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动物模型。方法  6 4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 (5 4只 )与B组 (1 0只 ) ,A组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 高脂喂养 1 0周 ,B组仅给予高脂喂养 1 0周。于 8周末将A组随机分为A1和A2两个亚组 ,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分别转染携带人野生型 p5 3基因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2周后A1 (p5 3基因 )和A2 (LacZ基因 )组各处死1 0只 ,观察斑块自发破裂情况。分别给予余下的兔中国斑点蝰蛇毒 (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 ,然后将兔处死取出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实验开始及处死前进行血脂检查。结果 A1组转染 p5 3阳性细胞数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加 (分别为 32 4 %± 1 0 2 %,1 5 8%± 3 6 %,1 6 2 %± 6 7%,P均 <0 0 0 1 ) ,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分别为 2 5 %± 0 8%,1 0 %±0 3%,0 9%± 0 4 %,P均 <0 0 1 ) ,斑块纤维帽显著变薄 (P <0 0 5 ) ,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 ,巨噬细胞聚集 ,药物触发后有 1 2只共 2 0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A2组中 ,药物触发后仅 5只 7处发生斑块破裂。B组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论 应用外源性人野生型p5 3基因转染动脉硬化兔可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性 ,药物触发后出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表达人野生型p53基因全长cDNA的真核载体pcDNA3—p53,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生长曲线、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 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HGC27细胞内稳定表达,经pcDNA3—p53转染的HGC27细胞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分析显示G1期增加,S期下降,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能在HGC27细胞内表达,且能抑制其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赵亚刚  张宏斌  孙桂华  周兰  周梅花 《广东医学》2002,23(11):1141-1143
目的:观察人类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wtp53基因导入人胰腺癌细胞系PC-2,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入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p53在转染细胞PC-2/p53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wtp53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能使PC-2细胞的生长速率减低,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凋亡指数升高,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
人肺癌细胞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肺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作用。方法:将带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CEP4质粒,通过Lipofectin转染肺癌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可使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野生型P53基因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可作为肺癌基因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中,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型p53蛋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用DNA转染技术将PM47质粒,它是一种含激素诱导启动的鼠乳腺肿瘤病毒启动子和生化选择标志基因Ecogpt的重组野生型p53cDNA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中,用gpt选择培养基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结果:成功地将外源性野生型p53cDNA重组质粒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细胞中,在gp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生长出阳性细胞克隆,命名为OS-732-P。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能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株中,并能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及 p5 3基因用于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 ,应用生化染色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野生型 p5 3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其表达效果 ,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效地将 p5 3基因转入心肌细胞中并使其得以表达 ;转入的 p5 3基因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收缩、体积变小、胞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等改变。结论 :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形态 ,并能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心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应用于高血压和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所致心肌肥厚的基因治疗可能性,本实验将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应用生化染色方法,免疫组化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野生型p53基因的转染效率及表达效果。采用MTT方法及光镜技术进一步观察了野生型p53基因对心肌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腺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心肌细胞中并使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过去20多年来,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3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突变型p53蛋白是野生型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抑制正常p53蛋白的功能,而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 和肿瘤抑制基因p53调节永生化细胞端活性的机理。方法:兔髁突软骨细胞通过真核表达载体转梁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经G418筛选,挑选阳性克隆培养,使用原位杂交和荧光TRAP检测转染细胞bcl-2和p53 Mrn水平和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的细胞无端粒酶活性;100代转染后的软骨细胞端粒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同时 bcl-2 mRNA和p53 mRNA水平有所降低, bcl-2 mRNA水平明显低于未转染hTERT和端粒阴酶软骨细胞。结论 bcl-2和p53参与了细胞永生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重组体,为进行卵巢癌基因治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固然我隆技术从质粒pGEX^-p53中用双酶切下目的片段,挤压法回收与pcDNA3构成重组体。结果成功的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外源野生型p53(wtp53)基因的人胆囊癌细胞系。方法: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将含有wt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p53导入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建立转染克隆细胞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外源野生型p53基因的整合,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目的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果:野生型p53基因成功地导入胆囊癌细胞系GBC—SD,转染细胞中存在外源p53基因及蛋白的稳定表达。结论:GBC—SD胆囊癌细胞株能稳定表达外源野生型p53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对胃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胃癌细胞系MKN28和BGC823,检测p53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p53在转染细胞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p53的导入使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降低。转染p53基因的MKN28细胞探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参与调节DNA复制及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病毒载体法基因转染的最适条件及其潜在价值。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和配体定向法将带有野生型P^53基因(Wt-P^53)cDNA的质粒引入细胞,用直接镜检、软琼脂培养、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和乳酸脱氢酶法等研究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情结果:绝大多数细胞被转染,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发生凋亡。结论:本方法对于基因体外转染是可行的,并且有可能将来用于小细胞肺癌的P^53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染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胆囊癌细胞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含有wt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p53,导入GBC—SD细胞中。用G418筛选,建立转染克隆细胞系。以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证实外源p53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用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体内致瘤性的影响。结果:野生型p53基因成功的导入胆囊癌细胞系,转染细胞中存在外源p53基因及蛋白的稳定表达。表达外源wtp53的GBC—SD—wtp53细胞,裸鼠体内致瘤性受到显著抑制。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可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致肝癌细胞株BEL-7404,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及凋亡作用。方法:野生型p53基因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肝癌细胞BEK-7404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后,其生长作用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在第4天可达50.8%。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阴性对照组为1.7%,转染pUHD10-3组为3.2%.转染pUHD10-3-p53组为40.7%。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可诱导肝癌细胞BEL-7404的生长抑制及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溴乙锭染色法,分别检测43例卵巢肿瘤p53基因外显子5-8。结果显示:卵巢癌p53基因改变率高于良性肿瘤(P<0.05),p53基因改变见于交界性瘤及Ⅰ-Ⅳ期卵巢癌。提示p53基因改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它可能参与卵巢癌变的机制,同时可发生在卵巢癌的早期,并对其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卵巢癌中P53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及序列分析,对60例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基因外显子5、6、7进行了筛查。结果:所有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突变,癌组织有9例发生了P53基因的突变,并对其中5例进行了序列分析,证实了其突变的存在。5例测序标本中有4例发生了G∶C→A∶T的转换突变。9例阳性标本分别为临床Ⅰ期2例,临床Ⅲ期6例,临床Ⅳ期1例。结论:人卵巢癌中P53基因的突变是自发性突变的结果。P53基因改变可能发生于卵巢癌早期,并持续存在于肿瘤发展的全过程,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推测245位密码子是我国卵巢癌患者的一个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株SKOV3/TAXOL中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运用real-ti me-RT-PCR技术,检测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株SKOV3/TAXOL和敏感细胞株SKOV3中凋亡途径相关基因TRADD、DFFA、MADD和TGM2的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个基因在SKOV3/TAXOL中的表达量均高于SKOV3,其中TRADD、DF-FA、MADD、TGM2分别高2.25、3 333、3.5×10^5和2 865倍。结论:凋亡相关基因TRADD、DFFA、MADD和TGM2在SK-OV3/TAXOL细胞株中表达都升高,说明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凋亡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了39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0.8%,其中5、6、7、8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7.7%、5.1%、5.1%、12.8%;病理分级的Ⅰ、Ⅱ、Ⅲ级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1%、30.0%、53.3%(P<0.05)。提示p53基因突变在膀胱肿瘤的衍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致其恶性程度提高的继发事件;PCR-SSCP银染法是一种快速、简单且安全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