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晨瑞 《校园心理》2006,4(1):56-57
一位女中学生“搭错车”的梦:很多个晚上我都会梦到这样的场景,我乘的“的士”,一辆红色的桑塔纳,在南市的小巷里倔强地要驶向那条复兴东路,我看到许多砖瓦结构的小红矮墙,每次就在我以为下一个出口就会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眼前就忽然会出现一座小矮墙,然后卷头司机在他红色的桑塔纳里歉意地回头说:“小姐,你究竟去哪条复兴东路呢?我已经开过三条叫这个名字的街了。”这是我接触到的一位女中学生的梦。  相似文献   

2.
情人的抉择     
“无论如何,我不会把性作为换取他资助我考研的条件。”咨询结束时,她用这种面对自我的人格承诺向我告辞。 当值班助手把她迎进心理健康指导学校的接待室时,我正与一位母亲探讨子女教育问题,一眼掠过,看得出她是位大家闰秀,而且颇具都市女孩的神采。我以为她是前来采访的记者或某单位的公关人员,便示意她在心理书架前稍候。我送走那位母亲,她礼貌而率直地告诉我:“曲老师,您和哈尔滨心理健康指导学校的名字我早就熟悉了,今天是慕名来咨询的。”  相似文献   

3.
当小儿子呱呱坠地时,我脑子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他将来当一名作家。 作为家长,我不“望子成龙”,那纯粹是假话——至少我不属于那一类。我自幼酷爱文学,并立志当一名作家;笔耕20余载,可谓“硕果累累”,且各级文学组织的“理事”、“秘书长”头衔也挂了一大串,但毕竟是个“业余作家”。因为如此,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了,让他去圆这个“作家梦”。记得小儿子两岁多时,我就开始教他背诵唐诗宋词。他极认真地学,—个多月时间,他居然能背诵二三十首诗词了。我暗喜:长此下去,“好梦成真”矣!可惜,好景不长。后来他上幼儿园了,再后来,他上小学了,竟把先前背诵的几十首诗词全忘了。我依然耐心  相似文献   

4.
前些天,有位上“高四”的男生给我写来一封信,他讲述了自己上补习班的压力及学习不好的苦恼。末了,他告诉我说他的周围还有几个“难兄难弟”,他代大家向我问好并向我请教学习的良方。我当即给他回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有一位木材商,他的儿子由于从小长得呆头呆脑,人们都叫他“木头”。这也的确是名副其实。在9岁之前,木材商的儿子除了因遵守秩序在学校里获得过一枚玩具螺丝钉外,再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奖。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颁奖给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大家,可是又害怕被别人耻笑。最后,他鼓起勇气告诉了妈妈,因为妈妈一直都很疼爱他。妈妈一听,笑了,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大声说:“孩子,如果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妈妈应该为你感到高兴!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他实现梦…  相似文献   

6.
文格格 《校园心理》2006,4(2):36-37
“你的初吻,我不敢忘!”在电台点歌节目中我留了言。“是给你的初恋男友吗?”“不,是给我的一对高中同学。”“噢?!”电台的DJ有些惊异,但房间里仍是飘荡出张学友的那首《初吻》……记得高二下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实习老师,他的名字叫于简,是北京某师范学院的历史系高材生。他这次来我校实习,担任代班主任兼教高中历史,班主任让我这个班长积极配合于老师的工作,因为他毕业后很可能会留在我们这所省城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任教。我们班是文科重点班,女生占了90%。个个都心比天高,命比金坚,自认为才比卓文君,貌比阿佛罗狄忒的不在少数,平时对隔…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听说林子,是在学校心理咨询室门前的小花园里。提前来值班的我在几米外的花园里随意转转。两个女孩子在低头聊着什么,她们的对话不经意间传入我的耳朵。“你认识林子吗?听说她可是我们年级的‘霸王花’,特有个性!”“她啊,听说不稀罕朋友,是独行侠呢。厉害!”我轻轻地笑了:现在的学生都注重个性了。两周后的一天,又一次听说了林子的名字。这次,是学校教科室的胡老师带着一位学生家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师,请您告诉我对这个女儿我还有什么办法吗?还有没有救?”不等我开口,这位家长就焦急地向我“求救”。看得出来,他为女儿的事情已经…  相似文献   

8.
昨夜时光     
《校园心理》2004,2(5):36-37
昨夜,月圆,雪晴。我欣然坐在秋千椅上摇晃,久违的感觉……对不起,这里已经有人预约了。”于是转移到另外个上继续晃悠。喝一口咖啡,翻翻留言本,那些记忆的底片,些遥远了,像熟悉的陌生人。我知道对面的男生在画我,他学过12年美术,他把我画成啥样,他还写诗,我也知道他在写,的什么呢?刚才的位置上来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很气,和我背靠着背;干净的男孩坐在我刚才的位上———看得出,一样是交大的学生。一会儿,落地玻璃窗外冲来3个男孩,在外面地上用红蜡烛摆出爱心的造型,用几支玫瑰拼出“ILY”。哦,我终于明白了为何要约定这个位置了。隐…  相似文献   

9.
一天,笔者正在诊室内写病历,一位中年男子一把推开办公室的门,生气地嚷道:“大夫,你怎么把我爱人治成躁狂了?”仔细打量眼前这位不速之客,原来是我的一位患者的丈夫。他一改往日的彬彬有礼,怎么对我发起火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0.
永嫫与月荷     
李雅丽 《校园心理》2005,3(3):38-40
我叫永嫫,17岁,女,无业游民,字典上解释说,嫫母是一种丑陋可恶的女人,但我还是喜欢这个名字,因为我喜欢为我取这个名字的人——我的母亲。如果要问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依恋的话,那也只有这个名字了。  相似文献   

11.
“打折”这个词想必今天再也没有人会觉得陌生了。但是,当我从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口中听到这个满天飞的商业用语时,竟不由自主地眼前一亮,想要重新品味、揣摩一下“打折”的滋味。 我是在一档娱乐节目中看到这位老人的。在座的六位嘉宾中,数他的年龄最大,也数他看起来最年轻。当有人问他的保养秘诀时,他笑了笑说:“将年龄打八折。”闻听此言,再看他硬朗的身板、睿智的谈吐,我明显感受到一颗跳动的、不服老的心。  相似文献   

12.
邓军 《校园心理》2007,5(6):28-30
<正>男孩的名字叫高波,21岁,上大学三年级了。我们在电话中定好了咨询时间,高波非常守时,如约而至。“您好,邓老师,我是高波。”我起身站立迎接他,伸手示意请他就座。眼前的这个男孩:180厘米的高个子,很时尚的中长发,白皙的肤色,棱角分明的脸庞,身体略显得瘦弱。  相似文献   

13.
在《都市快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美国青年默贝里在搭乘地铁时,对一位女孩一见钟情却失之交臂。默贝里把女孩的穿着打扮和外貌画成素描贴到网站上,并且建了网站“我梦中的纽约女孩”,请大家帮助他一起寻找女孩。48小时后,女孩的一个朋友在浏览这个网站时,认出了女孩。不久,画中女孩给默贝里发了一封附有自己照片的电子邮件,并附言问:  相似文献   

14.
有脚就有路     
海星星 《校园心理》2006,4(3):21-21
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哥伦布回到两班牙后,出席了一个盛大的欢庆宴会。席间,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以挑衅的口吻对他说:“我看这事算不了什么,你不过是坐船一直往西走,碰上了一块新大陆而已。任何人乘船一直西行。都会有这个发现的。”哥伦布未置可否地看了他一眼,从桌上拿起一个煮熟的鸡蛋.微笑着说:“你来试试。让它小头朝下立在桌子上。”绅士试了半天,也没把鸡蛋立住。哥伦布接过来.尖头朝下轻轻一磕。鸡蛋稳稳地立住了。绅士大叫起来:“你把鸡蛋弄破了.不能算!”哥伦布说:“你和我的差别就在这里,你不敢磕,我敢磕。你懂不破不立的道理吗?如果懂,为什么还缩手缩脚呢?”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我最为尊重的一位良师益友,是某国字头杂志社的总编。在一次闲谈之中,他说:“因为常与地方或者基层打交道,所以总能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谦恭与拥捧。但是我很明白,他们眼中的我只是一个身份,而不是我这个人,一旦没有了这个身份会发生什么呢?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16.
阳光灿烂的午后,她打开信箱,一封素笺上那久违的熟悉的签名,使她的心跳猛然加快了。 她久久地捧着那封信,两眼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娟秀的名字。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他还一如当年那样——把她名字中间的那个“爱”字,一笔一画地写成繁体。  相似文献   

17.
秘密召见 我因为在一家杂志主持心理咨询专栏,在部分读者和熟人中浪得虚名。除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有一些成人喜欢找我聊聊。 去年夏季的一个礼拜天,熟人小彭来找我,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我说:我很忙,不去行不行?他说:你知道要见的人是谁吗?随后,附耳告诉了我一个名字——吓了我一跳,这个名字市里的报纸、电视上常见到。  相似文献   

18.
父亲读我     
傍晚,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洗了把手便坐到小矮凳上翻看当天的报纸。父亲把报纸翻来覆去,从头版浏览到末版,匆匆的眼光总像在搜索什么。我知道,父亲在找他儿子的名字。我16岁那年在外地读中专,在家乡的报纸上登了一篇400字的短文,事后我立即打电话告诉了父亲,嘱他去找那张一个多月前的报纸。父亲把家中角角落落的报纸都拖了出来,一张张细细搜寻过去,就是不见那张。最后,父亲终于在村主任家发现了那张封在一只酒瓮口上的报纸。父亲轻轻拍去纸上的尘灰,站在阳光下逐字逐句地读完那块“豆腐干”,然后带着那张宝贝似的报纸心满意足地回家了。从此…  相似文献   

19.
一 位身材高大的男学生,在他父亲和班主任老 师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这位高中生的父亲递给我一张咨询的背景材料,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份“咨询意向书”。有这样一位父亲,又有一位热心的班主任从中相助,这位高中生还有什么“心结”解不开呢?我仔细凝视着这份“咨询意向书”,试图从其字里行间找到求询对象的“心结”表征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我的朋友芳是市里一所小学的高级教师,赫赫有名。而我的另外一位朋友的孩子却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他每次去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是被“批斗”的对象。一天,他找到我,想通过我把孩子转到芳的班上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