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成为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常见、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情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市4家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20名护士中,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合格率为64.54%;认为职业防护非常重要占76.36%;1年内发生针刺伤占85%,次数最多达8次;门诊注射室是针刺伤高发区;针刺伤发生与护龄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以及护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减少针刺伤给护士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我院新上岗护士多担任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最高。因此,了解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安全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血液科38名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血液科护士针刺伤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9.4%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回套针帽,抽血后分离针头,输液后处理针头等。81%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挤压伤口、冲洗伤口、消毒伤口,97%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结论血液科护士是血源菌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安全防护,例如:“乙肝疫苗的定期接种,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从而减低血液科护士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近几年来,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制定了预防针刺伤应遵守的条例,同时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将针刺伤这种职业伤害降到最低,使护士更好地履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神圣职责。1针刺伤发生原因1.1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针刺伤是造成护士…  相似文献   

6.
黄薇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61-262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极易导致发生针刺伤带来的梅毒、艾滋、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红玉  袁志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02-3703
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情况及探讨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104人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在过去一年里发生过针刺伤的占98.08%;发生针刺伤的时机主要为注射和抽血后、浸泡针头前,分别占40.20%、41.18%;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偶尔戴手套、不戴手套者分别占53.85%、17.31%;对正确处理伤口不清楚,占47.06%;在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占0.98%;有40.38%的护士没有掌握预防和处理针刺伤的知识。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针刺伤指在工作中由各种注射器、穿刺针等针具引起的皮肤损伤,护士作为医院环境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注射、输液等治疗工作,接触针具的机会较多,是发生针刺伤的最高危人群[1]。对于刚到医院实习的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更大。为了解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引起职业暴露的情况,对本院实习的88名护生的针刺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护士针刺伤局部处理与上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已成为护士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1],有报道,护士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80%因针刺伤[2],说明护理工作时刻暴露在职业危险中。本调查以护士针刺伤后伤口的处理情况、及时上报情况为切入点进行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现状,为制定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暴露情况,探讨减少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护士和护理实习生共发生针刺伤75例次,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处置锐器、拔针或退针等环节。护士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方法正确,均进行了上报。结论 为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需切实常态化培训,保证培训时间和效果,加强操作环节管理,改进和统一头皮针等锐器胶布固定与撕开方法,将锐器盒存放量管理纳入日常质控范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4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5名护士半年中发生过针刺伤15例,而发生针刺伤后只有1例报告、跟踪检查。结论:进行针刺伤教育,提高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完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士针刺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卢现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80+182-180,182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其中5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3.33%,人均被刺伤4.67次/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拔针、加药、回套针帽、针头入锐器盒、医疗废物处置等。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但其防护意识淡薄,故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预防针刺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中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护士出现针刺伤的情况采用自制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细节调查统计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于2013年5月开始采用护理措施来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随机选取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护理措施应用前后l年内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应用采取护理措施之前,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66.67%,采取护理措施之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33.33%。采取护理措施前后比较,应用后的针刺伤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中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加强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秀莉 《江西医药》2006,41(11):930-93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例临床护士进行临床追踪调查。结果一年中被针刺伤的护士有75%,45%的护士认为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24%的护士针刺后未作任何处理.62.2%的护士只作简单洗手消毒。结论大多数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针刺伤后只作简单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真实情况。方法采取问卷法对547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的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主要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结果被调查的547名护士有82.08%发生过针刺伤,且主要发生在针头套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及注射等操作环节上。护士在针刺伤发生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局部处理,上报率较低。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意识薄弱、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方法欠妥。因此,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减少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进行必要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对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如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工作等按正确的护理常规和程序进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改进工作环境,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效果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减少了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的可能。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张素萍 《河北医药》2012,34(18):2804-2804
护士长期工作在生物感染、意外伤害、噪音、废气等身心危害的环境中.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避免职业暴露.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概率,保护医务人员[1].  相似文献   

18.
<正>护士因工作的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当中,尤其是利器损伤。而输液中心的护士因其工作的性质,最易发生利器损伤,特别是针刺伤。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  相似文献   

19.
马平 《中国实用医药》2014,(21):266-266
目的分析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00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过去1年内意外针刺伤发生情况和发生原因。结果过去1年,该100位护士有98%(98例)发生过意外针刺伤,抽血注射以及之后注射器处理过程是针刺伤最主要的发生时机,大多数护士(72例)发生针刺伤害的原因在于粗心、操作不规范等自身素质原因。结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任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217-3220
目的 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频率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法,对心内科34名护士统一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访谈及头脑风暴法等方式分析针刺伤产生的各环节.结果 发生针刺伤22例.13名护士(38.2%)被刺伤过;人均刺伤>2次18%,人均刺伤>1次24%,多为中低年资护士(≤7年);职业防护教育率64.8%;98.6%的刺伤针头已污染.针刺伤产生的因素与职业防护意识差,工作负荷大,护士人力短缺,心理素质不稳定,违反操作规程及患者因素等有关.结论 建立针刺伤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工作行为,纠正高危工作习惯,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