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3981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18.72%,其中ST-T异常占首位(10.20%),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l~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香加皮中毒时豚鼠心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香加皮中毒时豚鼠心电图的变化特征,确定是否可以依据豚鼠心电图作为香加皮中毒的判断指标.方法 50只豚鼠在清醒状态下连续记录其心电图30 min后,选用心电图正常的豚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香加皮并记录给药后心电图120 min.对给药后心电异常的豚鼠心电图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给予香加皮后有72%的豚鼠心率减慢.93 mg/kg剂量下豚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仅为13.04%,剂量186 mg/kg下异常发生率为38.89%,剂量增加到285 mg/kg以上时异常率达到100%,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随着香加皮剂量的增大,主要异常依次表现在T波异常、P波和QRS波群异常、QRS波群的脱落.结论 豚鼠心电图可以作为香加皮中毒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何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56-1057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 SLE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中62例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30d.结果 44例心电图恢复正常,18例无效,总有效率70.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地改善 SLE患者的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心脏疾患的重要方法,中医认为,心血瘀阻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血瘀证候和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血瘀证的定量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我们采用国际心电图数字化分层定量的明尼苏达编码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血瘀证候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笔者对我院1 a来45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超声心动已确诊的4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常规l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厚等)发生率为93.2%.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 ~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0.05).其他3型患者ST-T改变、异常Q波的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意义(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王静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83-383,358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异常分布,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654名体检者按年龄分组,对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检出率最高,结论:心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密切相关,早期复查心电图可以尽早发现心电图异常,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超声心动已确诊的4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常规l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厚等)发生率为93.2%.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 ~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0.05).其他3型患者ST-T改变、异常Q波的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意义(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退休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以便临床工作者针对各种情况予以及时治疗及干预措施,提高退休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分析3462例退休职工心电图体检结果,对异常的予以分类比较统计.结果:退休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不同年龄段的异常率均有统计学差异,60~69年龄段异常率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异常率多于女性,其余年龄段男女发异常率无明显差异.心电图异常改变以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为多见,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硬化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纤维化脂肪变性等,心血管系统病变体现在体表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可以较为方便及时的发现,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时,对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的意义.方法:选用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89例(观察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患儿70例(对照组),对血清心肌酶谱(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及心电图进行对照检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病例达到36例(40.44%),其中AST异常13例(14.604%),LDH异常30例(33.70%),肌酸磷酸激酶CK异常14例(15.73%),CK-MB异常26例(29.21%);心电图异常18例(20.22%);对照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病例有16例(22.85%),其中AST异常6例(8.57%),LDH异常12例(17.14%),肌酸磷酸激酶CK异常5例(7.14%),CK-MB异常10例(14.28%);心电图异常10例(14.28%).观察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更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引起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临床可常规检测,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保护心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115例合并心电图异常且既往无心脏病史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心电图变化并记录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异常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128例高血压病人分期与临床心电图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分期与临床心电图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不同分期的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资料.结果:血压越高临床心电图异常如左室肥厚、左室面高电压、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检出率显著增高.结论:随着血压升高,临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常规健康体检,探讨健康人群心电图异常分布情况,使心血管疾病达到早期发现、早预防目的。方法:对铁路车辆段1504例健康职工按性别、年龄分组,并对出现异常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及女性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各组内男女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ST-T改变女性组高于男性组,左室高电压、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结论: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与年龄有很大关系,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定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提高对异常心电图临床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评定.方法:采用较先进的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ECGLAB-HOLTER12.NET型,对78例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起搏相关的心律扮演且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结果:其检出起搏器功能异常15例,其中过感知4例,感知功能不良6例,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及时与临床联系处理起搏器功能及感知功能基本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多间歇出现,故动态心电图正是检出间歇性感知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埋植起搏器患者的随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腹泻病患儿的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对96-98年3年间我院门诊诊断的腹泻病患儿如有面色苍白.精神差与腹泻的程度不相符等症状及听诊有异常发现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等有关检查.结果共检查147例患儿,发现有心肌损害38例,其中有心电图异常26例心肌酶谱异常17例.结论腹泻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易被其他症状所掩盖造成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异常分布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400例体检者按性别,年龄分组,并对出现异常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组的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男.女性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但各组内男女的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定期复查心电图可以尽早的发现心电图异常,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凡禹  黄瑜  谢雪榕 《中医杂志》2003,44(Z1):239-240
混合痔、内痔结扎、外痔切除、肛门痿管切严术、挂线等治疗,对同时伴有心脏功能异常的病人是增加刺激.部份病人在术中术后有可能症状加重.因此临床上有的医生把凡是术前心电图异常的痔痿患者都列入手术禁忌症,几年来痔痿科与心电图室配合,对100例各种心电图异常病人术中或术后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及特征。方法:对入院的3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24h内进行心电图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在24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变化,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出血量低组(<20ml)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低,而出血量高组(>31ml)的检出率高。结论:脑出血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并对脑血管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检查的确诊高血压患者316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心电图异常者105例,约占33.4%,男57例,女48例,平均年龄57.6岁.而且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的心电图改变也不同.结论:高血压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高,且随病期的发展而递增,对高血压病情的判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舒必利对老年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对60例服用利培酮和30例服用舒必利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利培酮组服药后心电图变化异常率为11.7%,舒必利组服药后心电图变化异常率为43.3%,2组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培酮对心脏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舒必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