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萧天剑 《新中医》1991,23(7):14-14
激素类药物自问世以来,无论从品种、类别、剂型,还是从药理、药效,均发展很快。它具有消炎、抗过敏、抗内毒素、抑制免疫反  相似文献   

2.
黄宝英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证侯演变规律,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久病消渴;病机多表现为气阴两虚夹血瘀和脾肾气虚、痰浊内蕴。以脾肾亏虚为本,浊邪、血瘀为标,其病位在脾肾,病性属本虚标实。在辨证分型上分为气阴两虚夹血瘀型和脾肾气虚、痰浊内蕴型。主张把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消浊贯穿治疗始终。同时,注重中医与西医配合治疗是治疗特色。黄宝英主任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4.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DN 的患病率也随之提高,较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疾病的终末期均出现大量蛋白尿,且无法控制,肾功能同时也因大量蛋白尿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肾衰竭。因此DN的早期治疗迫在眉睫。目前对于DN的治疗西医无明显特效药物,仅给予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血尿酸等治疗,早期合并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多汗常见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为临床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亓鲁光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消渴多汗仍以阴虚内热为基本病机,且多伴有脾胃气虚、肝气郁结,证型以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表卫不固最常见。治疗强调中西医并用平稳控制血糖,其中,中医以健脾滋肾、养阴益气为主,辅以情志疏导。选药喜用平和之品,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林寿宁教授系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林寿宁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初发病机多为阴虚火旺,随着病程发展,阴损及阳,出现气阴两虚,但仍以阴虚为本,故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为主,自拟消渴安糖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笔者跟随林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诊治T2DM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脆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陈锐基于仝小林院士理论思想,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脆性糖尿病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肺心。脆性糖尿病主要病因病机为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寒邪内侵,肾阳亏虚关系密切,“阳气不足”贯穿该病始终,故以“去阴霾,温补脾肾之阳,兼顾养心固肺”为治疗原则,全程应用“重阳思想”辨治。自拟中药复方消肾方为治疗脆性糖尿病基础方,态靶兼顾,剂量精准,既病防变,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多汗症是自主神经受累,引起汗腺分泌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症。魏子孝教授认为本症的发生,无论自汗、盗汗皆由阴阳失调,脉道不通,血行不畅,腠理不固,玄府开阖失度,致使汗液外泄失常所致。在具体治疗中强调对血糖的控制,注重抓主症,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清泻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之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另秉"血汗同源"之旨,事先做到"治未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辨治思路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李宏红  张广德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34-836
糖尿病多汗症是自主神经受累,引起汗腺分泌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症.魏子孝教授认为本症的发生,无论自汗、盗汗皆由阴阳失调,脉道不通,血行不畅,腠理不固,玄府开阖失度,致使汗液外泄失常所致.在具体治疗中强调对血糖的控制,注重抓主症,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清泻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之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另秉"血汗同源"之旨,事先做到"治末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辨治思路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11.
刘仕昌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嘉熙 《新中医》1995,27(1):11-12
刘仕昌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钟嘉熙主题词糖尿病/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刘仕昌教授不但擅治温病,为治温病名家,而且对内儿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亦有丰富经验,疗效卓著。本文特总结刘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以飨读者。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特点。故历代...  相似文献   

12.
范冠杰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咸玉 《中医药学刊》2006,24(2):215-216
范冠杰,男,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教授。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内科)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尤其对糖尿病足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参加编写的学术著作21部,糖尿病专著8部,其中主编《糖尿病中西医知识问答》、《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内分泌专病与风湿病诊治》、《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糖尿病》等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的研究7项。  相似文献   

13.
陈枫主任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在中风(脑血管病)、颤证(帕金森病)、消渴(糖尿病)、痛证、脾胃病的治疗方面已形成完整治疗体系。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导师针刺"消渴组穴"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医家普遍认为消渴主要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1]。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的对人类危害最甚的三大病种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根治难的特点,常伴发心、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死亡.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彭万年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和内分泌临床工作数十年,临证灵活运用经方,兼采时方众法,对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治疗糖尿病20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王冬云 《中医杂志》2012,53(2):105-106
许公平,男,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7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糖尿病学科带头人。擅长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等,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的对人类危害最甚的三大病种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根治难的特点,常伴发心、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死亡.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彭万年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和内分泌临床工作数十年,临证灵活运用经方,兼采时方众法,对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范冠杰,男,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教授.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内科)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尤其对糖尿病足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参加编写的学术著作21部,糖尿病专著8部,其中主编<糖尿病中西医知识问答>、<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内分泌专病与风湿病诊治>、<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糖尿病>等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的研究7项.  相似文献   

19.
张蓉芳  仝小林 《光明中医》2014,(10):2180-2181
仝小林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精简方独具特色,治疗各种糖尿病杂病疗效卓然。  相似文献   

20.
亓鲁光教授认为,古时消渴三消辨证,目前已很难满足现代临床诊治糖尿病的需要,临床辨证应大胆地突破三消辨证,应辨证辨病相结合,同病异治,异证求同,中西医结合,尤重固本化瘀疏肝之法,综合改善胰岛功能,平稳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