衰竭器官为肾、心、肺,并且与基础疾病关系密切;所有患者中有前壁11例,前间壁例6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3例,死亡依次为4例、2例、2例、1例,死亡率依次为36.36%、33.33%、40.00%、33.33%.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多种器官衰竭关系密切,还与梗死部位、基础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应认真观察,尽量做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史进 《当代医学》2008,(17):63-6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均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后6小时~7天.其中下壁7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侧壁2例,无Q波形1例.入院前,15例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问1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9利(4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均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后6小时~7天.其中下壁7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侧壁2例,无Q波形1例.入院前,15例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问1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9利(4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 对 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测 ,动态观察房室传导阻滞的变化和临床表现。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占 3 5 %。多数患者由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正常传导。结论 重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变化 ,积极治疗心肌梗死 ,同时慎重处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5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单纯急性右室心肌梗死5例,合并下壁梗死15例,合并下壁和后壁梗死19例,合并前壁和后壁梗死13例;27例(51.92%)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9例(55.77%)心律失常;11例(21.15%)患者表现出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9.62%)表现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49例(94.23%),死亡3例(5.77%).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情复杂多变,易并发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易误诊、漏诊.因此掌握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复杂的临床特征,及早行合适疗法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尚健  王雪  李洋 《吉林医学》2009,30(8):704-7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应用IABP者有效42例,无效6例,因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而无法观察疗效者7例。结论:心血管科护士尤其是CCU的护士应该掌握IABP的使用和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仁斌  何月光  李祖祥 《海南医学》2004,15(9):75-75,7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室内传导阻滞 (IVCB)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方法 回顾 170例AMI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予以总结 ,分为室内传导阻滞 (IVCB)和无室内传导阻滞 (NIVCB)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VCB的发生率为 2 9.4%,病死率为 40 .0 %(P <0 .0 1) ,前壁、多壁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在IVCB组中构成比较高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亦高 (P <0 .0 1)。结论 AMI并发IVCB患者多提示有大面积心肌梗死 ,常伴各种严重并发症和高病死率 ,必须高度重视 ,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丹  成兴波  吕国萍 《河北医学》2005,11(12):1097-1099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异同.方法:对20例Ⅱ型糖尿病(DM)和20例非糖尿病(N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AMI发病时临床症状、梗死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M组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率均较NDM组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当DM发生AMI时,应早期识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和直接PCI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衰竭者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比例高.心功能减低组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植入治疗者比例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降低是导致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越多,年龄大,且未能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易发生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降低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均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后6小时~7天。其中下壁7例,前壁5例,前壁+下壁4例,前间壁3例,下壁+侧壁2例,无Q波形1例。入院前,15例患者伴有各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间1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9利(4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比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双支病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容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多发于下壁梗死 ,少数发生于前壁梗死 ,这和房室交界区多为右冠状动脉供血 ,少数为左冠脉供血有关。 1995~ 2 0 0 1年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采用地塞米松治疗 8例 ,3~ 7d为 1个疗程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3例。年龄 44~ 72岁。其中下壁梗死 7例 ,前壁梗死 1例。心肌酶测定、动态心电图监测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其中 1例伴发室性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 ,偶发短阵室速 )及泵衰竭 ,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时间为发病 8h~ 72h。 1例病人发现即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0年1月收治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的临床特征。结果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ST段抬高居多(70%),非ST段抬高(30%)次之,以男性为主,年龄以60岁以上多见,梗死部位以下壁或下壁合并右室和(或)后壁多见,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多见,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结论以急性腹痛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行18导联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这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