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髋关节结核较多见,占全身骨结核的第二位,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给病人留下一定残疾。近年来,有报道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者,初步观察结果较好,我科于2003年行髋关节结核人工关节置换2例,随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论国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登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重建髋关节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仅进行了局部地区的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随访,未行全国病例统计,滞后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建立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掌握国人关节置换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社会和经济效益及人民卫生事业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普及,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逐步增多,但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例也在增多.为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最终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我们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翻修的40例(40髋)患者的翻修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1例为全髋关节置换,18例为全膝关节置换。研究两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生化指标TP、ALB降低;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TP、ALB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B增高、A/G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和CRP在术前和出院时变化不大(P>0.05)。疼痛、功能、下肢畸形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1、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状态、屈膝畸形、稳定性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1、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皮肤坏死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栓塞1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80岁以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方法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16例,82例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固定28例,人工关节置换54例;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复位内固定30例,人工关节置换4例。结果随访19个月,内固定组58例(5例失败后行关节置换,其功能评定划归关节置换组),治愈率91.4%,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5%;人工关节置换组63例(包括内固定失败之5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1%。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应同时防治内科并发症和骨质疏松。65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65岁以上者宜用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病情进展常导致股骨头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继发骨关节炎。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后其效果较因其他疾病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要差。  相似文献   

7.
关节置换手术的利弊权衡 -- 一名关节外科老大夫的感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厚山 《中国骨伤》2009,22(6):405-406
在本期《中国骨伤》杂志发表了10篇与人工关节置换外科相莱的文章。从髋、膝、踝、跖趾关节置换到生物涂层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从无柄髋关节假体设计的改进到手术室人员、器械采样细菌分析,从血友病关节置换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及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其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8.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FicatⅠ、Ⅱ期,塌陷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病情进展常导致股骨头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继发骨关节炎.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后其效果较因其他疾病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要差[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本组1例术后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患者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死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68例,良59例,可3例.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床普遍认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对年轻患者的标准手术方法,中青年患者的增加对THA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青睐;新型材料如陶瓷、改良聚乙烯和金属材料等可使人工关节的耐用性增加、磨损降低;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术中人工关节定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留骨质的人工关节如髋关节表面置换或短股骨柄假体的出现,拓宽了年轻患者的选择面。新的手术方法在不断出现和改进,新型人工关节的应用有待长期随访结果的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普遍认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对年轻患者的标准手术方法 ,中青年患者的增加对THA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青睐;新型材料如陶瓷、改良聚乙烯和金属材料等可使人工关节的耐用性增加、磨损降低;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术中人工关节定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留骨质的人工关节如髋关节表面置换或短股骨柄假体的出现.拓宽了年轻患者的选择面.新的手术方法 在不断出现和改进,新型人工关节的应用有待长期随访结果 的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是解除髋关节慢性疾病的疼痛,改进髋关节的功能,调整双下肢的长度等,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疾病患者对功能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虽然人工关节置换在临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大多是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疾患,其临床护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其重要性,对30例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伽玛钉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共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FNA组患者行伽玛钉固定,关节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伽玛钉固定临床疗效确切,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6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小切口对66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手术切口长6~10cm,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50ml,术后12h平均引流量250ml。术后平均12d出院,未发现并发症。随访12~64个月,平均24·2个月,复查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患者可负重行走。结论微创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少、医源性损伤少、人工关节稳定性强,以及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10000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2500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16.
关节置换技术在现阶段主要包括髋关节置换手术和膝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置换技术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医学技术之一。关节置换技术的成功率既与医生的技术密切相关,也与置换假体的设计、质量密切相关。关节置换技术是卫生部和部分省市计划进行特殊管理或专项准入的技术。而人工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也是国家发改委即将列入第一批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目录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本文通过回顾部分外国对关节置换技术进行管理的经验,为我国关节置换技术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和选择。方法从1999-2004年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相仿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1例,试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人工股骨头置换远、中期并发症如疼痛、松动发生率较高,有的需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大,疼痛、松动相对较少,随访优良率较高,翻修无。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合70岁以上高龄并伴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60~70岁有移位的头下或颈中型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行人工关节置换与44例行PFNA-Ⅱ固定手术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人工关节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PFNA-Ⅱ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PFNA-Ⅱ组要优于人工关节组.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0年5月~2000年5月,共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89例,其中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29例,随访2年3个月~8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随机抽取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无偏瘫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随访2年3个月~8年6个月,平均4年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和患者的行走功能;比较偏瘫组中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手术后11个月~5年内偏瘫组5例死亡,死亡率为17.2%,非偏瘫组2例死亡,死亡率为6.7%。偏瘫组早期并发症与非偏瘫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偏瘫组中全髋关节置换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早期并发症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发生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后,人工关节置换是积极而可靠的治疗措施,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患者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偏瘫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且患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改良Hardinge入路在偏瘫患者人工关节置换中的运用进行评价。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5~82岁,平均72.5岁。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结果 1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3个月。术后评价按Charnley评分,优11例,良2例,可1例。患者日常活动均能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关节稳定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安全,适宜治疗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