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后发现右室表面震颤,立即再次修补,3例术后早期分别因血红蛋白尿、严重心脏杂音及心功能不良再次手术.首次手术中缺损采用补片修补(直径>1.0cm)14例术后晚期(>6个月)再次手术,除一例仅因心脏杂音外,其余均因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示心影大、肺血多,ECG示左室肥厚等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示VSD残余分流明显.结果2例死亡,2例仍存在残余漏,14例痊愈.结论良好的术野显露、准确的手术操作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防止VSD修补后残余漏的主要因素.再次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手术的关键在于避免损伤性大出血及准确地修补残余漏.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顾145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65例(4.5%)残余漏的发生及转归。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152例,术后残余漏38例(3.3%);合并VSD的302例中,法乐氏四联症(TOF)201例,残余漏13例(6.5%)。本组65例残余漏患者中,二次手术修补27例(3例死亡),自行闭合9例,缩小24例,无变化5例。认为室间隔缺损>8mm者应补片修补,残余缺损>5mm者宜早期手术治疗,<5mm者可随访;提高手术技术是预防残余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年龄在7~58岁之间的1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行介入治疗。封堵材料为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AVSDO)和对称性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DO)。距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0.2±5.5)年;9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3例为法乐四联征(TOF)术后患者;8例修补术后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例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以经食道超声(TEE)或经胸超声(TTE)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残余漏大小。9例患者各有1个残余漏口,3例患者右心室面有两个残余漏口。结果:超声及左心室造影所测残余漏直径分别为3~10 mm和4~10 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15分钟后造影示11例残余漏完全封堵,1例残留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心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广泛开展,临床上经过手术治疗后仍有残余漏的病例逐渐增多,我中心于2003年4月~2005年4月应用经导管介入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病例11例.  相似文献   

5.
王福昌  韩忠  刘杉 《山东医药》2000,40(5):22-22
残余漏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手术效果 ,也影响患者预后。因此 ,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我院施行各类型室缺修补术 1 6 5例 ,发生术后残余漏 7例 ,发生率为 4.2 %。其中 6例位于膜部 ,1例位于肌部。7例术后心前区仍可触及震颤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6级或以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 ;UCG检查仍有左向右分流束。本组随访 5例 ,2例失访。其中 1例 5岁男性患儿系巨大膜部室缺补片修补术后残余缺损 1 .0 cm,术后心衰 ,家长拒绝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VSD修补后出现残余漏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过去治疗主要是二次手术再修补,近年来有作者认为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VSD残余漏的良好方法,但有关这方面的专门报道还很少.我们于2004年12月~2005年1对3例VSD残余漏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5例及室间隔缺损(室缺)41例患者施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心室颤动,术后胸腔引流量少,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本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局部冰屑及冷停跳液所致的物理性损伤,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法,能较好地保护心肌功能,手术操作简单,能清楚地发现隐匿及多发性室缺,降低残余漏;避免传导系统的损伤;在做好排气措施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全组18例,年龄3~46(14±11)岁。残余漏大小3~8(42±15) mm。通过建立轨道法,封堵VSD术后残余漏,封堵15 min后行左心室造影,术后1 d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结果: 全组18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除1例因残余漏直径过大,1例因建立轨道困难,封堵未成功外,余均治愈。结论: 介入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宁  徐巨林 《山东医药》2003,43(30):54-55
室间隔缺损 (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可单独发生 ,也可以是法洛四联症 (TOF)、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的一部分。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 ,VSD修补术的死亡率目前已很低 ,但仍存在不少并发症 ,其中残余漏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残余漏可造成血液破坏、心功能衰竭、心内感染等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临床上对 VSD术后残余漏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对残余漏病因、预防、诊治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残余漏的好发部位残余漏多发于三尖瓣前、隔瓣基底周围 ,这可能与该区域邻近主动脉瓣和传导束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法洛氏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10-10-2018-11在我科住院的法洛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患者9例资料,介绍经导管行左心室造影及介入封堵治疗经验。结果:7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77.78%,2例外科再修补治疗;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介入患者均5~6 d出院。结论:法洛四联症修补术后室间隔残余漏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后残余漏患者于原封堵器内再封堵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2~2005年行介入封堵的431例先心病患者中,术后发生大量残余漏的共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均为女性,该3例患者使用的均为早期产的国产封堵器,第1次介入封堵术均成功;术后2年封堵器内有大量残余漏。3例全部再次用国产封堵器封堵的方法处理残余漏。结果:3例均于原封堵器内再置入1枚国产封堵器,成功封堵残余漏。随访6个月~1年,再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心病PDA、ASD介入封堵术后封堵器内大量残余漏患者,采用原封堵器内再封堵这种残余漏处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漏的诊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漏有其各自的特点,严重者常需要再次外科手术或行介入封堵治疗,现复习文献,综述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漏形成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新近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报告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 7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行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 7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 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2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2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手术时间 3 0~ 5 6h ,平均 3 1h。体外循环时间 6 2~ 15 2min ,平均 98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6~ 5 2min ,平均 2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60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使用使用常规的VSD修补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国产纤维蛋白胶(悦灵胶)。结果A组术后发生残余漏7例,残余漏直径(0.99±1.70)mm;B组分别为1例、(0.05±0.30)mm。两组残余漏发生率和残余漏直径相比,P均〈0.05。认为悦灵胶的应用能显著降低VSD术后残余漏发生率,缩小残余漏直径。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初步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7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3-39岁,体重13-68kg。室缺直接缝合66例,涤纶补片修补5例,同时行三尖辨成形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2例,室缺残余漏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时间2.5-5.6h,平均3.6h。体外循环时间62-152min,平均是9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6-52min,平均28min。术后患恢复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习,完全镜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7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3~39岁,体重13~68kg。室缺直接缝合66例,涤纶补片修补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术中扩大切口2例,室缺残余漏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时间2.5~5.6h,平均3.6h。体外循环时间62~152min,平均是9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6~52min,平均28min。术后患恢复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习,完全镜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154例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并发症。方法在周围体外循环下采用电视胸腔镜完成心脏手术15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7例,二尖瓣置换术13例。结果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时间为28~132min;二尖瓣置换术为96~157min;整个手术时间为2.6~5.6h,平均为3.6h。术中术后有并发症20例(12.98%),术中扩大切口6例(3.90%),其中横断胸骨3例;术中右室破裂1例,术后二次止血4例(2.60%),肝破裂1例,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2例;室缺残余漏2例,术口逾期愈合2例,全组死亡1例(O.69%)。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行简单心脏病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较好,但要求操作医师操作技术熟练。否则在不熟练下操作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介入法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男4,女5)例患者,年龄5~40岁。其中膜部VSD术后7例,法洛四联症(TOF)术后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12mm。有7例为1个残余漏口,2例有2个残余漏口。结果左心室造影5例膜部瘤的左室面直径14~28mm,漏口均在膜部瘤的出口。其中3例残余漏有1个孔,其大小分别为4、6和7mm,用6、9和10mmVSD封堵器。2例有2个孔,其大小分别为3、6mm和9、7mm,两孔之间距离分别为8和10mm,均放置两个封堵器,1例为5和9mmVSD封堵器,1例为14mmVSD封堵器和12/14mm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2例膜部VSD,其漏口直径分别为3和10mm,用5和14mm封堵器。2例TOF术后并发VSD残余漏,其漏口直径分别为9和14mm,用12和18mm封堵器。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8例无残余分流,1例两个封堵器的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全部患者无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6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残余分流的1例在3月消失,全部患者封堵器无移位,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例1 患儿女,7岁。体查发现心前区杂音6年,门诊以先心(室缺)收入院。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在全麻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见位于室上嵴约0.5cm×0.5cm大小缺损,并右室流出道狭窄,行室缺修补,及右室流出道环行白斑及部分室壁肌束切除。第2d做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第7d及出院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仍为CRBBB。  相似文献   

20.
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室间隔缺损86例,房间隔缺损34例)在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后转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随时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预后。结果:59.2%(67/120)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室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占47.5%,以右柬支传导阻滞为主;房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14例,占34例的41%,以阵发性室上速和右柬支传导阻滞为主。结论:先心病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与缺损部位,手术方式、路径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况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