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关系。方法 :心衰患者 45例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 2 0例。测定血清SICAM 1、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浆内皮素 1(ET 1)等 ,SICAM 1用ELISA检测 ,IL 6、TNF α、ET 1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 :CHF患者血清SICAM 1、IL 6、TNF α、血浆ET 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P <0 .0 0 1、0 .0 0 1、0 .0 5、0 .0 1)。血清SICAM 1与血清IL 6呈正相关 (r =0 .45 11,P <0 .0 1) ,与血浆ET 1也呈正相关 (r =0 .4179,P <0 .0 1)。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可能与免疫功能激活及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7例正常人和39例病毒性肝为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结果;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国975.93±322.51ng/ml和833.08±490.5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人(217.86±30.26ng/ml),急性肝炎患者血流sICAM-1水平与其血清A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在长期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感染期、非感染期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及腹膜透析液中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非感染期CAPD患者相比,感染期CAPD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降低,腹透液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及腹透液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或降低(P〈0.01)。结论:sICAM-1在感染期CAPD患者血清及腹透液中的变化,可能损害了巨噬细胞的正常粘附能力,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乳腺癌外周血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ICAM- 1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2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2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及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sICAM-1浓度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血清中sIC AM-1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术后血清sICAM-1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ICAM-1可能作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判断复发的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所引起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在临床非常常见,这些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有多种学说,除高血糖、多元醇旁路激活、血流动力学异常外,炎症及细胞因子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LI)等是增高的,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是体内激活炎症细胞的重要物质。属免疫球蛋白超家属成员,是单链糖蛋白。本研究拟通过对伴有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测定(sICAM-1)及血脂、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等观察,探讨sICAM-1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Child B级和Child A级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酸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r=0.2754,P<0.05),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68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增高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有关,血清sICAM-1水平监测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几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3组新生儿血清sICAM-1水平。脐血组:34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组:25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组:33例治疗前(入院第1d)及有效治疗后7-18d(出院当天)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血清sICAM-1水平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败血症组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略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与阳性之间比较,不同程度败血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sICAM-1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但不能评判疗效。 相似文献
8.
9.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在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 1例单纯HTG患者 ,2 8例健康者血清sICAM - 1水平 ,同时观察非诺贝特治疗 12周后sICAM - 1水平的变化。结果 :HTG患者sICAM -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予非诺贝特治疗 12周后 ,sICAM - 1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且sICAM - 1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ICAM - 1表达增加可能是HTG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非诺贝特降低HTG患者sICAM - 1水平 ,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脂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4例肺炎新生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sIAM-1水平。结果 肺 炎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sICMA-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急性期与恢复期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肺炎新生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均增高,sICAM-1参与了新生儿肺炎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绝经后女性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探讨炎症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1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ICAM—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E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CAM-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ICAM-1与E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提示SICAM-1可判断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能预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sIL 2R)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病情的相关性。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6 6例恶性肿瘤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清sICAM 1和sIL 2R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sICAM 1和sIL 2R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t =2 0 .5 6 0 ,16 .72 7,P <0 .0 0 1) ;有转移者和死亡者sICAM 1和sIL 2R水平较无转移者和存活者明显增高 ,差异有极显著性 (t =17.72 5~ 2 5 .919,P <0 .0 0 1) ;手术治疗后sICAM 1和sIL 2R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极显著性 (t=11.179,15 .6 2 6 ,P <0 .0 0 1)。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CAM 1与sIL 2R水平呈正相关 (r =0 .76 6 ,P <0 .0 0 1)。④结论 血清sICAM 1和sIL 2R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病人的病情变化、有无转移和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病人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的变化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14 9例EH病人和 72例健康人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变化进行检测。③结果 EH病人CRP和sICAM 1浓度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37.35 9、2 7.12 7,P <0 .0 0 1) ;不同病期EH病人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F =2 5 5 .935、134.16 2 ,q =10 .879~ 31.5 96 ,P均 <0 .0 1) ,且以Ⅲ期EH病人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增高最明显。EH病人血清CRP与sICAM 1浓度呈正相关 (r =0 .72 9,P <0 .0 0 1)。④结论 血清CRP和sICAM 1浓度增高参与EH的发生与发展 ,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清 s 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方法 ,检测 41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及 11例正常新生儿生后 0、3、7d血清 s ICAM-1的水平。结果 41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中 2 6例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 ,其中轻度 12例 ,中度 8例 ,重度 6例。对照组血清 s ICAM-1水平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重度 HIE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窒息组及轻度、中度 HIE组的水平 (P<0 .0 5或 0 .0 1) ,其余 4组间的水平相差无显著性。结论 ICAM-1参与 HIE的发病过程 ,血清 s ICAM-1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恶性肿瘤病人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6 6例恶性肿瘤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浆sICAM 1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血浆s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2 0 .5 6 0 ,P <0 .0 0 1) ,有转移者和死亡者血浆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和存活者 (t =12 .72 5 ,2 5 .919,P <0 .0 0 1) ,且手术治疗前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后 (t=11.179,P <0 .0 0 1)。④结论 血浆sICAM 1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病人病情变化、有无转移和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黏附因子(sICAM-1)和Ⅳ型胶原(C-IV)的影响。方法对1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10μg 生理盐水100 ml,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续14 d。观察治疗前后sICAM-1和C-IV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s ICAM-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IV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PGE1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sICAM-1和C-IV。从而起到改善和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价值.②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了60例内异症病人(其中Ⅰ~Ⅱ期20例,Ⅲ~Ⅳ期40例)和30例正常妇女之血清与腹腔液中sICAM-1水平及血清CA125浓度,计算两种血清指标单独应用诊断内异症的相应诊断学参数.③结果内异症Ⅲ~Ⅳ期血清及腹腔液中sICAM-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453,2.430,P<0.01,0.05).内异症病人血清、腹腔液sICAM-1水平与其RAFS评分呈直线正相关(r=0.594,0.605,P均<0.01).血清sICAM-1诊断内异症的灵敏度66.67%,特异度86.67%,诊断指数53.34%;血清CA125诊断内异症的灵敏度36.67%,特异度86.67%,诊断指数23.34%,两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43,P<0.05).④结论 sICAM-1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sICAM-1作为诊断内异症的免疫学指标较临床常用的血清CA125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了 10 8例高血压病人和 48例健康人血浆OX LDL、sICAM 1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高血压病人血浆sICAM 1和OX LDL水平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t=11.3 60、12 .85 1,P <0 .0 0 1) ,且Ⅰ、Ⅱ、Ⅲ期高血压病人OX LDL、sICAM 1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 (F =19.75、2 2 .3 0 ,q =10 .62 5~ 14.3 3 1,P <0 .0 0 1) ,高血压病人OX LDL与sICAM 1含量呈正相关 (r=0 .668,P <0 .0 0 1)。④结论 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浆sICAM 1和OX LDL水平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