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神级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8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护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清蛋白,前白蛋白等及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死亡2例,发生代谢性并发症4例,感染性并发症16例,胃肠道并发症2例。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并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蛋白含量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且行肠内营养支持的79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开展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其并发症发生,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和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罗辉 《当代护士》2016,(3):101-10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危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脱管、堵管、恶心呕吐和腹泻的情况都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和误吸两项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其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营养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情况。方法:对714位患者分别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和未给肠内营养治疗。结果:对各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论:肠内营养治疗有明显的促进疾病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20例入住ICU的糖尿病伴危重症患者应用瑞代肠内持续泵入营养,同时配合使用适量的胰岛素,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糖和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四段末梢血糖稳定、趋于正常,各营养指标提示机体代谢呈正氮平衡。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应用瑞代营养液持续肠内泵入,配合使用适量的胰岛素控制血糖,既有效地改善了机体营养代谢状况,又减少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危重患者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容易引起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创面愈合困难及抵抗力下降等各种不良影响,延误疾病好转,因此早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值得医护人员重视~([1])。营养支持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方法,肠内营养方法是胃肠道功能正常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首选,且可以维持胃肠道正常机能,增强免疫功能~([2]),但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ICU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制定系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腹泻发生率;ICU医生对营养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清前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周皮肤破损、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ICU医生对营养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肠内营养方法能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和腹泻发生率,提高ICU医生对营养科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25-626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PA、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通过管饲给予肠内营养液的护理,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等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营养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通过肠内营养可有效的提高全身营养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加强危重症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的安全性管理,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方法 确定问题及检索有关文献,评价相关实证,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危重症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效果令人满意,一次置管成功率98%,104例危重症患者中发生返流、误吸2例;腹胀、腹泻8例;管道堵塞2例;遵循上述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路径,上述问题均得到及时解决.无感染及代谢方面并发症发生.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都有重要作用.应用有据可依的护理方法,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直觉的习惯及行为,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和治疗结局。结果 60例患者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4.4±1.2)d。并发症方面,出现感染性并发症10例、胃肠道并发症3例、代谢性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26.7%。结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辅以相应的输液护理、导管护理、并发症和心理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有效方法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ICU 96例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集束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肠内营养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疾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在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选取近18个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0cu)的病例192例,均给予APACHEⅡ评分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并对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第三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营养供给量[25kcal/(kg·d)】的6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15分、15~25分和〉25分3个亚组。结果192例危重症患者中有62例早期肠内营养达标。APACHEⅡ评分〈15分达标组患者总住院时间(P=0.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15-25分的达标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00)、医疗费用(P=0.000)及死亡率(P=0.038)明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25分达标组患者医疗费用(P=O.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APACHEⅡ评分不但能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医疗措施效果、估计疾病预后,还可作为指导早期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形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CU监护时间、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盲插法成功30例占93.8%,有2例需内视镜引导完成;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均较自身肠内营养支持前有显著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结论 螺旋形鼻肠管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疗程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作为危重症患者首选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危重症经鼻胃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体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电解质紊乱、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同时加强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更快康复,让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性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进食后易呛咳致吸入性肺炎的老年患者随机选择23例设为营养组,采用鼻饲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选择22例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及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2个月时各项血液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较营养支持前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如果存在进食困难的情况时,审慎选择肠内方式提供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对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