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刘天贶  孙众 《护理学报》2014,(20):27-30
<正>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和腹腔脏器的损伤、病变,如胃肠破裂、肠癌、肝胆胰和子宫等严重疾患,往往需要进行腹部手术。每年,全世界都会进行大量的腹部手术。据统计,四川华西医院1996—2007年入院进行腹部肿瘤手术的患者高达18 310例[1]。在美国,每年约进行32万例的结肠手术[2]。术后,胃肠道功能多处于抑制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和吸收,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淑英 《天津护理》2005,13(5):295-295
对3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24~48h开始通过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加强营养管的护理,注意营养液输注过程中的浓度、温度及速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0例患者除2例中途因无法耐受停止外,其余顺利实施肠内营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营养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营养是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之一,较之静脉营养有其独特之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实施不当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现就胃肠道营养的适应证、禁忌证、实施方法以及并发症与其处理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损伤患者体重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损伤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将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热量和氮量摄入相等的条件下,对两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腹胀、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反流等胃肠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后14d和28d研究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臂围(AMC)及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两种咀嚼能力评估方法在对老年人群运用中的差异,找出更适合临床使用的咀嚼能力评估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经门诊收入老年科病区患者40例,同时使用咀嚼花生法和软件色彩分析法两种方法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咀嚼能力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操作时间、费用成本、安全性、患者接受程度。结果:两种评估方法在评估结果、安全性、患者接受程度方面没有差异;软件色彩分析法较咀嚼花生法操作所用时间短、费用成本低。结论:两种咀嚼能力评估方法在临床使用中都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相较之下软件色彩分析法在运用时操作简便耗时较少,几本不需要购置的特殊设备,耗材便宜易保存,并且评估结果与咀嚼花生法一致、操作安全、老年患者接受程度好,是临床更优的选择,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10-3611
探析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收治的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和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各47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术后,观察组NK细胞活性、CD3~+、CD4+~、IgA、IgM含量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围手术期场内营养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例数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便秘、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Hb、P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国外对胃肠道营养有关问题的一些新认识,详述几种管饲途径的利弊、置管位置的检查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和第8天测定TNF-α、NK细胞活性及IgG,并对实验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手术前2组无显著性差异,TNF-α术后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NK细胞活性及IgG高于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加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供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咀嚼运动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8 h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每天3次,每次5~10 min;对照组不咀嚼口香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9例,2组患者手术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24.8±5.6)h比(38.5±6.7)h;t=-8.287,P〈0.05]、肛门排气恢复时间[(34.9±5.6)h比(64.6±6.5)h;t=2.922,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例比9例;x^2=4.78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84,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依从性,并且对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对老年患者胃肠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术后行肠内营养的老年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70例。分别将加温器夹持于入鼻温度为35℃、37℃和39℃的供应管路上进行持续加温,观察喂养第3~7天患者胃肠道的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第3~6天,35℃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39℃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7天,3组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对老年患者的胃肠道有影响,39℃的营养液能有效减少肠内营养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行根治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术后 24 -48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术后 12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 24 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电图对ICU肠内营养(EN)患者胃肠动力水平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入住ICU进行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及2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胃肠电图、胃肠激素水平的检测,比较肠内营养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各参数与危重病评分(APACHEⅡ)、GCS评分、主要疾病诊断、机械通气、胃肠耐受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餐前和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餐前的正常慢波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20分组(B组)的VIP水平显著低于APACHEⅡ≥20分组(A组)(P<0.05),两组的幅值、主频、胃肠电节律紊乱、正常慢波百分比、餐前/餐后功率比、胃动素(MTL)、CCK、EN耐受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胃肠电图中的胃肠电节律紊乱升高及餐前的正常慢波百分比降低与胃肠激素CCK、VIP提示的胃肠功能障碍是一致的,可以应用胃肠电图评估ICU患者肠内营养,指导肠内营养的个体化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IEDs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EN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分别检测术前1d、术后1,9d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结果 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术前、术后1d2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2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降低,术后9d均回升.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G与IgM较术后1d均显著增加.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M较EN组分别增加了6.57%、27.97%、26.47%、36.05%、22.75%、2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指法扩肛对胃肠道手术病人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实验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术后3h、6h、24h各指法扩肛一次,以后每日扩肛一次至自主排气止,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结果实验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腹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法扩肛可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超早期进行胃肠功能干预和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同时,干预组还给予超早期(伤后6h)经鼻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及鼻饲蒙脱石+中药大黄粉干预胃肠功能,并早期(伤后24h)经螺旋形鼻肠管持续泵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H2-R阻滞剂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各组伤后第1、3、7、12天行营养指标、胃液潜血检测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2周内每天行GCS和MODS评分,统计2周时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能较好的耐受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两组的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但7d后存在差异(P〈0.05);且干预组在胃液潜血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CS、MODS评分和死亡率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视STBI后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干预及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对改善机体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从而降低STBI患者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结肠术后患者实施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后对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胃肠功能评价和CRP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腹腔镜组40例患者,Ⅰ级8例占20.0%、Ⅱ级15例占37.5%、Ⅲ级17例占42.5%;开腹组40例患者,Ⅰ级5例占12.5%、Ⅱ级13例占32.5%、Ⅲ级22例占55.0%。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后CRP检测评价:腹腔镜组40例患者,正常6例占15.0%、轻度升高11例占27.5%、中度升高16例占40.0%、重度升高7例占17.5%;开腹组40例患者,正常2例占5.0%、轻度升高13例占32.5%、中度升高14例占35.0%、重度升高11例占27.5%。结论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避免了开腹后腹腔脏器的暴露,有利于手术后的胃肠功能快速恢复。腹腔镜手术创伤后较开腹手术机体免疫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