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发病情况及治疗转归,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RF患者232例,分为老年组(>60岁),对照组(<60岁),分析其病因及治疗转归.结果:老年组88例,对照组144例.肾前性60例,占25.9%,老年组以消化道失液为首,对照组以手术及外伤为主;肾实质性占59%,主要原因为药物,以氨基糖甙类为主,其次为青霉素,利福平等;肾后性ARF占15.1%,以结石及肿瘤为主要原因.结论:ARF为肾科重症,老年组在ARF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发病隐袭,容易被忽视,肾损害重且恢复慢,尤其老年人多合并多脏器疾病,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早期诊断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寻找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RF发病率,提高临床疗效,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2007年6月~2009年6月就诊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个基层医院的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引起ARF的病因;将其分为治愈组、好转组、无效组和死亡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初步筛查出危险因素,然后将初筛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做多因素分析,判别各因素对死亡危险度的影响。结果:(1)301224例住院患者中,ARF患者568例(占0.19%);其中男366例(占64.45%),女202例(占35.56%),男女之比1.8∶1。(2)568例ARF患者中,按照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分类方法,以肾性ARF最常见,共282例(占49.65%),肾前性ARF140例(占24.65%),肾后性ARF146例(占25.70%)。按照引起ARF的原因分类,肾实质损害和梗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2.89%和21.65%,其次是感染和药物因素,分别占11.97%和9.15%。(3)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高血钾及贫血是导致ARF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ARF发病率为0.19%,男性多于女性,除肾原性原因外,肾后梗阻、感染和药物性肾损害是最常见原因。MODS、贫血、高血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死亡原因,以提高急性肾衰竭(ARF)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ARF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情况、病因与预后关系等.方法 116例ARF病例,肾前性、肾性、肾后性ARF分别占50.00%、39.66%、10.34%.死亡6例,总病死率为5.17%,其中肾前性因素所致ARF病死率占66.67%,明显高于肾性、肾后性因素所致ARF(p<0.05).结论 引起ARF的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肾前性ARF病死率最高,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若明确ARF病因和死亡原因,早期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ARF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ARF患者146例, 并分析其中药物所致ARF的发生率、预后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物性ARF患者44例占同期ARF(146例)患者总数的30%.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 (45.7±17.9)岁,≥60岁占36.3%.肾前性ARF 2例(4.5%);肾后性1例(2.3%);肾性41 例(93.2%),其中肾小管坏死31例(70.4%),间质性病变9例(20.5%),肾小球血管病变 1例(2.3%).涉及药物:氨基糖甙抗生素为主要病因(43.1%),其次青霉素(11.4% ),NSAIDs为(9%),联合用药(6.8%).24例患者行透析治疗(54.5%),治愈率75% ,好转率13.6%,死亡率6.8%.结论:ARF病因已发生改变,药物因素占首位,中老年药物ARF发生率高于青壮年,合并内科基础病者发生率高,氨基糖甙类为主要致病因素,其次为青霉素类、NSAIDs药物.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总结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RF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00例ARF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8.14±17.80)岁。肾前性ARF20例,感染 特别是急性胃肠炎占很大比重。肾性ARF 70例,其中急性间质性肾炎(AIN)9例(12.9%),急性 肾小管坏死(ATN)33例(47.1%),小球及微血管病变28例(40.0%);药物导致的肾损害33例 (47.1%),包括AIN 7例及ATN 26例;35例行肾活检。肾后性ARF10例,病因为妇科、泌尿道、 胃肠道肿瘤和结石。病因分布在3个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老年组的Scr值、Hb和红细胞比容 (Hct)均低于中年组,而ATN-ISI评分值、存在高血压和肾脏病史的比例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 少尿、血尿、蛋白尿、GFR等参数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死亡5例(病死率5%),57例治 愈,29例好转,9例无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Hb、Hct、器官衰竭的数 目、ATN-I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器官衰竭的数目是影 响病死率的因素。结论 急性胃肠炎和肾毒性药物导致的ARF需要引起关注。早期诊断有助于 ARF的治愈,提高存活率。在已经进展到ARF阶段后,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特别是多脏器功能不 全综合征(N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类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理类型与临床关联、治疗、转归情况,探讨ARF肾活检指征,提高ARF诊治水平.方法收集1998.7~2004.8我科ARF行肾活检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治疗以及转归情况.结果6年间肾活检ARF共261例,占同期ARF的38.7%(261/674).男性145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41.58±16.89)岁;Scr 444.24±366.19μmol/L,BUN(21.52±12.72)mmol/L.肾小管间质病变105例,占肾活检40.2%,占同期肾小管间质病变26.4%,47.6%的肾小管间质性ARF由药物引起,占首位,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55例和急性间质性肾炎(AIN)30例,各占肾活检的21.1%和11.5%.肾小球小血管病变120例,占肾活检46.0%,占同期肾小球小血管病变88.9%,主要病变为新月体肾炎(CGN)58例和狼疮肾炎(LN)45例,分别占肾小球小血管病变的48.3%和37.5%,占ARF肾活检的22.2%和17.2%.肾病综合征伴肾前性ARF 36例,占13.8%.肾活检纠正诊断40例,占15.3%,主要是CGN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肾小球肾炎,AIN误诊为ATN,肾活检前后临床与病理符合率84.7%.31.8%行血液净化治疗,总治愈率达78.5%,肾小管间质病变治愈率82.9%,肾小球小血管病变68.3%.结论ARF中肾脏病理具有重要意义.CGN和LN是肾小球小血管病变ARF的主要病理类型.肾活检有助于鉴别AIN与非典型性ATN,两者治疗截然不同.早期肾活检可提高ARF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及时治疗可改善或恢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12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病因、诱发因素和转归。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基础病因以糖尿病肾病(21.80%),高血压肾损害(17.95%)、慢性肾小球肾炎(14.10%)为主。诱发因素以低血容量(26.92%)、感染(23.08%)、肾毒性药物(17.95%)为主。结论: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基础病因,危险因素均较中青年有所不同,对于老年人更应重视对于感染,低血容量等情况的纠正,合理用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改善该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ARF116例,年龄5~91岁,平均(64.5±19)岁;65岁以上占55.2%;80岁以上占20.7%。病因:肾前性32例(27.6%);梗阻性肾病26例(22.4%);多脏器功能不全12例;药物肾毒性1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造影剂肾病5例;肾炎8例;严重感染9例;横纹肌溶解3例;尿酸性肾病和酒精中毒各1例;5例原因不明。合并感染者42例(36.2%);肿瘤患者25例(21.6%)。预后:死亡40例,占34.5%;痊愈42例,占36.2%;好转23例,占19.8%;维持性透析4例;转院3例。结论ARF是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尽早解除梗阻是治疗肾后性ARF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10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因、病史与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蛋白、血气分析等影响预后因素。结果:410例ARF患者中,男275例,女135例。男∶女=2.04∶1,平均年龄(48.15±18.33)岁。ARF病因:少年组以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实质性疾病为主,中年组为急性肾衰竭发病年龄高峰,以梗阻性肾病为主,其次为肾实质性病和肝胆胰疾病。老年组病因主要见于肾病,治愈率最低(26.83%),病死率最高(13.82%),明显高于青年组(10.92%)和中年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肾病史、MODS、血K^+、Hb、HCT、Alb共6个因素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红蛋白、MODS、高血钾是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后性原因导致的ARF需要引起关注。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同时重视增加病死率危险因素纠正,尤其是MODS有助于降低ARF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ospital-acquired acute renal failure,HA-ARF)在流行病学、病因学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近10年来住院患者HA-ARF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病死率及预后;并与同期社区获得性急性肾衰竭(community-acquired acute renal failure,CA-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76例HA-ARF中57.2%是外科系统患者,其中药物相关性ARF占47.3%,手术相关性ARF占28.9%,感染相关性ARF占23.7%,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21.1%,HA-ARF病死率55.3%,年龄、ICU患者、机械通气、少尿、MODS与预后相关.结论:HA-ARF主要病因是药物、手术、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急骤发生的,以少尿为主要特征并引起代谢紊乱和氮质血症等自身中毒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肾前(功能性)、肾后(梗阻性)及肾性(器质性)三类型。肾前性与肾后性ARF早期,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若处理不及时则可能转化为肾性,引起严重的肾实质损害,肾小管坏死。由于近代医学技术的进展,如对ARF 病因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早期诊断、高效抗生素的使用,静脉高营养疗法、透析技术的熟练与普及等。ARF 病死率已从90%下降至25~65%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45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45例患者中,男性261例,女性184例,年龄(54.66±18.21)岁;肾性因素为主,共有253例(56.85%),肾毒性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有119例(26.74%);肾前性因素共有123例(27.64%),感染尤其是急性胃肠炎占比比较大;肾后性44例(9.89%),病因多为泌尿系结石及肿瘤晚期压迫,另有产源性16例(3.60%),不明原因9例(2.02%)。病因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衰竭器官个数、休克、机械通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药源性及肾前性急性肾损伤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年龄、衰竭器官个数、休克、机械通气是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3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住院患者的病因、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观察期间住院患者共108 744例次,其中ARF患者320例,老年ARF患者135例,占42.2%。ARF主要病因为感染、心力衰竭和药物。ARF患者总体病死率为31.9%,老年人病死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恶性肿瘤是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接受肾替代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保守治疗组(23.2%比35.6%,P < 0.05)。 结论 住院患者中ARF的发生率、病死率高,替代治疗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肾衰竭患者。结果90例患者中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6.08±16.33)岁。肾前性29例,主要为手术后低血容量、感染;肾性41例,主要为肾小球疾病及药物所致;肾后性20例,主要为梗阻性。90例中5例死亡,32例痊愈,16例需透析治疗,37例好转。年龄、器官衰竭数、ATN-I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肾小球疾病所致的ARF应尽早行肾穿刺检查;术后低血容量所致的ARF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院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我科在2012年01月~2017年04月期间住院的老年AKI患者(年龄≥60岁),分析此类患者的病因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符合条件的老年AKI患者共80例,平均年龄(75. 9±7. 6)岁,非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岁),平均年龄(42. 8±12. 5)岁;随着年龄的增加,AK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在病因方面,老年组肾前性有33例(40%),较非老年组12例(20%)明显升高;非老年组肾性共有41例(68. 3%),较老年组33例(41. 3%)明显升高;两组在肾后性病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后分析中,老年组肾功能未恢复者46例(57. 5%),较非老年组21例(35%)明显上升;老年组共有13例死亡(16. 2%),较非老年组3例(5%)也明显上升;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KI分期(OR=2. 303,P=0. 018)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OR=6. 241,P=0. 028)是影响老年AKI患者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恶性肿瘤(OR=15. 212,P=0. 001)及MODS(OR=7. 007,P=0. 006)是影响老年AK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KI发病率逐渐增多,肾前性因素是老年AKI的主要致病原因;老年AKI肾功能未恢复比例及死亡率较非老年组明显增加; AKI分期是影响老年AKI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则是影响老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MODS是老年AKI肾脏预后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探讨AKI的病因特点、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的240例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40例AKI患者中,肾前性AKI患者90例(占37.5%),主要病因为心功能不全、感染、体液丢失等;肾性AKI患者127例(占52.9%),主要致病因素为药...  相似文献   

17.
有些脓毒性休克病人有高动力综合征,其特征为心脏指数(CI)高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低。这类病人有使用强升压药的指征,以对抗周围循环衰竭和恢复足够的组织灌注压。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强升压药,能适度增加心肌收缩和引起外周血管收缩,但如用于血压正常和高血压病人,对肾血循环有不利影响,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血管阻力增加。脓毒性休克病人很容易发生急性肾衰(ARF),因此,使用NE有诱发ARF的危险。实验证明NE使老鼠发生缺血性ARF;对血压正常的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功能衰竭(A/C)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12年间(1990年1月至2001年1月)经肾活检证实的此种病例进行原因、与基础肾脏病关系、预后影响因素及转归的分析。结果 104例符合选择标准,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例数的35.5%。慢性肾脏病发生ARF的常见原因为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或间质肾小管病变,狼疮肾炎(LN)活动以及肾病综合征伴特发性ARF。104例患者中,共有39例ARF与药物相关。关于基础肾脏病,ARF原因为病变活动的患者以LN为主,特发性ARF者以微小病变性肾病(MCD)为主,而ARF原因为恶性高血压的患者则以IgA肾病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多见。在104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39例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有23例脱离透析。出院时,48例患者血肌酐恢复到正常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接受透析治疗、高血肌酐水平预示肾功能不易恢复。在有明确院外诊断的21例患者中,有15例被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占71.4%。结论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发生的ARF并不少见。警惕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尤其对于老年人)、控制结缔组织病的活动以及积极控制血压和维持循环血量对于预防肾脏病患者发生ARF十分重要。经过适当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有所改善。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A/C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磷脂综合征的肾损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PS)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至2004年期间91例APS中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中8例的肾组织学表现。结果原发性APS(PAPS)13例(14.3%);继发性APS(SAPS)78例(85.7%),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5例(占SAPS的70.5%)。APS伴肾损害共82例(90.1%),男性20例、女性62例;PAPS肾损害发生率为76.9%,SAPS为92.3%;发生肾损害时年龄为(38±14)岁,肾损害前病程为(4.9±6.8)年。肾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92.7%)、肉眼血尿(2.4%)、镜下血尿(76.8%)、高血压(33.0%)、肾功能不全(18.3%),其中12.2%为肾病综合征。14例(15.4%)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肾动脉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等。肾组织学检查8例,均为SLE所致PAPS,APS肾病占62.5%,表现为肾小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及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生、洋葱皮样改变。结论APS肾损害比较常见,临床上以蛋白尿最为多见,可伴血尿、高血压,可引起血栓性微血管病、肾动脉栓塞或肾静脉血栓形成,致肾功能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急性肾衰竭(ARF)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住院的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伴MODS的ARF多见于老年,发病率占总ARF的62.3%,病死率45.5%;随着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ARF病死率明显升高。引起伴MODS的ARF的原因中以感染性疾病、休克、严重创伤、外科大手术后(以胆道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多见。结论:MODS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伴MODS的ARF多见于老年且发生比例高,病死率亦高,对于伴MODS的ARF患者应进行早期预防性及充分透析治疗,以改善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