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根幽愈疡汤治疗 HP相关性 PU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 6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96例口服愈疡汤 ,对照组 5 0例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 ,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治疗组不良反应率 2 .1%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 34.0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根幽愈疡汤具有较好的杀灭 HP、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的作用 ,不良反应少 ,可有效治疗 HP相关性 PU。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镜下清创喷洒药物配合自拟中药“愈疡汤”及法莫替丁内服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将96例难治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胃镜下行清创术、喷洒云南白药和珍珠层粉,配合中药“愈疡汤”及法莫替丁内服治疗;对照组46例用洛赛克和丽珠胃三联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率、抗溃疡的复发率、副作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行清创术、喷云南白药及珍珠层粉加口服中西药物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费用较少、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根幽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患者口服根幽愈疡汤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口服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前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幽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杀灭致病菌,促进溃疡愈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幽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7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清幽愈疡汤4周,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4周、阿莫西林和替硝唑1周。观察两组疗效、溃疡面缩小、Hp根除率、不同证型疗效、疗效稳定性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2.9%、77.1%,两组在疗效及溃疡缩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和Hp根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同证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幽愈疡汤治疗Hp阳性PU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Hp清除率高、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5.
安胃消疡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胃消疡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三联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安胃消疡汤。观察两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以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和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HP根除率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胃消疡汤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合三联抗HP疗法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呋喃唑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健胃愈疡颗粒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在上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HP根除率和...  相似文献   

7.
安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芸 《中医药导报》2005,11(4):23-24
目的:观察安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安胃愈疡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三联治疗。4周后,两组观察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以及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在改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和复发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在Hp根除率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安胃愈疡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自拟消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8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改风 《陕西中医》2009,30(1):19-20
目的:观察自拟消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消菌汤和奥克三联4周,观察改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及HP根除率。结果:在改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及HP根除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消菌汤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成药健胃愈疡颗粒(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等)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且Hp阳性的PU患者随机分为健胃愈疡颗粒组和对照组(灭滴灵,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观察Hp根除率、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一年复发率,并根据McMaster问卷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Hp的根除率(45.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镜疗效、一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均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健胃愈疡颗粒可以有效地促进肝郁脾虚证Hp阳性PU患者的溃疡愈合,改善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愈疡止痛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愈疡止痛汤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症状、Hp根治率、溃疡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而对照组仅为78.95%,两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溃疡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在Hp根除率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愈疡止痛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愈疡汤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0例,治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疗组症状的缓解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自拟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其疗效及对症状的缓解优于西医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兴山  杨会香  方红 《中医杂志》2005,46(7):513-515
目的:观察根幽愈疡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组服用中药根幽愈疡胶囊.结果: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3.0%,对照组为40.9%,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根幽愈疡胶囊具有较好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3.
郭庆捷  唐艳萍 《河北中医》2003,25(3):214-216
目的 观察自拟愈疡汤与泰胃美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 (Hp)阴性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84例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4例用自拟愈疡汤合泰胃美治疗 ,对照组 40例单纯用泰胃美治疗。观察治疗 1周后 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 6周后溃疡愈合情况及 1年后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 1周后 ,2组患者腹痛、反酸症状均有改善 ,但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腹胀、口苦、乏力、纳呆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治疗组的溃疡近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自拟愈疡汤与泰胃美联合治疗Hp阴性消化性溃疡症状改善明显 ,溃疡愈合率高 ,不易复发 ,副反应低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8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组予以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ERK1/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再生上皮面积和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并比较两组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反酸、纳差食少、胃脘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再生上皮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 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RK1/2、E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镜疗效、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和内镜疗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TGF-β1、ERK1/2、EGFR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接受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2例接受口服西咪替丁片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愈合率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愈疡生肌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愈疡生肌汤150mL每晚保留灌肠2h,联合口服美沙拉嗪颗粒4g/d;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颗粒4g/d;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愈疡生肌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美沙拉嗪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马艳  毛志田 《陕西中医》2020,(3):357-359
目的:运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84例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西医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运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观察两组HP清除率、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腹痛、胃胀、反酸、烧心4项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HP根除率90.48%、总显效率85.71%均高于西医组73.81%、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IL-6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血清NO、IL-6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香砂六君子汤能提高HP阳性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疗效和HP根除率,显著降低血清NO、IL-6水平,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幽愈疡汤配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清幽愈疡汤(党参、柴胡、枳壳、白芍、丹参、香附、蒲公英、黄连、海螵蛸、白芨、田七粉、甘草)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总疗程。观察证候疗效、胃镜疗效、Hp根除率、复发率。结果:证候疗效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80.77%,对照组为70.5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72%,对照组为8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胃镜疗效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78.21%,对照组为66.67%,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44%,对照组为87.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3.59%,对照组为80.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2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1.48%,对照组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清幽愈疡汤配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30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对照组21例予怡开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而对照组仅为65.7%,两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确能有效保护周细胞,从而防止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