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学刊》2008,(1):206-206
柴胡——银柴胡 柴胡味苦、性微寒,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疟疾、脱肛、子宫脱重、月经不调、肝热目赤诸症;银柴胡味甘、性微寒,多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积发热等症。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是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创制的名方。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当归、党参 8味中药组成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疾病 ,目前临床上以其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和五官科多种疾患 ,疗效满意。现综述如下。1 特发性水肿药用 :黄芪 3 0 g,党参 2 4g,泽泻 2 0 g,白术、柴胡、陈皮、当归、赤芍、川楝子各 12 g,升麻 10 g,丹皮 18g,气虚甚重用黄芪 ;颜面水肿加防风 ;肝气不舒重用柴胡 ,加佛手 ,枳壳 ,月经不调加益母草、丹参 ;肝肾阴虚加生地、女贞子、墨旱莲 ;少寐多梦加炒枣仁 ;水肿甚加猪苓。 1剂 / d,水煎服。 …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38-39
根据消渴病"三多一少"的症状特点和阴虚燥热内盛的病机关键,其治法多以滋阴润燥为主。但临床中真正有"三多一少"表现的患者不在多数,即大多为2型糖尿病,其病机亦不是单纯的阴虚燥热,传统的论治方法不恰当、疗效差。张文风教授运用温病的辨证思路,认为肝热、肾亏是病机的主要矛盾,从清肝热、滋肾精两方面治疗,配合疏肝、清肝肾虚热,对消渴病主证和常见并发症均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柴胡苦微寒 ,入肝胆经 ,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等作用 ,笔者常用于发热病中。具体地说 ,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 ,在表热、肝热、里热、湿热、虚热证中 ,适当配伍柴胡 ,常获疗效。其体会如下 :(1)柴胡善疏散少阳 ,解表和里 ,用治少阳寒热往来证 ,临证合理配伍 ,用于多种热证 ,可取退热之效。(2 )近代药理证实 ,柴胡有解热、镇静、镇痛、止咳及抗炎作用。 (3)于表热、肝热、里热、湿热、虚热证的治疗中 ,服药时间均为 6 h 1次 ,以保持在血液中的浓度 ,即日服 4次。 (4 )柴胡有劫肝阴之说 ,故在用柴胡的同时配伍敛阴之品 ,以防柴胡升散劫阴。…  相似文献   

5.
肖万泽教授认为在“消渴”病发生、发展、演变的所有环节中,肝木失调至关重要。无论是阴虚导致的肝热,情志不畅导致的肝火,还是饮食失节导致的肝郁,最终都会伤及三焦之阴液,形成阴虚燥热之证,发为消渴。因此提出了消渴病阴虚肝热病机,治疗应滋阴清热、疏肝解郁,方以自拟三子丹栀逍遥散加减。  相似文献   

6.
饥不欲食,医者多以脾胃阴虚立认,认为不尽其然,从阳明郁证,胸中痰实证论治厥阴肝热证,湿热中阻证论治,脾胃阴虚证几方面阐述了辨证饥不欲食症。  相似文献   

7.
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病机(?)家看法不一致。柯琴认为是太少同病,津亏(?);汪友苓认为是少阳兼津伤;近贤冉雪峰认为是汗下邪陷,阴阳两伤等等,诸说纷纭。现在多认为本汤证乃少阳饮停。我认为本证并不是纯为化饮津亏而设。口渴,津伤是其标证。而脾阳虚惫,三焦失运,气不化津,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才是其本。其病机乃是肝热脾寒。肝热脾寒,阴阳为之不和,气血为之不利,故宜调阴阳而利枢机,调  相似文献   

8.
张学文教授认为脑萎缩的中医病机主要是阴血耗伤,肝肾不足,阴虚肝热,脑脉不利,脑失所养。治疗以滋阴清肝、化痰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伤寒论》,是柴胡剂六方之一。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运用此方关键在于把握“肝热脾寒”病机,在临床中将其运用于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取得显著疗效。文章介绍临床上如何从“肝热脾寒”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并结合医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国斌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肝胆胃肠道疾病。通过分析王国斌教授治疗口苦的3则医案,展示王国斌教授治疗口苦的临床经验和辨证思路。王国斌老师认为:口苦的病位在肝胆并与脾胃有关,病机为肝热熏蒸、胆汁上溢;肝热有虚实之异,实者多为肝胆湿热,虚者多因阴虚内热或中焦不运、导致上焦郁热而口苦。治疗时从肝、胆、脾、胃入手,灵活选用一贯煎、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香砂六君丸、连朴饮等方剂,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A1型题 (答案见 65页 )77.治疗风热音哑 ,肝热目赤 ,小儿夜啼的药物是A、薄荷  B、柴胡  C、葛根  D、桑叶 E、蝉蜕78.治疗风热、肝热之目赤肿痛的最佳药对是A、菊花、木贼  B、薄荷、柴胡  C、桑叶、菊花  D、桑叶、牛蒡子  E、蝉蜕、木贼79.既能疏散风热 ,又能解毒明  相似文献   

12.
张怀亮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而肝旺克脾是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关键,肝旺脾虚证为常见证型,治疗时强调辨阴虚燥热为本。张怀亮教授从肝论治,注重和解少阳;倡阴虚为本,强调阴血补养;崇益气升阳,重用黄芪补脾;辨痰瘀阻络,不忘剔络搜风;善分部论治,妙用金水相生。其治疗时常重用黄芪,妙用紫苑、麦冬药对。  相似文献   

13.
就明清医家提出的“柴胡劫肝阴”,从柴胡的功效、柴胡在温病学中的应用、柴胡的临床报道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加以探讨,认为“柴胡劫肝阴”值得商榷,临床上对于柴胡的应用在辨证符合柴胡运用范围时当大胆使用;对于肝阴不足者,应用柴胡当用小剂量,并应配伍大剂量的滋阴之品。但都须注意中病即止,避免柴胡的大剂量、长时间服用。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整理,总结柴胡的禁忌症为中虚湿郁者,脾虚失运、寒饮内停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虚火上炎、牙龈出血或阴虚吐血者,上盛下虚、肝火偏盛者或肝阳上亢者。临床除明确辨证外,对柴胡剂量的调整和配伍的把握是减少或避免柴胡副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乌梅丸病机,历代探讨良多,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肝热阳郁等诸般说法,争论至今,大多数学者多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此说法概念固然不错,然却过于笼统。笔者认为,乌梅丸病机应从中医理论的独有规律出发,将其纳入五脏范畴而言,将其病机具化为肝热脾寒,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一简要探讨。由此衍生出乌梅丸是治疗肝热脾寒泄泻主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阴虚属病理概念,一般指津液精血不足。常见于大病久病之后,临床上凡见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均属阴虚之征。阴虚治当滋阴,然亦有不少阴虚患者,虽久服滋阴之品,效果不佳,甚则变症丛生,以至束手无策。笔者为此重温有关方书,详审病情变化,认为滋阴无效,多与病邪未尽有关。盖邪未尽而滋阴,实属关门留贼,邪愈胶固,阴岂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伤寒论》柴胡类方剂之一,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了其理论内涵,并逐步将本方运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之中,但对其病机的注解却各执一词。故通过搜集古今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不同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的见解,认为邪在少阳为诸多医家的共识,有表邪未解、津液损伤、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太阴虚寒等兼证的分歧。通过对导师李振华教授临床运用本方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邪在少阳兼津液损伤、太阴虚寒是对其病机最合理的解释,临床只要见到少阳太阴合病,皆可加减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李燕  胡俊平  张莹 《河南中医》2006,26(10):35-36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等损害。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在临床上分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又称为开放性粉刺,它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黑点,加以挤压可见有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脂栓排出;而白头粉刺亦称为封闭性粉刺,为皮肤色或略红色小丘疹,无黑头,不易挤出脂栓,较易引起毛囊周围炎症。痤疮是一种多病因学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痤疮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但有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且认为肺经血热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18.
<正>癌性发热是困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中医多从阴虚、热毒等方面入手,认为本病多为阴虚内热、热毒蕴结所致,从而重用滋阴凉血、苦寒清热之品,加之临床多用西药,进一步伤害人体脾胃之气,而忽视阳气的重要性,导致诸药屡伐其阳,使其阳气越虚。临床上需要认真辨识阳虚所致的癌性发热,癌性发热多具有规律性,多于午后或傍晚开始发热,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天麻、栀子、黄芩各5g,木瓜、桑叶、当归、菊花、防风、柴胡、钩藤各6g,石决明10g,甘草3g。水煎服。有表症加荆芥、大便干燥加大黄;纳差加焦三仙;眨眼频作加全蝎、僵蚕、阴虚加生地、女贞子。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来,用《金匮》泽泻汤加柴胡治疗多例化脓性中耳炎,每收良效。化裁后的泽泻汤组成:白术40—60克,泽泻20—40克,柴胡10—20克。典型病例:蒋某某,男,十七岁,双侧耳道流脓三年余,时好时发,感冒后加重,多方医治无效,投以白术50克,泽泻25克,柴胡10克。一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续进五剂,痊愈。随访二年,未复发。体会:笔者认为化脓性中耳炎的病机是:脾运失职,水湿停聚,郁于肝胆经脉。故重用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