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湖南省2008年98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丽萍  蒋冬贵  臧萍 《中南药学》2009,7(6):472-474
目的确定今后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重点,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质量。方法通过使用泛珠三角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平台对2008年湖南省上报国家中心的数据进行规整,使用M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湖南省2008年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占总数的86%;静脉给药为主要用药途径,占总数的790A;抗微生物注射液和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54.7%和11.44%。结论抗微生物注射剂和中药注射剂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抚顺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情况,探索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律。方法收集2006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从性别和年龄分布、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占60%;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刹药品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30%.结论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有益的探讨,可为社毒区卫生服务系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借鉴,也为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大幅增加但差距仍很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据新华社信息,今年上半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表36377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28份,超过了2003年全年的数量和2004年上半年的数量。在上半年收到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新的、严重的病例报告占4.6%,来自医疗卫生机构的病例报告占97.1%,来自生产经营企业的占2.9%。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与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笔者2004年所受理的3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ADR有74例(占20.7%),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达58例,占78.4%。本文就中药注射剂所致ADR的原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汇总分析,探讨淄博市新的、严重的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上报的899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899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涉及的药品以中药及中成药最多,占总数的36.26%,致过敏性休克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4.29%.结论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齐鲁药事》2006,25(10):582-583
2006年上半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继续稳步增加,报告质量也有所提高。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13108份。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910份,占7%;来自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12145份,占92.65%,来自药品经营企业的病例报告951份,占7.26%,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病例报告12份,占0.09%。全省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143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2003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2003年1月~12月我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0岁年龄组的病例报告数最少,占报告总数的2.0%(48例);抗微生物药占54.8%(1299例),中药制剂占12.7%(302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7.9%(899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约占72.1%(1709例)。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土家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在本院呈报的ADR病例中,选定以土家族住院患者ADR病例进行分析。结果:ADR与患者体质、初次用药或用药过久、用药途径、药品质量等因素有关;大多ADR出现在用药24h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5个占33.3%,中药11个占14.7%;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消化系统损害96例,占28.9%、皮肤及附件损害84例,占25.3%。结论:询问患者用药史及不良反应史;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注意用药初期或长期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合理用药,特别是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或减少ADR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市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81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723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菌药品813例,占总数的47.19%,涉及7类、47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306例,占抗菌药品的37、64%;喹诺酮类221例,占27.18%;青霉素类116例,占14.27%。结论 加强抗菌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骏  徐厚明  李小丽 《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05-206,23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行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定标准,对江苏省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质量和报告时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7773份报告表中,0级报告表241份,占报告表总数的1.35%;1级0份:2级117份,占总数的0.66%;3级17415份,占总数的97.99%;4级0份。超过报告时限的报告表有1632份,占总数的9.18%。结论 从填写完整性和报告时限性上都反映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了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据悉,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637份;其中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145769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7.1%,与2010年相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李勇  熊学文 《海峡药学》2010,22(1):175-177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上报的9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收集、汇总、统计分析。结果9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总数的76.8%。从药品分类来看,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61.0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首位为皮肤及其附件,占总数的63.2%。严重不良反应5例,占总数5移%。有1例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射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加,不良反应(ADR)报道日益增多。在多次发生一些致死病例情况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停用7个含鱼腥草的单、复方针剂。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比例.1993年~1994年为19.6%;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统计.2001年。2003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7.2%.2005年中药不良反应上报病例占全部药品(西药、中药、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14%,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则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5%。  相似文献   

14.
浅谈药品分类与安全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葵 《中国药事》2007,21(2):87-89
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的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其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远远高于非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我国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第一季度(2005年1月1日—3月31日)共收到涉及23个单位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177份。其中医疗机构报表41份,药品生产企业报表5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县分局报表131份;涉及的药品品种有110多个。其中抗菌药物报告为52份,占29.4%,中药制剂报告为41份,占23.2%,解热镇痛药报告为29份,占16.4%,心脑血管用药报告为20份,占11.3%,消化系统用药报告为13份,占7.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中药制剂上市后再评价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108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品种19个,注射剂16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5例,占97.22%。口服制剂3个品种,引发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2.78%。居前二位的是热毒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主要累及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结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辩证使用中药制剂,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84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06-2009年临床报告的356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选择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严重程度、类型、主要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4例,占全部报告的23.60%,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排在首位,循环系统损害次之;涉及的药物19个,以清开灵注射剂为首,痰热清注射剂次之。报告中严重的不良反应8例,新的不良反应27例。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数字     
《中国处方药》2008,(11):17-17
70% 最近一份药品不良反应区域性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注射剂所占的比重很高,接近70%。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已经仅次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现状与趋势,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以“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所选定的5种药学类期刊中检索篇名含有“不良反应”的文献,对2000-200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基础的病例报告,近年来其数量仍然是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中最多的,平均占48.62%;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占同期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数量的百分比由2000-2002年的9.33%上升至2004-2005年的20.92%。结论 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进展显著,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20.
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的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其不良反应程度远远高于非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