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诱发Molt-4和Ana-1细胞的死亡形式进行了研究。方法 通过形态学、琼脂糖电泳、MTT和JAMP实验对核素诱发的细胞死亡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 放射性核素^235U诱发的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记发形态学特征,且细胞凋亡的程度及DNA链断裂量与235链断裂量与^235U作用的时间和内照射的累积吸附剂量有关。结论 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147Pm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放射性核素147Pm内照射诱发Molt-4细胞和Ana-1细胞的死亡形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变化、琼脂糖电泳、MTT和JAM实验对核素诱发的细胞死亡形式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147Pm诱发的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且细胞凋亡的程度及DNA链断裂量与147Pm作用的时间和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核素147Pm内照射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放射性核素235 U 内照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MTT和JAM 实验,检测凋亡细胞存活率及DNA 链断裂量。结果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及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 D) 不能抑制235 U 诱导的细胞凋亡,但CHX 具有部分抑制凋亡细胞DNA链断裂的作用。结论 放射性核素235U 内照射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与外照射不同,不需要蛋白质的合成,但需合成性核酸内切酶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MTT和JAM实验,检测凋亡细胞存活率及DNA链断裂量。结果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及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D)不能抑制^235U诱导的细胞凋亡,但CHX具有部分抑制凋亡细胞DNA链断裂的作用。结论 放射性核素^235U内照射导细胞凋亡途径与外照射不同,不需要蛋白质的合成,但需合成性核酸内切酶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53Sm-EDTMP内照射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和DNA链断裂程度进行了研究。方法观察153Sm-EDTMP内照射不同时间,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的电镜形态及DNA链断裂程度。结果研究发现,在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下,可呈现核断裂,核染质边聚,以及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形成的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并且观察到随着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时间的延长,则骨肉瘤细胞的DNA链断裂程度亦随之增升。结论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可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发生,且凋亡的程度与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受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的DNA损伤特征,以及153Sm 核素在瘤细胞中的行径特性。方法 观察了153SmEDTMP内照射不同时间,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的DNA 凝胶电泳和微观放射自显影的示踪动态。结果 研究发现,在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下,骨肉瘤细胞的DNA 呈现出在核小体间断裂的阶梯状条带形成的凋亡特征,放射性核素153Sm 可迅速透过瘤细胞膜,也可被瘤细胞吞噬,呈亲膜性积聚和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呈现。结论 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可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发生,其诱发凋亡的程度随153Sm 内照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1 88Re β射线内照射对人肝癌细胞HCC的细胞周期阻断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通过MTT实验、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对核素诱导的HCC细胞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结果 1 88Re导致的HCC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流式细胞术定量显示各期细胞数发生改变 ,且凋亡率和剂量呈依赖性。结论 1 88Re β射线低剂量和高剂量对HCC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 ,低剂量主要使G0 G1 期阻滞 ,较高剂量则导致G1 阻滞减轻 ,S期和G2 M期细胞数增多。  相似文献   

8.
辐射诱发鼠T淋巴瘤细胞凋亡及G_2/M阻滞的调节[英]PalaycorST…//RadiatRes.-1995,141(3).-235~243应用DNA琼脂糖电泳定性观察DNA梯状谱,二苯胺显色测定小分子量DNA占总DNA的百分数及流式细胞计观察细胞...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现象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 细胞凋亡(Apoptosis,AP)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1972年,Kerr[1]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 1977年,Don MM注意到在生理或病理性刺激条件下,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存在凋亡现象[44];1980年,Wyllie[2、3]研究胸腺细胞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引致的细胞凋亡变化,总结并归范出细胞凋亡的共同形态学特征,包括核固缩和DN…  相似文献   

10.
As2O3诱导HL—60,K562及NB4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慢性粒细胞K562(C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AML M2)的作用并与细胞株NB4(APL M3)作比较。方法:采用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As2O3对HL-60,K562及NB4细胞的作用。结果:As2O3不仅能诱导NB4的凋亡,;提高其浓度至2.7μM和8.1μM,也能诱导K562,HL-60的凋亡。As2O3不能诱导三种细胞分化。结论:As2O3对细胞诱导的凋亡是非选择性的且不能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素^188Re-β射线内照射对人肝癌细胞HCC的细胞周期阻断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对核素诱导的HCC细胞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结果:^188Re导致的HCC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流式细胞术定量显示各期细胞数发生改变,且凋亡率和剂量呈依赖性,结论:^188Re-β射线低剂量和高剂量对HCC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低剂量主要使C0/G1期阻滞,较高剂量则导致G1阻滞减轻,S期和G2/M期细胞数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移植后12周,对SCI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标记法)以及Bc1~2和Fas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在A、B、C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1~2和Fas蛋白阳性表达。体视学计量发现,细胞凋亡率为C>B>A;Bc1~2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A>B>C;Fas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C>B>A。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能抑制SCI后的细胞凋亡,而创伤则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生理条件下的程序性死亡和外来因素的细胞自杀过程 ,是细胞针对所处环境因素的特定改变所产生的应答 ,与细胞生长一样 ,在机体中承担着重要调节作用[1 ] 。大剂量照射产生细胞坏死 ,但是发生细胞凋亡的剂量远远低于细胞快速死亡所需的剂量。研究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量效、时相关系以及阐明细胞凋亡和有关的影响因素具有极为重要临床应用意义[2 ] 。随着α辐射体在核燃料和工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3] ,由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内照射危害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笔者研究了浓缩铀诱发神经元样细胞凋亡的时相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细胞死亡可分为两类,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病理性细胞死亡(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凋亡。1972年Kerr首先提出凋亡概念,他主要根据形态学上的不同,将细胞凋亡与坏死加以区分。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胞体缩小,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内表面下。第二  相似文献   

15.
郭冰芳  张晓东 《武警医学》1999,10(6):311-313
目的应用转染了Bcl-2基因的鼠T-细胞淋巴瘤WHb12细胞系进一步研究Bcl-2基因的抗凋亡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20s、10μm地塞米松作用24h和200ng/ml鬼臼乙叉甙作用24h等方法,诱导WHb12细胞和其亲本细胞W72USA细胞凋亡,与亲本细胞相比较,观察转染了Bcl-2基因的WHb12细胞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结果未转染Bcl-2基因的亲本细胞W72USA细胞发生了凋亡,而转染了Bcl-2基因的WHb12细胞存活完好,无明显凋亡发生。结论进一步证实了Bcl-2基因具有显著的抗凋亡作用,其抗凋亡作用谱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细胞培养超净台紫外消毒灯(220W,220V,50Hz)发射的UVC波段的紫外光源(254nm),垂直照射距离其10cm处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SMCs),发现经照射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如细胞变圆、染色质浓缩、细胞膜出泡、出现凋亡小体等;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胞面积比均显著降低;且提取细胞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梯状图谱。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方面证明了UVC照射可诱导体外血管SMCs凋亡。此方法可作为进一步研究SMCs凋亡的内在调控机制的一个简便、稳定、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Fas/FasL系统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死亡可分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病理性细胞死亡 (坏死 )。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凋亡 ,是指在一定的生理、病理条件下 ,细胞按自身即定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一种死亡形式。 1 972年 Kerr首先提出凋亡的概念 ,他主要根据形态学上的不同将细胞凋亡与坏死区分开来。近十年来 ,对免疫细胞的凋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发现多种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及胞内基因产物都参与或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中死亡分子与其受体结合在诱导凋亡、维持机体自身稳定和保持内环境平衡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Fas L引起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概述1 989年 Yon…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经UVC照射诱导的体外凋亡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内Ca2+浓度及actin表达的变化,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SMC内actin的表达;应用粘附细胞分析及筛选激光细胞仪观察凋亡SMC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UVC照射后,SMC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和生化指标上的改变。UVC动态照射10min引起胞浆内Ca2+浓度的快速升高;并引起照射后不同时期SMC中Ca2+浓度的持续升高。凋亡SMC内actin表达较正常大大加强,并出现从胞内向核周、从胞内向核内的迁移和再分布。据此认为:Ca2…  相似文献   

19.
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由Kerr等人首先提出的。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生理性死亡形式,是一个主动过程。现已证实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wlldeath)。细胞凋亡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逐渐成为生物学尤其是医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文就近年研究细胞凋亡的常用检测方法做一概述。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方法11 光镜观察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变圆,与邻周细胞脱离,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核染色质浓缩,形成深染团块呈新月…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生长于子宫腔和肌层之外。EMS为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疾病 ,发病率约为 10 %。EMS可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不孕、甚至急腹症等。因EMS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难以根治 ,复发率高。目前 ,EMS与凋亡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凋亡的一些调节蛋白于在位、异位内膜及腹腔液巨噬细胞的不同表达 ,对研究EMS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1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PCD) ,PCD对组织器官的生理调节、病理发生、细胞死亡的自身平衡作用已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