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16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实施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81例,单纯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量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社会功能锻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会功能锻炼。干预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组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锻炼,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逐渐适应和回归社会,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评分、社会功能改善情况(SSPI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HOQOL-BREF和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氯氮平治疗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38-740
目的探讨舒尔特训练法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治疗结合舒尔特训练)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45例。患者在训练前后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WCST、W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WCST测验中完成分类数及正确应答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WMS测验中的再认(短时)、图片(短时)、背数(瞬时)、记忆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舒尔特训练法安全性好,且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是一种新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的疗效.方法 94例康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7),实验组予12周的社会技能训练.于基线、12周、12个月时进行WCST、TMT-A、TMT-B、P300等认知功能评定,采用重复测定资料的方差分析2组认知功能的差别.结果 训练前,2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001~1.711,P=0.207 ~0.973);训练后:实验组WCST总测验次数(63.30±12.45)、正确数(30.90±3.14)、持续错误数(20.53±2.01)、随机错误数(23.00±3.29)、TMT-A(57.33±11.59)、TMT-B(171.15±23.75)、数字广度(10.54±1.54)、P300波幅(9.58±1.88)μV、潜伏期(263.95±20.75)ms的变化优于对照组[(79.41±15.88)、(27.20±2.44)、(22.70±3.65)、(29.20±4.10)、(71.02±8.72)、(242.44±31.28)、(6.15±1.49) μV、(306.00±27.82)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0~6.220,P=0.023 ~0.049).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社会技能训练12个月,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2个月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系统的技能训练对康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行为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行为疗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改良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M-WCST)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WCST正确数、正确分类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正确数、正确分类数评分高于对照组,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按精神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WCST评分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应答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WMS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AIS-R操作智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钟伟英  张程赪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80-1081
目的:探讨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量表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15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5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初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存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TESS和病程。结论: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马文华  胡雪峰  王兆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41-441,44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6个月,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BPRS有明显差异。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77-81
目的评估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积极性康复干预组(康复组)实施药物+积极性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基础康复干预,时间3个月。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进行评价。结果 SSFPI:康复组主动性与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康复组幻觉、怪异行为、综合评价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S:康复组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以及总分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ISE:康复组积极因素、消极情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部分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在海南省安宁医院临床好转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训练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交技能训练3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2个月末及第3个月末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入组前时的ADL评分[(28.9±9.16)分vs (29.4±8.14)分]和SDSS评分[(15.3±4.27)分vs (16.1±4.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末干预组的ADL评分和SDSS评分分别为(23.25±7.92)分和(12.8±4.15)分,对照组为(28.50±9.46)分和(15.6±4.60)分,第3个月末干预组的ADL评分和SDSS评分分别为(20.35±7.62)分和(11.5±4.03)分,对照组为(26.20±8.20)分和(14.9±4.28)分,干预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减少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分。结果:至第8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伴慢性疼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认知行为治疗组和非认知行为治疗组,各30例.认知行为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米氮平治疗,非认知行为治疗组单用米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12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定抑郁、焦虑和慢性疼痛的严重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伴慢性疼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慢性疼痛与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506~-0.676,P<0.01).治疗第12周末,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36.82±7.93)分、HAMA(8.26 ±3.13)分、VAS(4.35±0.52)分以及WHO.QOL-100各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65.71±17.29)分,(92.36±13.55)分,(77.91±12.26)分,(78.33±12.81)分,(81.79±12.43)分,(18.95±11.91)分,(19.98±11.56)分]与入组时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非认知行为治疗组比较,上述各项评分变化均差异有显著性(t=3.020~9.761,P<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抑郁和焦虑,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6个月,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BPRS有明显差异.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出院后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79)和对照组(77),研究组进行为期1年的角色转换技能训练,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和自编角色调查表(SRI),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后进行随访评定.结果 入组时2组SDSS和SRI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 >0.05),6个月、12个月后随访时SDSS总分研究组[(4.57±1.81)分;(3.57±1.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44±3.89)分;(9.25±3.92)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研究组6个月、12个月随访角色退却分别为44例(55.7%);49例(62.0%),对照组分别为19例(24.7%);22例(28.6%),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角色转换技能训练能有效的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7.
郑娟  赵黎萍  张展星 《海南医学》2020,31(17):2199-2202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4例处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干预,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和一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信赖他人量表(Rosenberg)、容纳他人量表(AO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副反应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社会[(26.98±3.87)分vs (29.08±3.91)分]、精力/动机[(16.56±2.04)分vs (17.68±1.98)分]、症状/副反应[(16.36±1.92)分vs (18.21±2.35)分]、总分[(59.90±6.78)分vs (64.97±7.21)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医院精神科门诊收治的11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分为社会功能缺陷组、非社会功能缺陷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社会功能缺陷85例,发生率为73.9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质量差、病耻感重、认知功能低均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仍有较大概率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与患者生活质量差、病耻感重、认知功能低密切相关,临床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研究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证实其更有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为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各50例,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数字广度、连线测试、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等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双相障碍组在数字符号(37.31±12.83)、视觉再生倒背评分(7.58±3.05)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分类个数(4.12±2.04)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错误数(15.88±7.85)及持续错误数(8.67±3.49)少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