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钾的不同途径及相关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641-642
钾对心肌、横纹肌等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当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降至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而,为及时、快速纠正低钾血症,高浓度补钾已被临床应用,但其补钾的途径、浓度和  相似文献   

2.
文素芳 《华夏医学》2012,25(4):633-635
钾离子对于心肌和横纹肌等电兴奋性组织的应激性具有重要作用。人体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如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一旦血钾低于2.5mmol/L以下时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软瘫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危及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26例周期性麻痹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血清钾3.0~3.5mmol/L12例,2.5~2.9mmol/L7例,2.0~2.4mmol/L3例,低于1.9mmol/L4例。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应引起临床重视,补钾可迅速改善症状,补钾的同时尽早抗甲亢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双下肢乏力4年于2009年12月入院。患者于4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于当地医院查血钾2.9 mmol/L,给予补钾治疗后血钾恢复至3.5 mmol/L,上述症状缓解,停用补钾治疗后1周,再复查  相似文献   

5.
张红凤 《中外医疗》2011,30(12):87-87
钾离子是机体最重要的阳离子之一,与细胞的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生长发育以及其他许多代谢都有密切关系[1],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0mmol/L,钾在3.0~3.5mmol/L为轻度低钾血症,血钾在2.5~3.0mmol/L之间为中度低钾血症,可有症状,血钾〈2.5mmol/L为重度低钾血症,出现严重症状。低钾血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静脉补钾是治疗低钾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应用微量注射泵匀速推注高浓度氯化钾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浓度补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发生低钾血症病人30例,进行以提高钾浓度为目的的治疗和护理。结果其中13例经静脉高浓度补钾血清钾恢复到4.2mmol/L-4.5mmol/L理想值,其他患者经静脉补镁血清钾达到4.2mmol/L.3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病例虽多,但只要严密监测血清钾、心电图、血气分析及尿量,通过微量泵及时、均衡调整补钾浓度、速度、量,高浓度补钾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曾凡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35-35,4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钾浓度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AMI患者78例,静脉测定血钾浓度。分析两组血钾浓度和低钾血症发生情况。结果血钾4.5mmol/L患者组23例,占29.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5例(21.7%);血钾(3.5~4.5)mmol/L组35例,占44.9%,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8例(51.4%)。3.5mmol/L组20例,占25.6%;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4例(70.0%)。(3.5~4.5)mmol/L组与血钾4.5mmol/L患者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5);3.5mmol/L组与血钾4.5mmol/L患者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1)。发病时间越短,血清K+浓度越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结论应重视低钾的处理,适当补钾,及时监测血钾浓度,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冯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641-2642
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低钾型周期性麻痹72例,经及时有效的补钾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治疗过程中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患者男64例,女8例,年龄16岁~46岁,平均30.3岁,61例首次发作,11例有反复发作史,发病者以青壮年多见,有情绪激动、劳累、受凉、甲亢等诱因者有62例。5例以林格-巴利综合征收入院。血清钾1.72 mmol/L~3.5 mmol/L,平均(2.24±0.32)mmol/L,心电图呈典型低钾型改变,伴心律失常17例。病人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急性发作的双下肢、四肢或全身无力;血钾低;补钾后症状迅速消失。1.2临床特点5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的观察护理.方法 10%氯化钾20ml+5%葡萄糖20ml经中心静脉微量泵匀速泵入补钾.结果 2h后血[K+] ≥3.0mmol/L 13例;3h后血[K+]≥3.0mmol/L 5例.结论 在严密心电监护下,经中心静脉导管补高浓度钾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杨天彩 《吉林医学》2011,(7):1402-1403
<正>钾是生命活动必须的电解质之一,当血清钾低于3.5 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2.0 mmol/L时,称为严重低钾血症[1]。患者可出现疲倦,神情淡漠,肌张力减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心脏收缩期停搏,导致死亡。因此,快速、准确判断低钾血症,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科采用在心电监护下,对于血钾<3.5mmol/L的患者,应用微量泵快速补钾,取得满意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德珍  万学红 《四川医学》1992,13(6):361-362
我院于1990年7月~12月,使用新型口服氯化钾制剂—氯化钾泡腾颗粒(以下简称钾泡腾粒),治疗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低钾血症,并与口服10%氯化钾液比较,旨在观察钾泡腾粒对提高血钾水平,纠正低血钾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病人对二种制剂口感的自身感受及其副作用。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选择对象凡空腹血钾低于3.5mmol/L 者为主要纳入对象,少数血钾高于3.5但低于4mmol/L 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尿液、骨骼肌以及红细胞中钾离子的变化规律,探讨合理的补钾用量和方法。方法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的病人47例。于围术期各时点测血常规、血清钾、红细胞钾浓度,同时测尿量、尿钾浓度。结果围术期红细胞内钾一直低于正常值;血清钾除停机及停机后15 m in时高于4.0mmol/L外,其余时间均低于4.0 mmol/L。结论转流期间每10分钟补钾0.134 mmol/kg的方式易引起肌体缺钾。适当增加转流初期钾的补充量有利于防治转流中、后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早期(12小时内)血钾水平与梗塞部位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46例AMI的早期血钾值进行测定.结果下壁+右室、前壁、下壁+后壁血钾值低于下壁(P分别<0.01、<0.01、<0.05),下壁+右室、前壁血钾低于下壁+后壁(P分别<0.01、<0.05),前壁和下壁+右室血钾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距发病6小时内者(22例)血钾低于距发病6~12小时内者(24例)(P<0.05).血钾<3.5mmol/L 1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8例,占94.7%;血钾3.5~4.0mmol/L 15例,发生心律失常5例,占33.3%;血钾>4.0mmol/L 12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占16.7%.结论不同梗塞部位的AMI早期血钾值有差异,特别有前壁和右室梗塞者易发生低血钾,应及时补钾.  相似文献   

15.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临床上的急症之一.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一般低于3.0 mmol/L的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恶性心律失常乃至心跳呼吸骤停而危及生命[1].因此,需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急查血钾、心电图等,以快速准确判断低钾血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低血钾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苏英凤 《海南医学》2004,15(2):102-102
低钾血症可由多种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常见于临床各科,及时发现和恰当的护理至关重要,笔者曾对低血钾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现重点总结病情观察及补钾时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16~76岁,平均年龄36岁。血清钾测定均低于3.5mEq/L,最低者仅1.7mEq/L。低钾原因分别为:摄钾或补钾不足7例,消化道失钾10例,低钾软病3例。20例全部出现肌力减退,其中重度肌无力4例,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以周期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甲亢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期性麻痹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3例周期性麻痹甲亢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 血清钾3.0-3.5 mmol/L 10例,2.5-2.9 mmol/L 6例,2.0-2.4 mmol/L 3例,低于1.5-1.9 mmol/L 4例.结论 周期性麻痹的甲亢应引起临床重视;诊断明确后在及时补钾的同时应尽快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症状控制后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病乃是防止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再发的关键;高温环境、高糖饮食、疲劳、激烈活动可诱发周期性麻痹的发作,应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早期低钾血症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两组。A组血钾<3.5mmol/L,B组血钾≥3.5mmol/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明显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早期低钾血症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及时补钾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早期补钾防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1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防治措施,在对照组患者防治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补钾防治.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血钾含量病死率、动态心电图以及Killip分级等.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共计31例患者血钾含量<3.5mmol/L,占38.75%,血钾含量处于3.5-4.0mmol/L之间的患者28例,占35%,血钾水平>4.0mmol/L的患者21例,占26.25%,其中共计6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病发率为77.5%,相比于对照组100%的病发率而言,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发生心律失常类型以及Killip分级≥Ⅱ级患者人数方面,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一周内观察组患者共计3例病死,病死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2.5%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补钾有助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有效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晋满  张莉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95-1695
<正>正常人血清钾浓度为3.5 mmol/L~5.5 mmol/L,当血清钾的浓度低于3.5 mmoL/L时,为低血钾症。正常情况下,细胞外钾的含量极少,因此其浓度稍为减少,即可产生明显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将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现将低血钾引起的心电图各波段改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