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罩作为一种快速建立通气道的工具,在临床中,尤其是在急诊抢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气管插管相比,它具有对心血管刺激性小,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小,病人较少发生咽喉痛,快速准确,病人易接受的优点。从2000—2005年,我院在心肺复苏中应用喉罩建立通气道抢救病人,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这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总结3种通气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急诊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230例分为3组,在心肺复苏时甲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乙组采用喉罩-气管插管,丙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急诊存活率及气道成功开放所用的时间。结果甲组45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6例;乙组41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2例;丙组27例心肺复苏成功,21例存活。3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组和乙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丙组(P均<0.05),且甲组和乙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复苏后1 h和3 h的p H、p(O2)、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和喉罩-气管插管用于心肺复苏通气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气道成功开放用时短,痛苦减轻,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进行。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心肺复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32例。Ⅰ组采用插管方式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Ⅱ组采用面罩方式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Ⅲ组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对比三组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心肺复苏状况以及患者的存活率。结果: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急救的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心肺复苏状况以及患者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Ⅰ组和Ⅱ组的各项结果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结果明显优于Ⅱ组,这说明单独的插管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面罩治疗效果。结论:开展院前和院内急救工作的过程中,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机用于超长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即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支持呼吸,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在2组抢救措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2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心肺复苏有效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出院率五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出院率四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增加超长心肺复苏的有效率以及出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术的必要性,气管插管的技巧,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临床实践证明,急诊科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术,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赢得了挽救病人生命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6.
心跳呼吸骤停是机体危急状态,是急诊科最危重的病例,迅速准确判断且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min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的重要环节。如何在5min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是CPR成功的关键,因此护士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治疗护理,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对提高CPR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9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中医药的经验。方法:9例心脏停搏患者均按心肺复苏(CPR)程序,在取得第二期复苏成功(恢复心搏)基础上,第三期抢救措施、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均配合中药针对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等症治疗。结果:1例急性心梗、2例冠心病、1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在3小时后意识清醒,48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心梗患者(67岁)3小时后意识清醒,因3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于第四天去除起搏器,病情稳定;1例煤酚皂溶液中毒、1例肺心病患者,分别于8小时和6小时后清醒;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三日、第四日病情稳定,2周、3周后意识清醒;9例患者1-2个月出院,均无心肺复苏后遗症。结论:中医药在心肺复苏中应用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由于急救医学及急救护理的迅速发展 ,国外对心跳呼吸聚停的早期抢救称为“基础生命支持 ( Basic LifeSuport)”。为了使早期的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早期的抢救按英文字母的 A,B,C顺序排列 ,即 A( Airwey)通畅气道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C( Cireulation)人工胸外按压。通常将这早期的抢救称为心肺复苏 - A,B,C(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A,B,C)。我院自 1997年分级管理达标以来 ,急诊科全体护士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 ,加强对全体护士的急救医学和护理理论的系统强化培训 ,并按三基三严要求 ,苦练基本功 ,使每位…  相似文献   

9.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通过气管插管能够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机体氧供。气管插管技术又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操作,抢救生命需要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10.
急诊紧急开胸心肺复苏并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素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诊OCCPR并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素对心搏骤停的抢救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 a来急诊抢救的8例患者OCCPR结合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在心脏停搏抢救中的应用。结果8例患者中4例初期复苏成功,分别转送ICU病房或手术室急诊手术;1例抢救后心搏恢复,但由于病情严重、继续恶化,心搏恢复后再次停止,继续抢救未能复跳死亡;3例经抢救心搏未能恢复。结论心肺复苏时提倡有效心脏按压,OCCPR较CC-CPR效果好,OCCPR结合大剂量肾上腺素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发展,我科心肺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笔者认为在医院环境下,经积极抢救成功率高于在无任何抢救条件下做初级急救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急症,抢救处理不当将导致患者死亡.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及时准确的相互配合,完成急救状态下各种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跳骤停是急诊科常见急症,现将结合抢救严重电击伤的经验与教训,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实习生心肺复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50名,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25名,工作坊教学组25名,分别予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与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教学,教学时长4课时,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工作坊教学组的学生心肺复苏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于评价喉罩通气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时的安全性、优越性、可行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分为3组,A组行喉罩通气,B组行气管插管通气,C组行面罩加口咽通气道通气.观察对比3组患者诱导期和拔除通气道前后循环变化、术中呼吸管理难度、术中动脉血气分析PaCO2值及术后咽喉不适的发生率.结果:放置通气道后和拔除通气道前B组循环波动明显大于A组和C组.术中呼吸管理难度A组明显小于B、C组.术中动脉血PaCO2值C组明显高于A、B组.苏醒期躁动及拔除通气道时呛咳A组明显少于B、C组.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喉罩通气能够避免面罩通气时的通气不足及二氧化碳蓄积,减少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循环波动和许多并发症,为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静脉复合全麻时优越的通气工具,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医院对化工企业工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CPR)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效果,并找出培训中的难点.方法:我院对泸天化公司生产现场一线工人1800人进行CPR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评价培训前、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1800名工人普遍缺乏基本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工人的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能合格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开放气道、按压与吹气之比、按压姿势比较难以掌握和实施.结论:对化工企业工人进行规范有序和定期巩固的培训是增强其急救意识、提高CPR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普及急救医学知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声带息肉摘除术普遍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麻醉,近年笔者采用高频喷射通气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心肺复苏成功的42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行常规心肺复苏救治,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针静滴及中药汤药救治,观察记录两组救治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检测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含量,应用APACHE-II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生理健康评分。结果:两组救治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5天后的上述两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心肌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和血乳酸水平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后的APACHE-II评分(21.6±2.6)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3.8±3.2)分。结论:中药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肌功能形成有效的保护,以预防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与常规复苏相比较的优势,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两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共3次,间隔30 min,同时予参附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7d.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即刻、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h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复苏后4,12,24,48 h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分别为74.2%,72.7%,对照组为52.8%,58.3%)(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可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稳定血压,保持有效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