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世海 《当代医学》2004,10(10):32-34
10月11日,太原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总院收到一个喜讯,院长商广喜被评为“中国医改之星”。这对商广喜,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在山西省医疗卫生领域,商广喜是一个知名人物,在短短4年时间内令一家面临生存威胁的老医院改天换地、脱胎换骨的是他;在太原医疗领域率先实施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是他;整合企业医院资源成立山西第一家医疗集团的还是他。  相似文献   

2.
张翠 《当代医学》2006,12(5):53-53
“2006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可以说是一次高科技产品博览会。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械琳琅满目,应有尽有。CT、CR、DR、彩超、以及各种专业医疗设备,无不整合了当今电子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高端技术。但一些参展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达了他们对卫生部限制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的困惑。北京NCI集团负责人就说:“对于卫生部的这一政策,有点不太理解。既然这些先进设备,对诊断疾病有很大的帮助,是什么原因使得卫生部不愿意下面的医院购买设备呢?如果说医院无力购买的话,有金融单位愿意出资金来为医院解决困难,为什么也不允许呢?”  相似文献   

3.
《当代医学》2004,10(12):18-18
“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屡打屡生,如影随形般在医疗领域泛滥。今年4月19日,国家卫生部公布《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再次重拳出击,严打各种形式的非法行医。  相似文献   

4.
麦冬草 《当代医学》2005,11(4):10-12
“黑诊所”如同致命毒瘤,滋生在社会各个角落,对人民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扰乱了医疗行业应有的秩序。“查封”、“端掉”、“捣毁”黑诊所的新闻,年年月月不绝于报端、视屏。黑诊所黑在何处?如何治理?自2004年开始,一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2005年,打击非法行医的脚步继续急速前行,这次打击的重点直指恶名昭著的“黑诊所”。  相似文献   

5.
陈明敏 《当代医学》2004,10(7):52-52
90年代初期,继世界发达国家之后,我国医疗行业也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90年代末期,“虚拟医疗”被管理者提出,并必将成为新一轮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高潮。“虚拟医疗”是基于数字化基础、不完全依赖实体医疗机构、更加人性化服务的医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位资深信息学专家曾把这种医疗模式称为“院墙外的医疗”。  相似文献   

6.
经过二十年的医疗改革,如同“轮回”一样,医疗改革又一次回到了十字路口。当然,现在的情况和“医改”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二十年以前的“医改”是因为“效率”问题而选择的话,现在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平”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现今社会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倒数第4位。中国每年有接近50%的人应该到门诊看病、30%的人应该住院,但他们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救治[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于2005年7月发布了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报告。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存在很多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极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2]。1剖析解决医疗公平的方案面对对“公平”问题的种种责问,加之官方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评价,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了不同观点和看法,归结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症结“诊断”为“市场化”。既然市场化是病根,那么“药方”就是放弃...  相似文献   

7.
记者: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阳普医疗”)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并成功上市.请您介绍其成功的经验。 邓冠华:阳普医疗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成就临床检验实验室与临床护理领域的“标本专家”、“护理专家”和“检验专家”为发展战略,始终专注于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与临床护理提供标准化作业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杨洁  冯煊 《当代医学》2005,11(8):64-67
医院在信息化的推进中,医疗质量、无纸化等关键词,频繁亮相。但直到移动护理,信息化才真正的与病人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相似文献   

9.
谷玮 《西部医学》2007,19(3):497-498
目前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的增长,但药品费用、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乱收费等现象也导致“看病贵”。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控制乱检查、乱收费是当前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主体,如何“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发展着急”?十堰市人民医院实施的扶贫济困半费医疗对探讨新形势下医院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黎民 《当代医学》2006,12(2):52-53
2006年6月,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卫生部《当代医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县市医院发展论坛——2006院长论坛”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县市医院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是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一直以来,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县市级医院在防非典、防禽流感等关键战役以及经年累月的基层医疗服务中.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我国人民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县市医院发展的步履相当沉重。一方面.县市医院底子薄、技术力量弱;另一方面,县市医院职业化管理信息咨讯相对滞后,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县市医院发展的步伐。 本次论坛宗旨是:探讨和解决中国县市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规范中国基层医疗体系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与服务创新意识,为县医院功能回归或重新定位找到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为中国县市卫生管理机构、医院院长构建医院经营管理经验与思想分享的平台,推动中国县市医院管理职业化与科学化进程。 为配合这次盛会.本刊开设“县市级医院发展论坛”.广邀深谙县市级医院经营管理之道的专业人士各抒己见,以飨同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温淑萍 《当代医学》2006,12(12):26-32
通过“送上去、走下来“的方式,建立农村卫生服务人员“有期服务”制度和优惠政策.长期执行“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制度,将“医疗支农”作为城市医生评级晋升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把更多城市卫生人才引向农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黄耀华 《当代医学》2005,11(4):19-19
【案例】先交钱,后治病,一直是医院惯例。近日,一项改变了传统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新举措在沈阳出现:和买房、买车一样,住院的手术费用也可以进行按揭付款。不仅如此.医院还不需要患者提供收入证明和担保,更不用支付利息。3月19日,沈阳一家民营医院向社会宣布:该院面向全国率先推出不孕不育医药费用“按揭付款”模式。  相似文献   

14.
崔梦醒 《当代医学》2004,10(10):63-63
“见死不救”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是医院,但从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医疗机构却频频以“见死不救”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对医院走市场化道路产生了过多的担忧。有人甚至把“见死不救的”祸首归于“过度市场化”。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我国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开始。根本谈不上“过度”。  相似文献   

15.
医疗行业属高技术、高风险的领域,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反映医疗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所医院医疗安全运行机制的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缺陷、医疗纠纷乃至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辉宏 《当代医学》2005,11(1):33-34
将先进设备的关键部分和平庸设备结合,就如同一个妙龄少女,一个垂幕老妪,活生生被人互换了心脏结果.老旧的心脏负荷不了少女的活力四射.美好容颜被拖沓的心跳连累;年轻的心脏摆悦不了老妪的年迈体弱,蓬勃朝气被堵塞的血管扼杀,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医疗设备正在遭遇“黑心手术”——整拆零装  相似文献   

17.
张燕娣 《当代医学》2005,11(1):46-46
谈到医疗人道援助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就要谈到法国的“无疆界医师”组织以及其所代表的“法国医师”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现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努力寻找着“商机”——这不是以往的“医托”,而是渐渐兴起的“职业医闹”团体。他们往往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或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拉起条幅给医院施压,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门诊大厅,以扰乱医院就诊秩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的赔偿。为的是让患者一方获得更多的医疗赔偿,自己从中获得相应的分红。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北京市密云县在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溪翁庄卫生院、西田各庄卫生院率先开展了以医疗环境人文化、医疗服务现代化,医院美化绿化为目标的“绿色医院”创建活动,今后将在全县各级各类医院中普遍开展“绿色医院”创建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庞国明 《当代医学》2006,12(7):44-46
2006年3月起,重庆长龙实业集团联合全国1000余家制药企业及流通企业,重庆10余家医院、保险公司和民众共同构建的“惠民中国医疗行动”联盟正式启动,核心计划就是通过“药费直补”的模式来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