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川芎嗪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的健康幼鼠(出生后7 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组)、穴位注射组(B组)、全身用药组(C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于75%高氧环境中饲养5 d,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幼鼠模型。B组、C组分别予穴位注射和鼠尾静脉注射川芎嗪稀释液,A组予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 1.血清VEGF含量:正常对照组(9.28±1.26)μg/L、B组(13.35±2.41)μg/L、C组(12.37±3.11)μg/L,均低于A组(18.31±4.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B、C组均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发生率为100%。正常对照组及A、B、C组的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为6.56±3.41、130.83±41.63、68.39±32.07、59.39+21.78。A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减少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的血清VEGF含量,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川芎嗪穴位注射可有效作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和厚朴酚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溪  刘苏  鄢秀菊  王强 《中成药》2007,29(5):647-651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NV模型。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和厚朴酚100 mg/kg和50 mg/kg,每日2次共5 d;对照组注射等量BSS。视网膜铺片了解血管改变;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和MMP-2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血管密度降低,新生血管数减少。治疗组突破内界膜胞核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大剂量组减少更显著。治疗组视网膜VEGF和MMP-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大剂量组更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和厚朴酚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珊  周绿绿  汪辉  王明芳 《光明中医》2012,(9):1749-1751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药物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氧诱导C57BL/6幼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凉血活血药物高、低剂量组。计数视网膜切片中突破血管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1和NF-кB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氧诱导后,幼鼠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加,HIF-1、NF-кB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成功;各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减少、HIF-1、NF-кB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凉血活血药物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结论凉血活血药物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理与通过下调与血管生成相关的NF-кB、HIF-1有关。  相似文献   

4.
渴络欣胶囊对缺氧诱导视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渴络欣胶囊对缺氧诱导视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开展体外研究,将低、中、高质量浓度渴络欣(5,10,20 mg·L-1)预处理细胞24 h后以150μmol·L-1CoCl2诱导,24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水平,RT-qPCR检测VEGF,HIF1-αmRNA表达变化。体内实验采用60只C57BL/6J新生乳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组,多贝斯组和渴络欣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饲养于正常空气环境,其余各组幼鼠于7日龄时置于氧体积分数为75%±2%的高氧环境中连续生活5 d,然后放回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以建立OIR模型,多贝斯组每日ig 0.5 g·kg-1多贝斯胶囊内容物,渴络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日ig 0.5,1.0,2.0 g·kg-1渴络欣胶囊内容物,给药5 d后麻醉处死小鼠,摘除右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左眼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体外结果显示,CoCl2模型组VEGF分泌量、mRNA表达量和HIF1-α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而中、高浓度渴络欣处理后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体内结果显示,渴络欣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视网膜无灌注区明显减少,血管迂曲、扩张和变形程度减轻,视网膜血管累计吸光度(A)和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渴络欣胶囊可抑制缺氧诱导视网膜VEGF表达及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气活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作用机理.方法纯种新西兰白兔26只,用倍频激光光凝形成各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模型,随机分为血栓通组、血栓通加黄芪注射液组、尿激酶组和生理盐水组,治疗观察20天,免疫组化S-P法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血栓通组和血栓通加黄芪组VEGF的表达呈弱阳性,尿激酶组呈阳性,生理盐水组呈强阳性.结论补气活血中药的干预可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减少和延缓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氧诱导幼鼠视网膜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明确其抑制视网膜增生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出生7 d的SD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丹参注射液4,2,1 g/kg组,每组20只。对照组幼鼠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下,其余4组幼鼠均制成视网膜病变模型。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注射液4,2,1 g/kg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丹参注射液,连续注射5 d后处死幼鼠,经右侧眼球取静脉血检测VEGF浓度,取出眼球用RT-PCR法检测视网膜中bax与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幼鼠视网膜组织中bax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VEGF浓度与视网膜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丹参注射液2 g/kg组血清VEGF浓度及视网膜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丹参注射液1 g/kg组(P均0.05),高于丹参注射液4 g/kg组(P均0.05);视网膜组织中bax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丹参注射液1 g/kg组(P0.05),低于丹参注射液4 g/kg组(P0.05)。bax mRNA表达水平与bcl-2 mRNA表达水平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653,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抑制氧诱导的幼鼠视网膜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15.4g/kg)、中剂量组(7.70g/kg)、低剂量组(3.85g/kg)及导升明组(0.167g/kg),每组13只,另设13只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2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和视网膜全层中VEGF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VEGF的含量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视网膜全层VEGF表达增加(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VEGF mRNA表达升高,而各用药组的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延缓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A组:IL-1α组,B组:血管抑素组,C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7只大鼠。A、B两组通过玻璃体腔注入重组鼠IL-1α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通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初步探讨血管抑素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结果玻璃体腔注入重组鼠IL-1α可以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B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A组少,分别为7.85±0.58及24.49±2.7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组织切片经用CD34抗体检测,证明这些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A、B两组血清N0含量分别为30.69±3.62及21.47±3.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18.44±2.41及14.37±1.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抑素具有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降低一氧化氮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后,应用视网膜消化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VEGF、Ras、Raf-1与ERK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及内皮细胞/周细胞比例与较正常组升高(P<0.001),VEGF蛋白及VEGF、Ras、ERKmRNA表达升高(P<0.05),Raf-1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组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和内皮细胞/周细胞比例降低(P<0.01和P<0.001),VEGF蛋白与VEGF、Ras、Raf-1、ERK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能明显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的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Ras/Raf-1/ER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抑制血管新生,从而改善D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通阳活血方(GSE)在斑马鱼模型及内皮细胞模型上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VEGF受体抑制剂(VRI)诱导斑马鱼背部节间血管丢失和EA.hy926细胞毒性。利用内皮细胞标记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Fli-1:EGFP),在荧光显微镜下在体观察通阳活血方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体外采用EA.hy926内皮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通阳活血益气方抑制VRI的细胞毒性作用。通阳益气活血方促血管新生机制研究则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在体检测斑马鱼体内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斑马鱼模型上,模型组VRI明显抑制斑马鱼节间血管生成。与模型组相比,GSE处理后能够明显促进斑马鱼节间血管生长,其血管生长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细胞模型上,模型组VRI对内皮细胞EA.hy926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GSE药物处理后能够明显促进EA.hy926细胞增殖(P0.01)。Real-time PCR结果表明,模型组VRI显著抑制了斑马鱼体内VEGF受体的表达,GSE给药组flt1、kdr、kdrl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通阳活血方在内皮细胞模型和斑马鱼模型上均具有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受体flt1、kdr、kdr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球后注射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retinalischemiareper fusion ,RIR)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前房灌注液体形成 14 .3kPa高眼压而建立RIR模型。在损伤前 30min给予防护组大鼠球后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 0 .0 5mL ,对照组大鼠球后注射生理盐水 0 .0 5mL ,缺血 6 0min后恢复血流 ,分别于再灌注 30min ,2 4h和 72h检测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视网膜电图 (ERG)中b波变化 ,并进行视网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再灌注 30min ,2 4h和 72h后防护组视网膜中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ERG中被标化的b波振幅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防护组病理组织学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球后注射是防护RIR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复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临床疗效和玻璃体液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75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9眼)和对照组(30例,36眼)。两组患者治疗第1、2、3、5个月均予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 mg(0.05 mL),每月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每日予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复方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5个月视力评分、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玻璃体液中HIF-1α、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视力评分、CMT、玻璃体液中HIF-1α、VEGF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第3个月视力评分增加,CMT水平、玻璃体液HIF-1α及VEGF表达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第3、5个月视力评分增加,CMT水平、玻璃体液HIF-1α及VEGF表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5个月视力评分增加,CMT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第3、5个月玻璃体液HIF-1α表达降低(P<0.05),第5个月玻璃体液VEGF表达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复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能够更长久地维持患眼视力与减轻黄斑水肿,可能与其能够明显抑制低氧调控因子HIF-1α表达,降低玻璃体液VEGF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脉糖眼明胶囊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探讨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DR患者68例随机分为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同时收集同年龄健康者30例为正常组,治疗组予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DR患者VEGF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8周后VEGF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组VEGF水平(116.50±22.34)下降尤为显著,与对照组(136.4±24.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能有效降低DR患者VEGF水平,从而缓解DR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潜阳化瘀方对有色家兔抗视网膜静脉阻塞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羚角钩藤汤组)、D(复方血栓通组)、E(潜阳化瘀方组)5组,每组12只.以氩激光照射视网膜静脉从而阻塞主干静脉的方法造模,分别于进行眼底照相及FFA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FG...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蛴螬提取物不同途径给药对对激光诱导鼠眼CNV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BN大鼠32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口服组、滴眼组。采用激光诱导建立CNV活体模型,口服组、滴眼组分别予以蛴螬提取物口服和滴眼干预。分别在用药后1W、2W、3W、4W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观察CNV的形成情况,在2W、4W时对视网膜Ang1、HTRA1、VEGF进行检测。结果: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减轻眼底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促进瘢痕形成,稳定视网膜各层正常的结构及功能,减少激光对视网膜外屏障的损伤,减少新生血管形成,促进有效侧支循环的建立。新生血管形成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W时,造模各组视网膜组织中Ang1、VEGF表达增强,模型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口服组、滴眼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TRA1表达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W时,Ang1表达水平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TRA1、VEGF仍维持高表达。模型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组与滴眼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蛴螬提取物对激光诱导CNV活体模型不同时期Ang1、HTRA1、VEGF的高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而表明蛴螬提取物对激光诱导的CNV形成的早期及晚期均有抑制作用,且口服和滴眼效用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络脉瘀阻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蛋白,促血管生成素等因子影响。方法:129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115眼),观察组65例(116眼)。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内服;观察组加用丹红化瘀口服液。疗程均为12周。测量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进行眼底检查、络脉瘀阻证评分、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治疗前后促血管生成素-2(Ang-2),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蛋白-3(ANGPT-3),血管生成素蛋白-4(ANGPT-4)和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好于对照组(P0.05),黄斑水肿情况和络脉瘀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视网膜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渗漏面积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微血管瘤数量和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ANGPT-3和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ANGPT-4和Ang-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NPDR络脉瘀阻证患者,能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改善眼底循环障碍,并能调节VEGF,ANGPT-3/ANGPT-4和Ang-1/Ang-2等血管生成影响因子,抑制血管新生成,延缓NPDR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RVO-ME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抗VEGF治疗,观察组予中药口服联合抗VEGF治疗。共随访6个月,分析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注射次数等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视力方面,两组在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两组CRT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小(P<0.01),两组间的CRT在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情况方面,6月内,观察组的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注射超过1次的患者的第一、二次注射的间隔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RVO-ME,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视力,降低CRT,减少注射次数,相比单纯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在提高预后视力、改善复发情况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石现  宋琪  胡森  李泽峰  刘茜  王磊  关玲 《中国针灸》2008,28(4):290-29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能否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内毒素组、电针组、正常组和非穴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制作大鼠肝损伤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造模半小时后给予电针“足三里”治疗(2~100 Hz,2 mA,1.5 h),非穴组针刺位置为“足三里”旁开5 mm、下5 mm,操作同电针组。结果: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可显著增加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电针可使两者明显降低(P〈0.01),非穴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异常升高的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和血浆ALT活性,具有器官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