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以使人去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净如水,胸襟开阔,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杨锋 《养生月刊》2003,24(12):532-533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净如水,胸襟开阔,洞察秋毫,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很多疾病开始缠身。但如果能在“多事之秋”注意下列所出现的“蛛丝马迹”,那么,就可以防忠于未然或“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这些“蛛丝马迹”既包括看得到、摸得到的“硬件”,也包括无法捉摸的情绪变化的“软件”。  相似文献   

4.
赵广兰 《养生月刊》2007,28(3):217-219
历代皇帝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做着长生不老之梦,神仙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世人却在五彩缤纷的人生长河中,找到一个不老人生的“密码”,那就是“三心二意”。所谓的“三心”是:信心、善心、童心,“二意”即“无意”、“有意”。  相似文献   

5.
离退休是进入老年期的开始,也是人生的新起点。在这人生的第二春,学会“忘记”的艺术,对老年人的延年益寿大有益处,但“忘记”是应该有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为“情”?由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生,不通过人为的加工而自然生成,从本性产生出来的喜、怒、哀、乐,这叫做情。中医将人的喜、怒、忧、思、  相似文献   

7.
2009年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有两句台词,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和“人还活着,钱没了”,说得既风趣又富于哲理。让人回味人生如何应对“生命与钱财”的话题。其实“舍命不舍财”与“财去人平安”的遗训早已传为警示常言,迄今人们依旧对生命钱财取舍难分。  相似文献   

8.
吴建军 《气功》2011,(8):726-729
“放”字,《词典》中解释为:解除约束,使其自由。从养生的角度讲,“放”的含义是让过、舍弃、淡泊、宽容、豁达,是想开看开,随缘做事,是跳出人生看人生,“居高临下”看世事的一种心态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大师罗丹雕塑的秘诀,答曰:“减去多余部分。”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鸟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黄金,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人生亦然。学会一种人生的“减法”,已成我们的当务之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黄根柱 《养生月刊》2008,29(9):772-776
何谓“五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康宁”,四是“修德”,五是“老而善终”。人生有这五福,自然会吉祥、幸福、美满。“五福”从何而来?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论述,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  相似文献   

11.
人生风雨几十年酸甜苦辣已尝全回忆半生成与败留下感悟在人间大自然最美丽的季节是秋天,人生最睿智的时光是中老年。有人说:“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不同的老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同时蕴藏着不同的知识内涵; “老人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他们经历坎坷,  相似文献   

12.
范士忠 《气功》2011,(6):530-531
所谓“三自”,指的是“自言自语”、“自作多情”、“自我解嘲”。这“三自”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功科学》杂志有两篇文章引起我的兴趣,即“练功63年的赵光”与“93岁的杨显东”,写得实在,读后感到很好。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气功师,他们的经验也是简单实用和实实在在的。《中国气功科学》杂志让大家进行“探寻中国气功之路”的讨论,我想中国气功之路就像一个长寿老人的人生之路,中国的气功之路也应该是生活化、群众化、个人修炼之路。古人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气功论气功本身,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人生是一个整体,“气功”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一个…  相似文献   

14.
赵德铭 《气功》2010,(1):22-23
大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十年动乱”那个年代,许多人都被整过,我也未能幸免。在我挨整时。只有二十多岁,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挨整,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使我后半辈子总是过得凄凄惨惨的,活得很累。  相似文献   

15.
赵德铭 《养生月刊》2010,31(1):22-23
大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十年动乱”那个年代,许多人都被整过,我也未能幸免。在我挨整时。只有二十多岁,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挨整,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使我后半辈子总是过得凄凄惨惨的,活得很累。  相似文献   

16.
退的智慧     
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以退为进”,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相似文献   

17.
秦汉哲 《东方养生》2010,(7):106-109
“智慧”二字的组成,是日知而心慧。有真智慧的人,他的一生消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俗话说:“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待自己,我们便如何去待别人。”这便是“智慧人生”。  相似文献   

18.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人生六十才开始。”大自然给予人类美好的生命是120岁,其中0~60岁是第一个春天,61~120岁是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播种耕耘、辛勤劳作的春天,很辛苦;第二个春天是收获硕果、享受人生的春天,很幸福。60岁后,离开了工作岗位,进入了第二春,时间富裕了,空间开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生命得到了全面、自由的舒展,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孔子在谈人生时说:“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只有到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  相似文献   

19.
“屁”这个东西,由于它是人体排出的臭气,所以倍受嫌弃,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屁乃人生之气”,放“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假使一个人一天不  相似文献   

20.
无为     
人生皆受天长命。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顺乎自然,即最上养生之道。解读文/鲁湾王充生于公元27年,约卒于公元97年。他一生坎坷,只做过几任郡县僚属。但他的《论衡》却奠定他东汉杰出思想家地位。他在书中许多篇章论及养生,晚年写的《养性书》16篇,更专门论述养生,可惜已失传。他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人生皆受天长命。”他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之气有关系,即著名的“气寿”论。二是讲人禀天性,天地本“无为”,人也应“无为”。三是进一步阐明人为什么要“顺乎自然”。王充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