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2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 3例患者术前TEE剔除,20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19例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4例患者转体外循环进行VSD修补,其中2例有残余分流,2例出现主动脉瓣反流;20例微创封堵成功患者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左心室重构改善,三尖瓣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微创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作用.微创VSD封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患者男性,12岁,主因"室缺修补术后11年,间断心悸2年,再发10 d"于2015-12-11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12年前出生后发现"室间隔缺损",于11年前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生长发育正常,无特殊症状出现,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心悸,未给予特殊处理。患者入院前10 d再发心悸,伴胸闷、气喘,当地医院按"肺炎"处理,效果差,后转至我科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14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年龄在7~58岁之间的1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行介入治疗。封堵材料为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AVSDO)和对称性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DO)。距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0.2±5.5)年;9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3例为法乐四联征(TOF)术后患者;8例修补术后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例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以经食道超声(TEE)或经胸超声(TTE)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残余漏大小。9例患者各有1个残余漏口,3例患者右心室面有两个残余漏口。结果:超声及左心室造影所测残余漏直径分别为3~10 mm和4~10 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15分钟后造影示11例残余漏完全封堵,1例残留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是较常见手术并发症,国内、外报告发生率不一。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行各类VSD修补术276例,术后发生残余分流23例(8.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右心房行肌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5月,经右心房修补肌部VSD5例。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15~49个月,平均(30·2±12·12)个月;体重7~15·5kg,平均(12±2·81)kg。2例单纯肌部VSD,3例合并其他部位VSD。结果: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随访5个月至3年,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律失常,效果满意。结论:经右心房行肌部VSD修补术,可减轻心肌组织损伤,术后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39岁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房缺 )修补术后 10年 ,发作性心悸 2年入院。患者于 15岁时体检发现“房缺” ,当时无特殊不适。 1989年在外院行心脏直视下房缺修补术 ,手术过程不详。术后 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 ,发现房间隔修补处撕裂 ,房缺修补术后再通 ,未做进一步处理。 1997年 3月起 ,无明确诱因反复出现心悸、胸闷 ,多次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 ,呈 1∶1或 2∶1传导 ,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此次因拟行房缺经导管封堵术而入院。查体 :体温 36 4℃ ,脉搏72次 /min ,血压 10 5 / 70mmHg (1mmHg=0 133kPa)。神志清楚 ,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9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6例患者术前TEE剔除,69例患者封堵成功,4例封堵失败,转体外循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TEE显示,64例无残余分流,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的释放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筛选及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施行介入封堵术的患者术前用超声心动图测量VSD之形状与大小,术中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术后以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 12例患者中,膜周部5例,隔瓣后型3例,膜周嵴下型2例,嵴内漏斗部1例,心肌梗死室间隔肌部穿孔1例.共放置13个封堵器,被封堵的VSD直径为3~8mm,平均为(5.2±0.8)mm.10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分流消失,术后1周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图复查分流消失;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复查最大分流速度为1.2m/s(低于险值2m/s),6个月后复查仅见微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的筛选、确定封堵器释放时间、释放时即刻疗效的评价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后发现右室表面震颤,立即再次修补,3例术后早期分别因血红蛋白尿、严重心脏杂音及心功能不良再次手术.首次手术中缺损采用补片修补(直径>1.0cm)14例术后晚期(>6个月)再次手术,除一例仅因心脏杂音外,其余均因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示心影大、肺血多,ECG示左室肥厚等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示VSD残余分流明显.结果2例死亡,2例仍存在残余漏,14例痊愈.结论良好的术野显露、准确的手术操作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防止VSD修补后残余漏的主要因素.再次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手术的关键在于避免损伤性大出血及准确地修补残余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2004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行PDA封堵术,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水平残余分流.术后1年,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后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未治疗.2011年于我院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残余分流",肺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动脉导管未闭(PDA)27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23例,其中1例VSD并发ASD,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随访1~5(4.1±2.1)年,观察其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71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69例,成功率97%。1例ASD和1例VSD患者介入治疗未成功。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微-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VSD患者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适应证,并比较其治疗嵴内型VSD和膜周型VSD的差别。方法:VSD患者共32例,其中嵴内型VSD组6例,膜周型VSD组26例,比较2组的手术步骤及方法,总的手术时间及建轨时间,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嵴内型组总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47min,其中建立轨道时间28~87min,平均47min;膜周型组总手术时间70~280min,平均105min,其中建立轨道时间15~110min,平均34min。2组比较,嵴内型组的总手术时间及建立轨道时间均明显长于膜周型组(均P<0.01);两者封堵成功率均为92%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均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改变导管位置或撤离导管后均立即消失,膜周型组1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脑栓塞,经脑血管介入溶栓治疗症状缓解出院,2例术后12h内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均经激素治疗后3d内恢复正常。术后24h复查超声心动图,嵴内型组无残余分流,膜周型组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VSD能达到和膜周型VSD封堵同样的疗效,另外,应用国产封堵器除其明显的价格优势外,对于嵴内型VSD,国产偏心型封堵器较进口Amplatzer封堵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1岁,主因"阵发性心慌、胸闷5年,加重9天"入院。既往曾于心外科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脏彩超提示右旋心,永存左上腔静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入院后行三维心脏电生理检查,提示三尖瓣峡部依赖房扑,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房扑终止后出现结性逸搏心律,建议行永久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取19例VSD患者行微创非体外循环、食管超声(TEE)指引下经胸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治疗。膜周部VSD14例,干下型VSD3例,肌部VSD1例。缺损直径2.5~12(5.49±2.90)mm,膜周部VSD中2例形成膜部瘤。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根据VSD位置选择切口位置,干下型VSD患者选择左侧胸骨旁第Ⅱ肋间切口,其余患者均选择胸骨正中中下1/3切口。TEE指引下安放VSD封堵器来封堵VSD。封堵器较缺损范围大1~2mm,干下型缺损选择偏心封堵器。结果:1例干下型VSD因封堵器释放后TEE显示主动脉瓣反流增加,经调整位置后无明显改善,遂改行常规体外循环修补VSD。其余18例封堵成功,其中16例应用等边封堵器,2例应用偏心(0mm)封堵器(均为干下型VSD),封堵器直径5~12m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均小于5h,平均住院时间约为5d。所有封堵成功患者均未输血,术后第2天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mg.kg-1.d-1(最大100mg/d)。全组均未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心室穿刺VSD封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 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 %.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根据主动脉瓣脱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初步疗效。方法:8例患者经胸超声(TTE)证实为VSD,并在透视和TTE下置入封堵器,术后即刻、24h,经胸超声,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选用2~14mm封堵器,成功封堵VSD孔,术中、术后未发现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24h无残余分流和再通。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其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合并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膜周部VSD合并膜部瘤形成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4±10.7岁(3—45岁)。采用国产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进行VSD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验证即刻疗效,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 11例患者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1.6%(11/12),其中包括漏斗状膜部瘤5例,菜花状膜部瘤3例,囊袋状膜部瘤3例。1例囊袋状膜部瘤患者因封堵后仍有直径3mm的中量残余分流,放弃封堵。11例患者中7例术后即刻达到完全封堵;4例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4h后超声检查证实残余分流消失3例,另1例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总完全封堵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2天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平均随访10.2±5.2个月(3~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晚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对合并膜部瘤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会(AI),主动脉窦瘤破裂13例。术中见:肺动脉瓣下型VSD9例,嵴下型4例。行单纯VSD修补4例,VSD修补加主动脉瓣成形术8例,VSD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术中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同期修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54月,除1例VSD修复后有残余分流、主动脉瓣仍关闭不全、临床有症状外,其余效果良好。我们认为只要无严重的瓣膜损害及交界畸形,基本都可以行主动脉脉瓣成形术,行瓣膜置换术则应从严掌握。一旦确定有AI存在,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婴幼儿VSD 26例。患儿均在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结果 26例患儿成功完成TEE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2例患儿术中发现微量残余分流,3例患儿术后3d复查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术后患儿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2例患儿残余分流均消失,3例患儿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术后3个月复查均无封堵器脱落、无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VSD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心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广泛开展,临床上经过手术治疗后仍有残余漏的病例逐渐增多,我中心于2003年4月~2005年4月应用经导管介入治疗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病例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