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顺序入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60~75岁)T2DM患者, 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估, 并进行4 m步速评定、闭眼单足站立测定的躯体功能评估。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和无DPN组, 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 并采用logistic分析评估认知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 DPN组87例(42.2%), 无DPN组119例(57.8%)。无DPN组和DPN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餐后2 h C肽、1, 25(OH)2维生素D3水平、闭眼单足站立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DPN组和DPN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记忆力评分、注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350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 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PN, 将其分为T2DM合并DPN组和T2DM非DPN组, 分别为163例和187例, 其中, T2DM合并DPN组又分为痛性病变组(PDPN组)和非痛性病变组(NPDPN组), 分别71例和92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3组血液标本, 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pannexin-1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3组血清pannexin-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T2DM合并DPN组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显著高于T2DM非DPN组和对照组(P均<0.05);T2DM非DPN组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PN组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显著高于NPDPN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 T2DM合并DPN组和T2DM非DPN组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956例, 其中合并DPN患者347例, 无DPN患者609例。分析2组患者之间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与DPN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 确定影响DPN的肿瘤标志物的切点, 并探究该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211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DPN患者高(均P<0.05)。CEA、CA211、年龄、HbA1C、糖尿病病程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2 h C肽是DPN的保护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PN时血清CEA、CA211的切点值分别为2.915 ng/mL和2.115 ng/mL, CEA、CA211在切点值以上时DPN的风险分别是切点值以下的1.803倍(95%CI 1.160~2.802)和1.741倍(95%CI 1.150~2.635)。结论 2型糖...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小纤维神经病变往往发生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阶段,如能早期诊断小纤维神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感觉测试作为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之一,因其无创、方便等优势便于被患者接受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 近年来维生素D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也引起广泛关注。该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 系统阐述了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维生素D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可能机制以及补充维生素D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 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 这些病变诱发了神经微循环障碍, 造成神经内缺血缺氧, 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累积和氧化应激等效应导致DPN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的重要方式, DPN的血管新生处于抑制状态, 周围神经组织无法通过正常的血管新生过程来恢复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基于以上研究基础, 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血流恢复的方法被提出用于DPN的治疗。该文强调了微血管对周围神经的重要性, 论述了DPN的血管新生抑制现象及可能机制, 对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在DP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总结, 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定量感觉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旨在探讨Rydel—Seiffer分级音叉和10g单尼龙丝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病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289例。入选时双足无溃疡、感染及水肿。所有对象用上述仪器进行定量感觉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计算两种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分级音叉检查中,当以一点的分级音叉测量值≤5为阳性标准时,如果用神经传导速度(NCV)作为金标准,以第Ⅰ跖趾关节或拇趾趾骨间关节为测量点,或两者联合判断,其敏感性分别为69.1%、72.3%和76.6%,特异性分别为73.0%、63.5%和63.5%。如用体感诱发电位(SEP)作为标准,敏感性分别为86.2%、82.8%和89.7%,特异性分别为78.9%、73.7%和73.7%。单尼龙丝检查以NCV检查结果为标准,其敏感性为27.7%,特异性为92.1%;以SEP检查结果为标准,其敏感性为34.5%,特异性为94.7%。结论Rydel—Seiffer分级音叉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静息代谢率(RM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6例T2DM患者, 分为无DR(NDR)组、轻度至中度非增殖性DR(NPDR)组和视力威胁性DR(VTDR)组。根据Mifflin-St Jeor公式计算静息代谢率(RMR)。观察不同Mifflin-RMR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二元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Mifflin-RMR与DR之间的关系。结果 VTDR组Mifflin-RMR显著高于轻度至中度NPDR组和NDR组, 而轻度至中度NPDR组Mifflin-RMR也显著高于NDR组(P均<0.001)。在控制混杂变量后, 与Mifflin-RMR第一分位数患者相比, 第四分位数患者发生DR的风险明显增加(OR=17.763, 95%CI: 8.017~39.356, P<0.001)。此外, Mifflin-RMR升高与DR严重程度相关(OR=13.447, 95%CI: 6.936~25.971, P<0.001)。结论在T2DM患者中, RMR与DR患病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十分常见, 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NAFLD显著增加T2DM发病风险, 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肝脏是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调节器官, 在维持机体血糖和血脂稳态上发挥关键作用。该文系统阐述了NAFLD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 尤其介绍了肝脏糖代谢异常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NAFLD肝脏通过产生大量的17羟孕酮, 增加去泛素化酶USP14基因表达促进糖异生过程, 增加肝糖输出, 升高血糖。通过改善脂肪肝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经素4(NRG4)是一种新型脂肪因子, 其在能量平衡和糖脂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NRG4与2型糖尿病(T2DM)及冠心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RG4有望成为T2DM及冠心病发生发展风险的新型预测因子。该文就NRG4与T2DM及冠心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干听觉通路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467例, 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糖、血脂、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等, 对其进行BAEP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检查。以有无DR作为分组依据, 比较两组间BAEP结果的差异并将BAEP结果与DR严重程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Ⅲ波峰间期(PL)、PL 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糖尿病肾脏病(DKD)、糖尿病神经病变(DPN)、下肢动脉硬化(LE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EP与DR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BAEP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双耳PL Ⅲ、PL Ⅴ、IPL Ⅰ~Ⅴ延长, DR的风险也随之升高。结论 T2DM患者脑干听觉通路异常与DR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胆红素水平。方法对2021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收集患者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肌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资料, 按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和分期标准, 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和DR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 027例, 其中, DR组245例, NDR组782例。住院T2DM患者DR的患病率约为23.9%(245/1 027)。与NDR组相比, DR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 HbA1c、肌酐、UACR、hs-CRP均更高, 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  相似文献   

13.
报道兴国县人民医院1例青少年2糖尿病患者因酮症酸中毒入院, 经治疗纠正酮体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 因胰岛素用量较大, 且联用口服药物, 后经患者家属同意后,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 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 治疗效果良好的诊疗过程。患者为16岁青少年, 因在外院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就诊我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患者体重指数25.34 kg/m2, 糖化血红蛋白10.5%, 随机血糖17.6 mmol/L, 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及抗胰岛细胞抗体均阴性, 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 给予胰岛素泵强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解除高血糖状态, 因胰岛素泵剂量大, 体型超重, 存在胰岛素抵抗, 家属同意后,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 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 利拉鲁肽治疗6个月后, 患儿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 胰岛素用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从2002年开始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进行个案管理的1 730例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每年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散瞳检查。收集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者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和非DR(NDR)组。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讨Hb水平对DR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Hb水平与DR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9.79年后, 检出DR患者481例。与NDR组相比, DR组糖尿病病程较长, 白内障、胰岛素使用、贫血率更高, 收缩压、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UACR)水平均高于NDR组, 而Hb水平低于NDR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 Hb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β=-0.015,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 在随访过程中根据Hb平均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 校...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74岁女性, 因"发现血糖升高7年, 时有心慌、出汗2个月"收入住院。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结合患者病史, 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多个并发症、肥胖等。调整原有口服西格列汀、瑞格列奈联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降糖方案, 启用利拉鲁肽, 并逐步停用胰岛素及西格列汀, 使血糖得到安全有效控制的同时简化降糖方案,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有效减轻患者体重10 kg,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并有心血管等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线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东疗养院体检的1 153例T2DM患者。按照基线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Q2、Q3、Q4组共4组, Q1组TyG指数≤8.77;Q2组TyG指数为8.78~9.20, Q3组TyG指数为9.21~9.69, Q4组TyG指数≥9.70。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研究基线TyG指数和DR发病风险的关系。根据年龄、性别等分组来探索不同亚组与TyG指数的交互效应。结果共随访7 660.75人年, 中位随访时间为7年, 随访期间, 新发DR 140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在矫正年龄、性别、病程、吸烟、饮酒、锻炼频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降糖药物的使用、降脂药物的使用后, 与Q1组相比, Q2、Q3、Q4组患者发生DR的HR(95%CI)分别为3.42(1.66~7.05)、3.89(1.90~7.99)和4.23(2.07~8.68)...  相似文献   

17.
戈谢病(G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引起, 并具有不同表型。神经病变型GD(nGD)是较严重的疾病形式, 临床表型包括急性神经病变型GD(GD Ⅱ型)和亚急性神经病变型GD(GD Ⅲ型)。随访常发现GDⅠ型至Ⅲ型转变的病例。GD Ⅲ型除出现内脏损伤、骨破坏等外, 亦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区分不同的GD类型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GD Ⅲ型的神经病变特征及相关治疗进展, 为GD Ⅲ型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降糖治疗领域的随机化临床研究证据,阐述降糖治疗、降糖药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关系,并讨论新近更新的欧美国家指南性文件及其对我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进入永久性细胞周期停滞的状态, 具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分泌、大分子损伤及代谢失调等特征。新近研究显示, 细胞衰老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 2型糖尿病的糖脂毒性微环境可加速细胞的衰老和积累。另一方面, 细胞衰老可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如胰岛β细胞衰老可造成β细胞功能障碍;脂肪细胞衰老可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分泌, 引起脂肪代谢障碍, 加重胰岛素抵抗;此外, 血管内皮细胞、视网膜内皮细胞等衰老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细胞衰老既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进展的结果, 靶向细胞衰老的措施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仍在增加, 其中肥胖问题不容忽视。肥胖不仅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也会进一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 近年来2型糖尿病疾病管理的目标已经从控制血糖转变为"控糖、减重"双重管理。现有的减重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 其中药物治疗的发展与日俱进。新型的双重或三重肠道激素受体激动剂的研发, 将为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