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瑜  王蒙 《安徽医药》2013,34(8):1176-1177
目的为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预防造瘘口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98例肛管或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腹膜外造瘘(A组,51例)和腹膜内造瘘(B组,47例),随访时间6~36个月,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平均住院11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1例,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无机械性肠梗阻,无造瘘口旁疝;B组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平均住院16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2例,造瘘口回缩2例,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旁疝2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较腹膜内乙状结肠造瘘明显减少并发症,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从1989年7月至1991年7月共收治12岁以下小儿腹股沟斜疝109例,其中男97例,女12例,6月—1岁组6例,2—4岁组13例;5—7岁组39例;8—9岁组41例;10—12岁组10例。左侧47例,右侧58例,双侧4例。109例中嵌顿疝6例,手术后复发疝3例。 (二)手术方法:全麻后,取患侧下腹部横切口,匿层入腹腔后,用止血钳提起切口下缘腹膜,即见腹  相似文献   

3.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我院自1974年8月~1984年8月收治腹壁切口疝50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50例中,男21例、女29例。最小1岁,最大68岁。 2.原手术情况(见表)。 3.原腹部手术到形成切口疝的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达5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8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①肌腱膜上补片置入手术(ONLAY)50例;②筋膜前(腹膜前)肌下补片置入手术(SUBLAY)24例;③缺损处直接补片置入途径6例。结果平均年龄为58.5岁,52.5%是女性。上腹部切口36%,64%下腹切口。所有患者采用合成材料修复。聚丙烯材料74例,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双面材料6例,开腹手术80例,复发3例。手术复发率为3.7%。结论 ONLAY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可以接受的切口疝修补方法,避免伤口感染,防止腹内压升高,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缝合质量示预防切口疝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ugel手术(腹膜前间隙内衬置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中的临床效果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8月期间3,5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再次行Kugel手术(腹膜前间隙内衬置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例(男性28例,女性7例)。前次手术属II型4例,Ⅲ型25例I,V型6例。35例腹股沟疝复发时间为3~32个月不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0±15)min,患者术后6~24 h下床活动,无切口皮下积血、切口感染及腹股沟区异物感等,随访无复发情况。结论 Kugel手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对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42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志钢  左燕红 《河北医药》2007,29(12):1347-1347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人工材料对42例腹壁切口疝的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2岁;疝环口最小者5cm,最大者26cm。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切口疝分类[1],中切口疝12例,大切口疝22例,巨大切口疝8例。首次修补者38例,第2次修补者3例,第3次修补者1例。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18个月。本组病例原切口位置多为上腹正中切口,经腹直、切口,下腹正中切口,右肋缘下切口等。修补材料为聚丙烯网片30例,聚四氟乙烯补片10例,Composix复合补片2例。1.2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行肺功能测定,改善心肺功能,指导呼吸锻炼;对于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患者,术前还纳疝内容后腹带加压包扎达2周;术前留置胃管尿管,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达72h。(2)本组患者采取肌腱膜上补片置入术(Onlay)12例,腹膜前、肌下补片置入术(Sublay)25例,腹壁肌筋膜前,腹壁肌筋膜后,腹膜前双层补片置入术5例。(3)术后处理:手术于补片表面常规放置引流管,以“T”型管引流效果较好,术后卧床休息,排气后...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 ,手术是唯一疗效肯定的方法。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科采用GORE- TEX软组织补片 (Mycro Mesh美国戈尔公司产品 ) ,对 93例腹股沟疝患者行修补术 ,术后经随访3个月~ 2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3例中 ,男 90例 (96侧 ) ,女 3例 (3侧 ) ;年龄 2 0~ 82岁 ,平均 6 2岁 ;腹股沟疝中 ,斜疝 86例 ,直疝 7例。其中双侧斜疝 6例、术后复发疝15例、嵌顿疝急诊手术 2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切口(复发疝取原手术切口 ) ,游离疝囊、精索及疝囊高…  相似文献   

8.
张全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62-2163
目的 总结分析经腹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内环外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改良经腹疝内环口腹膜外置术治疗的15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15 min,最长30 min,除1例因手术切口位置太高改变手术方式,中转率为0.63%,其余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2个月复发1例,为右侧斜疝,复发率为0.63%.结论 采用经腹疝内环腹膜外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VHR)自1993年开展以来,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一种是腹腔内修补术(IPOM)。目前经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多选用后者,因其与开放手术相比,虽费用较贵,但复发率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尤其针对复发疝及多发性“卫星疝”。我科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应用IPOM行切口疝修补术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新材料,探讨和改进新的腹部切口缝合技术,方法:对135例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的腹部手术病人,应用0号ETHICON普迪思圈套可吸收缝线,将腹膜与腹白线或腹膜与腹直肌前后鞘作单层连续缝合,并与同期78例分层缝合法的病例进行比较,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层缝合组,术中缝合无撕裂腹膜现象;无伤口裂开,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等并发症,伤口局部皮下脂肪液化、积液和或感染6例(4.4%)。层缝合组;术中缝合腹膜撕裂12例(15%);切口裂开2例(2.5%);粘连性肠梗阻4例(5%),其中2例在围手术期内均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积液或感染13例(16.6%);切口疝1例(1.3%),结论:本方法简便,易掌握,并发症少,有助于解决术中缝合撕裂腹膜,关腹困难,手术时间拖延等手术者经常出现的难题,尤其适合于一些极度肥胖病人,急危重病人抢救,术中麻醉效果差和腹肌紧张病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金国  鲁润鹏  王震 《河北医药》2002,24(2):135-135
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腹壁切口疝 2 6例 ,现就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腹壁切口疝 2 6例 ,男 9例 ,女 17例(其中 1例男性 2次修补 ,1例女性 3次修补 ) ,男 /女为1∶1.89。年龄 19~ 74岁 ,平均 4 6 .5岁。 2 9例次中阑尾切口 5例 ,右上经腹直肌切口 5例 ,右下经腹直肌切口 4例 ,左下经腹直肌切口 2例 ,右脐旁切口 3例 ,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指右上腹至右下的大切口 ) 3例 ,疝切口或称复发疝 6例 (其中腹股沟疝 4例 ,股疝 2例 ) ,下腹正中切口 1例。 2 6例中并存老年慢性气管炎 7例 ,糖尿病 6例 …  相似文献   

12.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应用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1 50例 ,经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0例中 ,男 1 4 4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1 2岁。左侧 62例 ,右侧 80例 ,双侧 8例。1 2 手术方法 取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上方 1 0~ 1 5cm ,即腹环位置处 ,作横行切口约 1 5cm。用甲状腺小拉钩牵开 ,按层次分离腹壁各层组织至疝囊颈部。切开疝囊 ,还纳疝内容物。在疝囊颈部距壁层腹膜平面约 0 5cm处荷包缝合或贯穿结扎缝合。较大的疝囊可不切除 ,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小儿外科组自1977年8月~1981年11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107例。男性:102例,女性5例。手术年龄:2岁以下57例;3~5岁36例;6岁以上24例。左斜疝61例;右斜疝42例;双侧疝4例。横切口96例;沿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11例(均为嵌疝)。疝囊颈部高位贯穿缝合加游离结扎92例;疝囊颈荷包缝合15例(嵌疝及较大内环的)。据初步统计无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单钩针下压式勾线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419例。其中男370例, 女49例, 最小年龄8个月, 最大年龄15岁, 平均年龄3岁6个月;左侧160例, 右侧220例, 双侧39例。在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单钩针下压式勾线, 记录手术时间和后腹膜的完整性。结果女孩单侧手术时间为(4.0±1.0)min, 双侧为(6.0±1.2)min;男孩单侧手术时间为(6.0±1.0)min, 双侧为(9.0±1.5)min。术中均未出现多次钩挂腹膜的手术过程和后腹膜撕裂等并发症, 术后随访均无并发腹膜裂孔疝继发肠坏死情况。结论单钩针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中采用下压式勾线, 能有效地减少腹膜外勾线时反复勾线和避免钩挂腹膜所引起的后腹膜撕裂等并发症, 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善忠  周毅  刘芩 《江西医药》2012,47(12):1064-1066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行改良的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腔在腹腔镜下对斜疝患者荷包缝闭内环口旷置疝囊,对直疝疝囊予以剥离,在疝环口周围腹膜前充气切开并潜行游离腹膜,于腹膜前放置补片,覆盖疝环口.再用腹膜覆盖补片并缝闭腹膜切口.结果 80例手术均成功,每侧手术时间30-40min,出血量约5-10ml.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改良TAPP术安全、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旁疝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为胚胎中肠旋转异常所致,全部或大部分小肠嵌顿在腹膜囊内,位于结肠系膜后方的左侧或右侧。我院近五年来收治3例,曾报道2例(江苏医药6(4):47,1980),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本病确诊后首先要正确地区别左侧还是右侧旁疝,因处理方法各异,差别很大。一、右侧十二指肠旁疝:疝囊及囊内小肠位于腹腔右侧,囊状包块的颈口偏左,囊内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分析围手术期腹膜透析方式的选择,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腹壁疝修补术的腹膜透析患者26例,观察围手术期的手术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腹膜透析并腹壁疝患者接受30次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其中腹股沟斜疝20例,脐疝6例,切口疝4例。术后2周内接受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2周后恢复原腹膜透析方案。术后1个月内,2例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内,有5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未发现腹透液渗及漏腹壁疝复发现象。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并腹壁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过渡期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可取得良好的透析效果,无需改用血液透析,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开放手术的同时行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44例伴有可复性腹股沟疝的BPH患者,取耻骨上纵行切口.在盆腔内先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然后按常规方法行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结果4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7年.4例疝复发,复发率为9.1%,其它患者无疝复发或感染.结论在BPH开放手术同时行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可行的,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周喜洋  彭兆意  张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08-3409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其发生率为1%~2%,其中约50%存在于1岁以内。对于6个月后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经传统常规切口、腹腔镜下及经皮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笔者采用经皮横纹下切口治疗小儿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儿童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通常需在适当时期内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医疗器械的日臻完善,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要求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1].我院外科采用小切口经腹内环口缝扎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1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8月我院外科择期手术的腹股沟区疝儿127例,男96例,女31例;年龄3~5岁;左侧39例,右侧84例,双侧4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