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和疼痛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组有效率为95.0%,药物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2.5%。疼痛眩晕症状两组都有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频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对照组,头痛和眩晕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席占东 《新中医》2012,(8):120-121
目的:观察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纯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予松解手法及骨诊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眩晕程度分级标准,选取重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针刺+口服中药汤剂+辨证静滴中成药;西医常规治疗组选用颈部牵引(或颈托)+静滴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结果分别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三月后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量表及生活质量指数积分评分比较。治疗前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三月后随访,组间比较,治疗组远期疗效仍优于对照组。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以颈椎牵引配合血塞通注射液静点治疗;治疗组45例以小针刀松解配合瘀方内服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8.57%;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配合瘀方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良好,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小针刀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组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小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枕下肌肌筋膜疼痛症可明显改善椎动脉颈椎病的眩晕和头痛等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百会压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增效作用。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针刺加灯盏花素粉针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百会压灸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6天,周日除外,以2周为1个疗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i]观察,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进行评测。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3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成分计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O.05),而治疗组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总分积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颈肩痛积分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组,75例)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予推拿罐治疗4次,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0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情况及脑供血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总分均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m测值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的Vm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LVA、RVA的PI、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推拿罐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督”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推拿基础上用“调督”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TCD检测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CD检测在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的收缩峰值期血流速度(Vs)及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督”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对比针刀与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刀治疗组(在患椎上下棘间韧带和两侧后关节的关节囊处行针刀治疗)与针刺对照组(穴取落枕、阿是穴、颈夹脊等),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结果:针刀治疗组的近、远期有效率为91.3%、94.7%,针刺对照组分别为59.4%和56.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组治疗颈椎病与针刺组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中医针灸以及推拿手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8月20日至2017年1月17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原则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中医针灸,观察组加用推拿手法。观察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生命质量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概率93.75%、收缩期峰值血流(2.75±2.79)cm/s、血管搏动指数(0.71±0.22)、平均血流速度(27.39±2.34)cm/s、阻力指数(0.52±0.09)、心理状态(84.29±2.59)分、生理功能(82.96±2.34)分、社会关系(85.61±3.41)分、物质生活(88.75±2.02)分、头痛(0.67±0.18)分、恶心呕吐(0.43±0.09)分、眩晕(0.58±0.11)分、肩颈痛(0.98±0.12)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采用针灸治疗;B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60.47%,B组81.82%,两组比较(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对椎动脉(V A)和基底动脉(B A)进行检测,其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 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m)显著上升,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黎文杰  赵旭敬  梁斌清 《河北中医》2013,(11):1663-1664,1668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51例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李业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01-104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针刀和针灸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92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小针刀和针灸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分、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Vs)、总有效率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评分与血清LP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2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4.34%,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小针刀和针灸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评分、降低血清LPA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可减少复发,近远期疗效均更佳。  相似文献   

18.
赵强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45-446
目的:探讨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组和药物颈牵组,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TCD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①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按揉理筋拔伸法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按揉理筋拔伸法安全、疗效好,病人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为主治疗颈椎病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头晕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针剌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的一种有效方法,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