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47例川崎病临床分析及伴冠脉病变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同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典型与不典型K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结果 547例中典型KD 434例,不典型KD 113例,不典型KD CAL发生牢较高(P<0.05);除肛周脱屑外,其他临床症状发生少,出现晚(P<0.05).547例KD中并发CAL 103例(18.82%),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性别、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CAL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结论 不典型KD的CAL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较其他临床症状出现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3岁以下的男孩及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CA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13.5(4~69)月。与初发患儿相比,再发患儿的发热时间缩短,四肢硬肿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再发KD患儿中,11例初发时有冠状动脉病变(CAL),8例在再发时亦出现CA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是KD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再发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6~0.91),最佳临界值为1.24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3和0.70。结论 KD发生后至少应随访2年,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升高可作为KD再发的预测指标。初发KD发生CAL者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相似文献   

3.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artery lesion,CAL),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等~([1])。KD好发于儿童,亚裔发病率高,有20%~35%亚裔KD患者发生CAL,CAL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elin-13水平与川崎病(KD)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 评估Apelin-13在预测KD患儿CAL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KD患儿240例作为KD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其中KD并发CAL患儿(KD-CAL组)45例, KD无CAL患儿(KD-NCAL组)195例;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发热对照组, 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发热对照组儿童确诊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体检时的血常规、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Apelin-13水平。比较各组患儿临床资料,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KD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及Apelin-13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KD患儿Apelin-13、血红蛋白较健康对照组、发热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NT-proBNP较健康对照组、发热对照组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08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9例诊断为KD并发CA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D患儿并发CAL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3.75∶1,其中冠状动脉瘤(CAA)患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为8∶1;小于1岁患儿多发,占36.8%。患儿CAL的发生率为16.4%;冠状动脉扩张(CAD)10例,CAA5例,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4例,其发生率分别为8.6%、4.3%、3.5%;73.7%的患儿为病后2~3周发生CAL;按累及分支数计,累及双支冠状动脉占68.4%;按累及部位计,右冠状动脉受累占41.5%,左主干受累占39.0%,左前降支受累占17.1%,左回旋支受累占2.4%。患儿CAL的严重程度临床分级为:Ⅱ级病变5例,占26.3%;Ⅲ级病变8例,占42.1%;IV级病变6例,占31.6%。随访发现71.4%的患儿CAA或扩张呈明显回缩,回缩时间平均(1.5±0.7)年,其中1例CAA完全消退。结论 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16.4%,其中CAD比例最高,GCAA比例最低;CAL多发生在病后2~3周,各分支均可受损,最易累及右冠状动脉,CAL严重程度Ⅲ级的比例最高,多数CAA或扩张在1~2年内呈明显回缩。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川崎病(KD)流行特点,探讨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7-2008年禹州市三所医院确诊的186例K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KD流行特点,比较KD并发CAL病例和非CAL病例暴露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L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治疗KD患儿逐年上升,1~3岁为KD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为1.66:1,合并CAL发生率33.1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住环境、发病至就诊时间、总发热天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用量和时间、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血小板(PLT)数与KD并发CAL相关联(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B、PLT、发热天数进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D发病率呈升高趋势,1~3岁男性儿童是发生KD的高危人群;KD主要危害冠状动脉,年龄≤2岁、ALB<40g/L、PLT>500×109/L、热程>10 d是KD并发CAL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为KD预后评估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有完整超声检查资料的KD确诊患儿31例,对CAL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KD患儿中,发生CAL 14例(45%).年龄、外周血WBC及PLT计数、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与CAL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在临床诊疗中,遇到发热时间持续5d以上,年龄≤1岁,有WBC、PLT计数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红细胞压积降低的患儿应警惕KD合并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中小血管炎,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目前我国K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对KD并CAL的长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加深,对该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些方面的认识,KD的规范随访工作对临床医师而言尤为重要.现就KD冠脉损害的组织学改变、远期治疗与随访管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病因未明的发热性疾病,全身性血管炎是其主要改变,诊断缺乏特异性.冠状动脉病变(CAL)是KD严重的并发症,是否发生CAL及其严重程度是影响KD预后最为关键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综合分析32例KD患儿临床诊断、治疗经过,以探讨KD患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川崎病(cKD)和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冠脉病变(CAL)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cKD和iKD患儿的CAL,并进行CAL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514例KD患儿中,cKD 1094例(72.3%),iKD420例(27.7%)。全部KD患儿的CAL发生率为51.9%;cKD组与iKD组CAL发生率分别为57.2%和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与iKD组不同程度CAL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组回声增强或小型冠状动脉瘤发生率较高(50.4%),iKD组巨大冠脉瘤发生率(2.4%)相对较高。iKD组血栓发生率3.3%,高于cKD组的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D与iKD组临床超声心动图首次发现CAL时间分别为(7.84±2.97)d和(8.47±2.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发生CAL时最常累及左主干。cKD组左右冠脉同时受累、单纯右干受累以及整个左侧冠脉受累的比例均高于iKD组,iKD组左主干单独受累比例高于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KD为CAL发生的高危因素;病程5~10天使用IVIG为CAL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CAL特别是巨大冠脉瘤和血栓形成更常见于iKD患儿;iKD中CAL以左侧冠状动脉单独受累为主,cKD中CAL以左右冠脉同时受累最常见;规范使用IVIG可以减少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