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辉  丁小云 《当代医学》2010,16(27):89-91
目的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助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2%(18/9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增大及浸润加深而增加。结论依据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初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早期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84例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性.方法 收集1988~2006年间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统计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90年代初期的5.3%,上升到2005-2006年的12.5%,发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男:女比率为2:1;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胃窦及幽门部;肉眼类型中Ⅱ型最多见;组织类型中高分化腺癌最多,其次为低分化腺癌,84例中粘膜内癌26例,均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有58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5%,其中sm1:12.5%,sm2:38.5%,sm:33.3%;肿瘤最大直径≤2cm者有34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3例(8.8%),超过2cm有50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10例(20%).结论 1)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黏膜下癌较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高.黏膜内癌无一例淋巴结转移,在黏膜下癌中,sm2和sm3较sm1淋巴结转移率高.2)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和肉眼所见有关;肿瘤最大直径>2cm者转移率高,Ⅱ型较Ⅰ型和Ⅲ型转移率高.3)在早期胃癌中,胃窦部与幽门部是好发部位,高分化腺癌的发病率较其他从组织类型高,却低分化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分化腺癌高.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根治性手术84例,标本检取淋巴结997个,平均每例检取12个,其中转移淋巴结173个,转移度17.4%;84例中有4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1.2%,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例中7例呈“跳跃式转移”。本组资料表明,结肠癌第一、二、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48.8%,23.8%,13.7%,第一站淋巴结的转移主要集中在旁中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距离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对结肠癌淋巴结清扫应持积极态度,尤其对于肿瘤侵达浆膜层、分化差、有浸润性生长倾向者,除姑息切除外,都应争取R_3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浆膜反应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为淋巴结合理清除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早期胃癌的浆膜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浆膜正常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8%)低于浆膜反应型转移率(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浆膜正常型和浆膜反应型的5a生存率分别为98.0%和8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P=0.00)。结论浆膜反应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较浆膜正常型高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行胃癌根治术 186例 ,兹将本组资料谈几点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5例 ,女 71例 ,其中早期胃癌 2例 ,进展期胃癌184例 ;行 R1 35例 ,R2 93例 ,选择性 R35 8例 ;除 5例作全胃切除空肠代胃 ,3例行毕氏 式吻合外 ,均为毕氏 I式吻合 ;淋巴结转移率为 77.3% ( 14 4 / 186 ) ,其中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率为2 1.0 % ( 39/ 186 ) ,第 12组淋巴结转移率 17.7% ( 33/ 186 ) ;口侧残留癌为 2 .7% ( 5 / 186 ) ,肛侧为 4 .4 % ( 8/ 186 )。2 讨论2 .1 淋巴结的清扫 胃癌常有早期淋巴转移 ,文献报道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超声内镜(EUS)检查与早期胃癌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评估EUS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胃镜诊断34例早期胃癌患者行EUS检查,给予手术切除,结果与组织病理相对应。结果 34例患者中,EUS检查与病理组织结果分期基本一致。同时EUS发现隆起性病变多为分化型腺癌,占100%,淋巴结转移率为7.1%;凹陷性病变多为未分化型腺癌,占86.9%,淋巴结转移率为30.0%。结论 EUS检查隆起性胃癌多为分化型腺癌,早期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后预后好;凹陷性胃癌多为未分化型腺癌,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同临床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病例23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区、肉眼分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5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3)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胃下部癌,第6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6%);对于胃中部癌,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3.6%);对于胃上部癌,第1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结论对于肿瘤大小超过20 mm以及分化程度低的早期胃癌患者,不建议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超声内镜(EUS)检查与早期胃癌病理组织学相关性的研究,评估EUS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胃镜诊断34例早期胃癌患者行EUS检查,给予手术切除,结果与组织病理相对应.结果 34例患者中,EUS检查与病理组织结果分期基本一致.同时 EUS发现隆起性病变多为分化型腺癌,占100%,淋巴结转移率为7.1%;凹陷性病变多为未分化型腺癌,占86.9%,淋巴结转移率为30.0%.结论 EUS检查隆起性胃癌多为分化型腺癌,早期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后预后好;凹陷性胃癌多为未分化型腺癌,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30-133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早期胃癌病例资料,分析病人性别、年龄、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合并溃疡是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根据ESD术后病理分析早期胃癌ESD治疗的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33,P<0.05)。ESD治疗22例早期胃癌的完全切除率为90.9%,治愈性切除率为86.4%,仅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ESD治疗早期胃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刘文杰 《当代医学》2013,(25):109-110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6月-2010年5月白水县医院收治的13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4%;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2cm者(P<0.05),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浸润至黏膜层者(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不佳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分化良好者(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2cm、组织学类型分化不佳、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具有明显的关系,在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胃癌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找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2手术64例,〈D2手术7例,淋巴结检测采用我切片HE染色和/或细胞角蛋白质免疫组化染色。对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生存率及其他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切除4511人淋巴结,转移率77.5%;转移淋巴结959个,不同分期病例结转移度明显不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非治愈性切除后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经ESD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44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ESD病理结果分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进一步分析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44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97.5%、3年无病生存率为95.0%;ESD病理结果显示切缘阳性10例,切缘阴性34例。与切缘阴性组比较,切缘阳性组的浸润深度更深、更容易出现脉管癌栓(P<0.05);追加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9例,无淋巴结转移35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的患者年龄(63.6±5.2岁)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9±6.6岁),并且出现更深的浸润深度、更差的分化程度及脉管癌栓(P<0.05)。比较两组3年复发转移情况,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22.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0,P=0.038)。两组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N0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pN0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pN0早期胃癌868颗HE染色阴性淋巴结细胞角蛋白CK8及CK18的联合抗原(CAM5.2)的表达情况,评估61例pN0早期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率;分析pN0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1例pN0早期胃癌有10例(16.4%)发现淋巴结微转移,868颗HE染色阴性淋巴结共有15颗(1.73%)发现微转移灶。黏膜下癌淋巴结微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P〈0.05),脉管侵犯组淋巴结微转移率高于无侵犯组(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癌灶大小、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程度问淋巴结微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状态有助于早期胃癌的准确分期、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蔡国豪  余娜 《海南医学》1999,10(3):178-179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62例,Ⅰ型5例,Ⅱ型37例,Ⅲ型20例,60例作R2术式,7例有淋巴结转移,第Ⅰ站转移率为12.96%,第Ⅱ站转移为3.8%。本文着重讨论早期胃癌诊断应重视癌前病变的纤维胃镜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 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 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 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宏扬  熊建国 《吉林医学》2012,33(14):2954-2955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特征,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9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1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8.5%。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肿瘤类型、部位及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C患者的年龄、肿瘤浸润深度以及组织学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对正确判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中心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术后病理证实对侧微小癌32例(6.63%)。证实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63例(33.75%)。单侧多发癌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单侧单发病灶(分别为49.24%、3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7,P<0.05)。单发病灶中,微小癌和直径大于1 cm的乳头状癌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966,P>0.05)。多发病灶中,微小癌和合并有微小癌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癌灶直径均大于1cm的病例,全为微小癌的病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合并有微小癌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P<0.05)。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13.87%;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0.62%;短暂性饮水呛咳发生率3.73%,无永久性饮水呛咳的病例。喉返神经短暂性麻痹发生率3.1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易早期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全甲状腺切除+预防性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继锋  刘红 《安徽医学》1995,16(4):14-15
应用粘液组化染色法对104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大小、肉眼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粘液性质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随着肿瘤在胃壁浸润深度的增加,胃癌淋巴转移率逐渐增高。肠型及混合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胃型胃癌(P<0.01),提示癌细胞产生大量的酸性粘液将有利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杨天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44-164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进一步防治早期胃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发病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相关病理学指标。结果早期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居多,组织学分型多见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多为黏膜内层癌,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53%。结论浸润深度、伴随疾病、淋巴结转移等是早期胃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