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不同剂量玻璃体腔内注入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兴安盟人民医院收治的ROP患儿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2组均采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剂量为0.22 mg,减量组则为0.15 mg。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适应行为能力、神经行为能力及感觉统合能力评分,不同时点眼压。结果 减量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1%vs. 95.45%,χ2=0.355,P=0.552)。2组治疗后ET-1、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适应行为能力、神经行为能力及感觉统合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内注射后5 min、30 min,减量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柏西普0.15 mg(0.015 ml)或0.22 mg(0.022 ml)玻璃体腔内注射治...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眼科疾病。传统治疗ROP的方法主要采取毁损性冷冻治疗和激光光凝治疗,但多年来,激光光凝遗漏病变区域、误伤黄斑以及冷冻过度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抗VEGF药物治疗因其越来越强的可用性和合理性,为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带来了值得期待的前景。与传统方法相比,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安全性及长期效应尚不完全明确。为此,本文就近年来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本院眼科ROP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的近视和散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3.75%比对照组82.50%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10 D,其中56只眼近视,24只眼高度近视;对照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2.26 D,52只近视,28只眼高度近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散光度为-0.58D,其中62只眼散光,18只眼高度散光;对照组平均散光度为-0.95 D,49只散光,31只眼高度散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ROP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患儿发生近视和散光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0例<32周早产儿为A...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医药指南》2017,(6)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确诊的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共48例(95只眼)作为研究对象,病变Ⅰ型、急进性后部型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患儿共38例75只眼作为观察组,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Ⅱ区3期纤维增生患儿10例20只眼作为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对比急进性后部型、阀值期病变以及病变Ⅰ型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38例75只眼中,治愈成功72只眼,治愈成功率96.0%。激光光凝组10例20只眼中,治愈成功9例,治愈成功率45.0%。两组患者治愈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性后部型病变患儿组治疗成功率与其他两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阀值期病变患儿中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与激光光凝治疗组相比,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Ⅰ区病变、全身情况不佳及急进性后部型有良好效果,激光光凝对纤维增生的Ⅱ区3期病变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变继续进展,减少患儿失明,无法使患儿避免视力严重受损,因此药物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ROP的发病机理中起主导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则是视网膜最主要的促血管形成物质,因此成为治疗ROP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VEGF及其受体拮抗物质,包括VEGF抗体、VEGF类似物、抗VEGF适配体、VEGF受体拮抗剂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视网膜血管产生严重的病理损害,危害患者视力。目前针对DR已有视网膜激光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等多种方法。抗VEGF药物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DR患者视网膜状况的恶化,明显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造成的视力下降;而抗VEGF药物对眼部及全身情况具有一定不良影响,如何评价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疗效也较为重要。本文回顾近年来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相关研究并进行综述,进而评价VEGF药物治疗DR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 PDR的患者79例79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40眼、对照组39例39眼。试验组术前3d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分别为0.25±0.18和0.15±0.12,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试验组为25.26±10.31min,而对照组为41.12±13.54min(P<0.05)。试验组术后3d眼压0眼升高,而对照组眼压Tn+1为5眼,占12.8%(P>0.05),术后随访期内,试验组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为1眼,而对照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前玻璃体腔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可以显著提高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术后腿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及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1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N1波潜伏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CV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1波潜伏期小于治疗前,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视网膜功能及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2组均连续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50眼)PDR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5例(25眼).研究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次数)、术中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血管出血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不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PPV治疗PDR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新生血管出血次数,并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与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及Ⅴ期)并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病人82例共90眼。依据药物种类及注射情况将患眼分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组(Ⅰ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组(康柏西普Ⅱ组)、空白对照组(Ⅲ组),分别为30、32、28眼。结果:术中Ⅰ组、Ⅱ组患眼术中出血较Ⅲ组明显减轻,Ⅱ组患眼较Ⅰ组术中出血减轻,Ⅲ组术中出血明显;术中Ⅲ组电凝应用相对频繁;术中Ⅲ组医源孔发生机率高;术后3月内Ⅰ组患眼1眼玻璃体腔再次出血,Ⅱ组未有再出血情况,Ⅲ组患眼3眼再次出血。手术时间:Ⅰ组(65.83±8.31)分,II组(54.22±7.94)分,III组(69.64±7.80)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TA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机率,降低电凝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抗VEGF药物效果略优于TA。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中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新生被普遍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靶点。综述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抗血管新生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蛋白激酶C-β抑制剂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等的研究进展,为该类药物的深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对血管形成调节的关键分子之一,对内皮细胞特有的分裂和活化起着重要作用。VEGF由Leung等克隆出来后,迅速促进了在分子水平设计抑制相关路径来对肿瘤的治疗,针对VEGF表达的不同路径的药物相继在开发和研究中,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对该类药物的明确作用机制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104眼)PDR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42眼)]和观察组[54例(62眼)].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抗VEGF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治疗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