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OptiMAL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现场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检测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快速诊断试纸条产品OptiMAL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以疟原虫镜栓诊断为标准,用OptiMAL试纸条检测疟区门诊发热病人中的疟疾病人。结果 检测间日疟的敏感度为59%(95%CI:0.4754—0.6983),特异度为95%(95%CI:0.9268~0.97);检测恶性疟的敏感度为60%(95%CI:0.2307~0.8824),特异度为99%(95%CI:0.9803—0.9985)。出现1例间日疟交叉反应。结论 快速诊断试纸条能够在基层简易、快捷的用来诊断间日疟和恶性疟。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及恶性疟等4种。目前疟疾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07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人1.5亿,热带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逾百万。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及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山东5省,发病数几占总数的70%。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等地,海南岛尤较多见。偶见三日疟及卵形疟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美国Inverness medical profession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的疟原虫检测试剂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BinaxNOV 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00份样本用镜检方法和BinaxNOW 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镜检法检出阳性138份.其中恶性疟77份、间日疟61份;疟原虫检测试剂卡捡出阳性139例,其中恶性疟71份,间日疟68份.试剂卡检测疟疾的敏感度为98.55%,特异度为98.85%,检测恶性疟的灵敏度为87.01%、特异度为98.76%,检测间日疟的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96.76%.存在交叉反应.结论 BinaxNOW 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疟疾敏感性与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适合边远疟区无镜检能力的个体、乡村医生开展疟疾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美国Inverness medical profession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的疟原虫检测试剂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00份样本用镜检方法和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镜检法检出阳性138份,其中恶性疟77份、间日疟61份;疟原虫检测试剂卡检出阳性139例,其中恶性疟71份,间日疟68份。试剂卡检测疟疾的敏感度为98.55%,特异度为98.85%,检测恶性疟的灵敏度为87.01%、特异度为98.76%,检测间日疟的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96.76%。存在交叉反应。结论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疟疾敏感性与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适合边远疟区无镜检能力的个体、乡村医生开展疟疾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鉴别人体四种疟原虫的套式PCR技术,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用两组疟原虫引物,扩增SSUrDNA特定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检测凝胶分析仪观察并摄像。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扩增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分别为104bp、102bp和115bp特异片段。所检测的138份疟疾患者血样中,四川名山县95份均为间日疟单纯感染,筠连县37份中10份为与间日疟和/或恶性疟呈混合感染的三日疟,云南金平县的6份均为合并恶性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 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在疟疾诊断、虫种鉴别、混合感染的判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监控预测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多种实验室方法综合诊断昭通市疟原虫疑似病例,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疟原虫检测试纸条(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先做快速检测,然后按照镜检标准制作厚、薄血涂片,经常规吉氏染色后在油镜下(×1 000)的薄血膜观察疟原虫形态,鉴定虫种。最后针对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4种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10份县区采集的疑似病例,快速试纸条1532未做,3份可诊断为恶性疟,其它6例皆不能明确诊断;显微镜下4份可明确诊断为恶性疟,其中1201为高密度恶性疟,3份可明确诊断为间日疟,1649县级初次镜检误诊为间日疟,省级镜检确诊为卵形疟,1532县级初次镜检误诊为恶性疟,省级镜检未发现疟原虫;所有病例皆经省级采用巢式PCR扩增,4份确诊为恶性疟,3份确诊为间日疟,1649确诊为卵形疟,1532和A无条带。经快速检测、镜检、巢式PCR,证实昭通市2013年9月以来报告的10例疟疾病例分别为3例间日疟、4例恶性疟、1例卵形疟、2例阴性。结论基层镜检技术不稳定;胶体金法诊断结果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镜检准确性依赖于镜检人员技术水平,剿式PCR法诊断最为准确;疟疾确诊需逐级复核和多种实验室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脑型疟疾     
脑型疟疾(下称脑疟)是指以意识障碍、昏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凶险型疟疾。发病率为0.25~2.3%[1]。由于此型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疟疾的死亡病例,90%以上是由脑疟所致[1]。国内报道的脑疟中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占88.3%,间日疟原虫占8.8%,恶性疟混合间日疟原虫占2.9%[2]。国外则认为几乎所有脑疟均由恶性疟原虫引起[3、4]。所谓脑型间日疟,国外学者认为缺乏病理解剖证据,只是脑水肿的结果,是否属于真性脑疟,仍有争论[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症原虫,约氏疟原虫)中,可被间日疟、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的交及反应抗原。方法用50%、60%Percoll不连续梯度分离疟原虫感染红细胞,20mmolPBS被红细胞后,收集红内期原虫,以1%NP—40提取可溶性抗原。各种抗原经SDS—PAGE电泳后,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分别用间日疟、恶性疾病人血清进行免疫识别。结果3神动物疟原虫红内期抗原中有多条蛋白区带可被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其中合蟹报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伯氏疟原虫有16条蛋白区带被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分别多于其它疟原虫。间日疟病人血清可识别5种疟原虫共有的72kD蛋白,而恶性疟病人血清不识别该蛋白。结论人疟原虫和动物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支又反应抗原。会压滤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伯氏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之间抗原相似程度高于其它疟原虫。72kD.蛋白在间日疟无疾学诊断方面可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鉴别人体四种疟原虫的套式 PCR技术 ,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用两组疟原虫引物 ,扩增 SSU r DNA特定片段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 ,紫外检测凝胶分析仪观察并摄像。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扩增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分别为 10 4bp、10 2 bp和 115 bp特异片段。所检测的 138份疟疾患者血样中 ,四川名山县 95份均为间日疟单纯感染 ,筠连县 37份中 10份为与间日疟和 /或恶性疟呈混合感染的三日疟 ,云南金平县的 6份均为合并恶性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 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 ,在疟疾诊断、虫种鉴别、混合感染的判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监控预测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巢式PCR鉴别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效果。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8—2015年疟疾患者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取患者血样中的疟原虫DNA,进行巢式 PCR 检测。结果 采用巢式PCR检测疟疾患者282例,其中恶性疟原虫206例、间日疟原虫62例、三日疟原虫6例、卵形疟原虫19例。巢式PCR结果显示,卵形疟原虫经典型curtisi 和变种型wallikeri 分别扩增出800 bp和780 bp目的 条带。2012—2015年卵形疟占当年疟疾患者分别为4.1%(2/49)、12.2%(9/74)、8.2%(4/49)、11.4%(4/35),卵形疟总数占全部病例的6.74%,其中,经典型curtisi 14例,变种型wallikeri 3例,混合感染2例,变种型wallikeri检出率占卵形疟26.3%。19例卵形疟病例全部为男性,感染输入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2例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来自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其中有2例卵形疟原虫curtisi型镜检 结果分别为间日疟和恶性疟,1例血片重新复核后为卵形疟,另1例巢式PCR检测为间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型。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减少卵形疟误诊的情况;加强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的巢式PCR 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1996年~2000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三个重点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五年,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7781例,检出间日原虫阳性53例,阳性率为0.68%,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403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48例(间日疟46例,恶性疟2例),阳性率为11.91%。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7.52%,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龙岩市辖7个县(市、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中高度流行区。据1937年资料记载,龙岩市二县曾是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五县曾是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五县曾捕获微小按蚊。1950年疟疾发病率达108.03/万,疟疾曾是龙岩市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概论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高热、谵妄、昏迷为主的脑型疟疾,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实际上,间日疟或者恶性疟,其引起的脑部状的急性发作,在病程经过与治疗方面大都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艾康恶性疟/间日疟(P.f/P.v)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诊断疟疾效果。方法 以镜检法为金标准。采用盲法实验室测试疟痰阳性和阴性血样。结果 共测试331例血样,其中疟痰血样121倒。对疟疾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6%和98.57%,与镜检符合率为96.38%;其中恶性疟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130.00%和98.57%,重复性为100.00%;对间日疟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96%和100.00%,恶性疟和间日疟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 艾康P.f./P.v肢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诊断疟痰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直观以及不需要特殊仪器优点,能同时诊断单纯恶性疟和单纯间日疟,但不能鉴别诊断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在20世纪30-4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解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防治,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小规模暴发不断,南方不少地区恶性疟疾病例未见明显降低。按照疟疾流行的性质、疟疾的类型、媒介(按蚊的差异)可将我国疟疾流行区分为三大区:北纬25度以南的山区为高度疟区,恶性疟多为间日疟;北纬25~32度之间为中度疟区,间日疟与恶间疟均存在;北纬32度以北为非稳定疟区。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地区均有疟疾流行。它的传染源是患者及带疟原虫者,经按蚊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发病多,但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4季都可发病。…  相似文献   

18.
两种试剂盒快速检测疟原虫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寻找更适合基层和贫困疟区的敏感、特异、快速、廉价的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比较两种恶性疟金标免疫层析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ACON试剂盒和Paracheck试剂盒对镜检确认的134例疟疾病人血样进行平行检验。结果ACON试剂盒和Paracheck试剂盒分别检测恶性疟84例,阳性均为84例,符合率均为100%;检测间日疟30例,均为阴性,特异性均为100%;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20例,阳性分别为19例,18例,敏感性分别为95%和90%。结论ACON试剂盒胶体金法具有与Paracheck试剂盒ICT法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直观的特点,并且价格便宜,更适合在基层和疟疾贫困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2年桂林市的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桂林市所辖五城区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桂林市居民发热患者血检623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116人次,检出7例疟原虫阳性,阳性率为6.0%,较2011年的4.4%有所上升.7例阳性病例中,有恶性疟6例(死亡2例),间日疟1例.结论:2012年桂林市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较2011年增多,且以恶性疟为主.  相似文献   

20.
疟疾是海南省最主要的地方性传染病,通什地区处于五指山腹地,疟疾的流行和危害更为严重。因此,疟疾的临床与防治,是我院业务技术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今收集1984—1991年期间,经血检确诊疟原虫阳性和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疟疾住院病例192例,进行统计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2例中恶性疟86例,间日疟100例,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感染6例。性别:男152例,女4O例,男女比例为3.8:1。年龄最小为L岁,最大76岁.以青壮年占多数,I6~4O岁年龄组142例(占74%),15岁以下和4O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39例和11例。职业以农民和外来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