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2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T2期乳腺癌患者26例,通过乳房象限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并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保乳后乳房缺损,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2.46±24.51)min,所有患者保乳切缘均为阴性,住院时间为(5.23±0.97)d。术后有1例受区脂肪液化,经创面处理后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术后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房外形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2个月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0.96±13.14,与术前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1.65±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高,是T2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良好选择,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女性乳腺癌发现较晚,保乳术后乳房缺损大,术后容易导致乳房畸形,这是导致保乳率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侧胸皮瓣作为自体皮瓣的一种,用于保乳整形术中,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新型皮瓣。通过文献调研,本文总结了侧胸皮瓣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整形手术的临床场景,包括乳房外上象限、外下象限、中央区的缺损修复,可采用侧胸筋膜组织瓣进行修复,若乳腺缺损组织量约占乳房总体积的20%~30%或切除腺体量在50~100 g之间,采用侧胸筋膜组织瓣进行修复较为合适。该术式可以满足女性患者对乳房美学效果的追求,恢复患者的自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保乳指征,提高临床保乳率,侧胸皮瓣保乳整形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美学效果,未来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7.0 cm~6.0 cm×9.0 cm,皮瓣包含上臂外侧皮神经,重建受区感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设计灵活、外观良好、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面14例,创面面积为4.0 cm×6.5 cm~6.0 cm×8.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7.0 cm~6.5 cm×9.5 cm。14例病人供区均给予直接皮内缝合。结果14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3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顺利成活。术后定期随访了所有病人,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肤色接近,无臃肿,皮瓣质地柔软,病人正常穿鞋,行走及步态正常,供区小腿仅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外形和功能良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腓动脉组16例和胫后动脉组16例。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活动限制、穿鞋限制和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均具有可靠性较高、安全修复范围较大和供区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胡政权  李治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3-145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皮瓣外观、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对供区破坏小,受损区重建满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穿支皮瓣与传统皮瓣移植术在手外伤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5例应用传统皮瓣移植术和穿支皮瓣移植术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手部外伤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手术的恢复时间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穿支皮瓣移植术的45例患者中,44例皮瓣成活,1例未成活,成活率为98%;应用传统皮瓣移植术的40例患者中,有2例皮瓣未成活,成活率为95%。结论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有效克服了传统皮瓣移植术对供皮区损伤大,患者需行二次断蒂手术住院时间长的痛苦。供皮区皮损小,受皮区皮瓣美观,且利于活动,成活率高,手部功能正常,可使皮肤达到高效再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国内外在皮瓣移植领域的一项新进展。在显微外科、整形外科等皮瓣移植术中,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因有众多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腹壁下动脉(IEA)是DIEP的主要营养动脉,其穿支血管分布、走行、数量变异较大,而高频超声可清楚显示IEA主干及其主要穿支,对合理设计DIEP皮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了符合穿支皮瓣修复适应症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135例,术前根据伤病认知的心理反应特点,将患者分为敏感型和迟钝型,分别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观察皮瓣颜色、温度、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四项指标,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术后135例皮瓣均存活,其中1例高龄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转修复跟腱创面,出现感染导致皮瓣边缘2cm坏死,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创面,皮瓣远端3cm浅表坏死,均经换药治愈;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15h出现静脉危象,立即重新手术探查,改用穿支动脉伴行静脉吻合后,血运逐渐恢复,皮瓣成活。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不影响供区运动功能,保留供区皮神经主干和静脉干,对供区的感觉和静脉回流影响小,供区部位多较隐蔽,不破坏供区外形,对供区破坏损伤小;受区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患者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配合积极的围手术期观测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应用在乳房再造时的神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感觉的修复提供临床支持。方法:对7例应用DIEP游离皮瓣的乳房再造患者采用神经保护措施。结果:随访证实7例患者的再造乳房对皮肤刺激均产生感觉。结论:切取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供血、以肋间神经感觉支为感觉支配的DIEP皮瓣时,术中应注意加强神经保护,术后应注意营养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侧胸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所致胸壁瘘的效果。方法 共收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所致大面积溃疡5例,肋骨坏死2例;邻位皮瓣及侧乳房皮瓣修复5例,侧胸皮瓣修复2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外形色泽佳。结论 侧胸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所致溃疡胸壁瘘安全可靠,整形效果佳,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上臂远端内侧逆行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肘部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以上臂远端内侧穿支筋膜为蒂的皮瓣逆行修复肘部创面5例,肘关节屈侧瘢痕挛缩2例.皮瓣面积16 cm×9 cm-5 cm×4 cm.结果 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 上臂远端内侧逆行穿支筋膜蒂皮瓣切取方便,血运可靠,应用于肘部,外形满意,利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分析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内踝及足跟皮肤缺损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邻近皮瓣修复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两组内踝及足跟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皮瓣坏死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皮瓣坏死率44.44%,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内踝及足跟皮肤缺损患者疗效显著,且皮瓣供血可靠,切取简单,并发症发生率较小,有较好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接受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瓣色泽、外形、手部运动与感觉功能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正常色泽、正常外形、正常感觉功能及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存活率相近,但其远期移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48例手部缺损患者行切取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全部成活,外形良好;其中1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予拆线后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8例经6~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供区功能满意,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2012年收治的小腿及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共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应用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应用小腿腓肠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等其他皮瓣进行修复。对两组缺损修复后皮瓣存活率、质量及外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4例皮瓣中80例存活良好,4例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肿胀,远端发绀,少部分坏死,但经换药后均完全愈合。两组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瓣外观形态不满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因穿支位置较恒定,只需术前准确定位便可保证切取皮瓣安全可靠且不损伤主动脉干,对下肢形态和功能影响小,符合组织移植原则,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及观察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瓣选取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以游离胸脐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则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局部感觉功能状态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局部感觉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好,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7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皮瓣长轴设计为传统的斜行,9例为下腹部横行设计。有7例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术中进行了均匀显微修薄。结果 36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的创面经过换药愈合。随访6~3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7例修薄的皮瓣厚约4~6mm,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为斜行的创口中有17例后期均有较明显瘢痕增生,其中有5例两侧腹壁外形不对称。9例供区为横行的创口后期均无明显瘢痕增生,腹壁外形损害很小。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且损伤小、可切取面积大、可灵活切取分叶皮瓣和可显微修薄等很多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将皮瓣长轴改为下腹部横行设计对供区外观损害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皮瓣与穿支皮瓣在面颌缺损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行面颌缺损整形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两组,行传统皮瓣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穿支皮瓣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00%(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供区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中心轴线与轴血管垂直线夹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断蒂时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形、语言、吞咽功能良好恢复率比较P>0.05.结论:在面颌缺损整形手术中,传统皮瓣与穿支皮瓣在手术风险、皮瓣存活率、术后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皮瓣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加强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