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一种地区性多发性疾病,东北地区每年均有多起中毒致死的病例发生。人体酵米面中毒的病理变化,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肝、肾、心肌等实质脏器的变性及坏死。2.脑神经细胞的变性及坏死。3.胃肠道粘膜及全身各脏器的出血。曾经从酵米面食物中分离出一种黄杆菌,其致病性与致病食物相似。该菌的毒素液灌喂家兔和家犬后,引起与人相似的中毒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把实验性汞、氟中毒的家兔和大白鼠随机各分成两组,一组用作对照,另一组灌喂海尔福一号。1个月后杀死动物取其肾、肝、心、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汞中毒动物对照组的肾脏病变最严重,肝脏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心脏1例有灶性坏死,动物病死率高;汞中毒灌服海尔福一号的动物,肝脏虽也有轻度脂肪变性,但肾病变明显减轻,心肺正常,动物病死率低。氟中毒及其对照组动物肾、肝、心、肺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米酵菌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酵菌酸 (Bongkrekicacid ,BA)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毒素 ,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 ,重者可致死亡。 2 0世纪 30年代国外从引起人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样品中提取出该毒素 ,并对该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毒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近年来BA又作为研究抗肿瘤疾病和细胞凋亡的一种工具试剂来使用。我国 70年代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farinofermen tansnosp) [1] 的食物中毒菌 ,其产生的外毒素 酵米面黄杆菌毒素A(简称黄杆菌毒素…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快捷检验微生态制品保护效能的动物模型.方法:用氨苄西林钠8.4 g/kg灌喂小鼠,每天3次连续2d,造成小鼠肠道菌群Ⅱ度失调.随即再用氨苄西林钠12.5kg继续灌喂,每天1次连续6d;同时试验组加喂双歧杆菌7×106个/只,亦每天1次(均在抗生素灌喂后8h以上进行)连续给予12d.用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徽镜下细菌计数的办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以及双歧杆菌的保护效能.结果:造成小鼠肠道菌群Ⅱ度失调持续发生7d,同时灌喂双歧杆菌者此期间肠菌群失调由Ⅱ度变为I度.结论:用氨苄西林钠灌喂的办法成功地制作肠道菌群Ⅱ度失调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可有效地检验微生态制品保护效能,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生物蜂王浆抑制腹水型肝癌细胞H22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生物蜂王浆对腹水型肝癌细胞H22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的生物蜂王浆即:经扶正抗癌1号方、以毒攻毒2号方、清热解毒3号方喂养的蜜蜂所分泌的蜂王浆分别灌喂荷H22肿瘤小鼠后,观察其体内抗肿瘤效果。并以普通蜂王浆和生理盐水灌喂为对照。结果:在所有生物蜂王浆灌喂组中,1号生物蜂王浆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并能显增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血IL-2和IFN-γ含量;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大部分变性坏死,肿瘤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结论:1号生物蜂王浆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黄灌洗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及粘膜刺激性试验说明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给动物灌喂四黄灌洗液,总药量达168 g/kg,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四黄灌洗液对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用四黄灌洗液滴鼻后,动物鼻粘膜未见充血、水肿、结痂等.结论四黄灌洗液毒性甚小,可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肉毒杆菌毒素的应用是眼科治疗学的一新进展。目前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中,已作为治疗斜视、险痉挛及其他一些肌肉痉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1 肉毒杆菌毒素的生物特性及作用肉毒杆菌毒素是梭状芽胞杆菌属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素作用,依抗原性不同分为8型,A型毒素首先制成高纯度稳定的结晶被用于实验研究中,在动物及人体中显示了强大的肌肉麻痹作用。肉毒杆菌毒素A是一高分子蛋白,可以分解为神经毒素及植物血凝素两部分。它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通过拮抗血清素转移的Ca~(2 ),使运动神经不能释放乙酰胆硷,因而肌纤维不能收缩,这也称为化学去神经作用。在口服中毒的病例中,早期症状表现为眼内、外肌麻痹,需6~9个月才能完全恢复。这引起了  相似文献   

8.
Van Ermengen 认为肉毒中毒是由贮存的食物中孳生了特殊的厌氧革兰氏阳性细菌所产生的不耐热性物质引起的。他称之为肉毒杆菌。后来对其毒素正式命名为肉毒梭状杆菌毒素并沿用至今。目前公认有8种血清学上性质截然不同的肉毒杆菌毒素(即:A、  相似文献   

9.
1材料和方法收集潜伏期病人粪便,以0.01mol/LPBS液制成20%粪提取液,静脉(10ml/只)和灌胃(20ml/只)接种恒河猴,再以阳性猴粪便经口传代。以一只猴灌阴性粪便液并行检测对照。每日收集粪便和隔日血液标本1周,继每周粪便,每月血清一次6个月。2只灌胃的猴在第4日手术,第7日杀死,另2只猴接种6个月时手术,收集胆汁、肝脏和上中下3处空历组织,以优R检测猴血液和粪便,原位杂交检测活俭或杀死猴的空肠和肝内的病毒。2结果与讨论静脉接种猴4~7日后血液检出病毒,几乎同时粪便也检出病毒。口服接种猴当日粪便检出病毒,可能是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从32起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来的40株产黄色素杆菌的代表株复制酵米面和该菌毒素滤液进行动物试验,其病理改变与人酵米面中毒的情况基本相同,说明该菌毒素是引起酵米面中毒的病因。作者根据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培养特性、毒性等试验结果,参阅Cowan和Steel表及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认为该菌是黄杆菌属的一个新种,暂命名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 n.sp.)。  相似文献   

11.
尹芙蓉 《河北医学》2004,10(3):211-213
目的:观察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36例面肌痉挛患者。结果:36例面肌痉挛患者完全缓解32例,占88.89%;明显缓解3例,占8.33%;部分缓解1例,占2.78%。药效作用时间9周-32周.平均14.2周。无全身反应,局部并发症轻微、短暂。可重复注射。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桐油中毒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人类桐油中毒的方式,以不同剂量桐油灌喂大鼠,制作大鼠急性桐油中毒的模型。发现:不同剂量的桐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脏、肝脏、肾脏和心脏的损伤。而且,各脏器的损伤程度随着灌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果提示急性桐油中毒可以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腹腔液胰淀粉酶在预测胰腺炎胰腺病变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经猴十二指肠乳头行胰管内插管逆行注射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 ,制成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结果 猴胰腺炎胰腺病变程度与胰管内注射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的速度、注液量及早期腹腔液胰淀粉酶水平呈正相关 ,随注液速度增快 (3~ 13ml/ min) ,注液量增大 (0 .1~ 1.0 m l/ kg) ,腹腔液胰淀粉酶水平增高 ,胰腺病变程度加重。同时发现猴胰腺炎腹腔液胰淀粉酶 (0 .5 h)水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r=- 0 .88,相关方程为 t=- 9.0 6 In X 12 9.85 ,P<0 .0 1。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腹腔液胰淀粉酶水平可以预示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梁剑虹  欧波 《海南医学》2004,15(1):77-78
肉毒杆菌毒素是由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 ,在动物体内能与肌肉迅速而牢固地结合 ,并固定在神经末梢 ,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 ,干扰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的释放 ,使肌纤维不能发生收缩 ,致运动障碍称之为化学去神经作用。根据肉毒杆菌毒素血清抗原性不同 ,可分为A、B、C、D、E、F、和G等 7个型别 ,其中以A型毒素对人体肌肉的麻痹作用最弱 ,眼科多选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因此 ,A型肉毒杆菌毒素作为斜视及其它非手术方法的一种补充 ,在斜视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证 ,效果可靠。现把 2眼麻痹性斜视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体因素对家族性肉毒杆菌中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家族性肉毒杆菌中毒3 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1 例中老年女性患者给予心肺脑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及A 型肉毒抗毒素等治疗。1 例青 年妊娠期患者和1 例中老年男性患者均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呼吸机辅助通气、A 型肉毒抗毒素、气管切开 术及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患者脑死亡1 例,完全治愈2 例。结论 肉毒杆菌中毒后不同个体因素对治疗转 归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斌  修霞  邓兰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89-2189,2192
目的观察A型内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使用A型内毒杆菌毒素对36例患者分别在眼部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每一注射点注射2.5U,每次注射总量不超过55U,随访观察3年。结果完全缓解者52.8%;明显缓解者41.7%;部分缓解者5.6%;总有效率100%。全身反应和局部副作用轻微。结论A型内毒杆菌毒素治疗法安全、有效、简便,可作为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价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疗良性咬肌肥大疗效中的意义。方法 12例咬肌肥大患者共24侧咬肌,分3~5 点于双侧咬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高频超声检测注射前、注射后1~3个月咬肌的厚度。 结果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后,患者的咬肌厚度与注射前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注射后,松弛状态下咬肌平均缩小约22.30%,收缩状态下咬肌平均缩小约29.46%。 结论 高频超声是一种准确、可靠、简便的体外检测咬肌厚度的方法,是评价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效果的较好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肉毒杆菌毒素A 咬肌肥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腹腔腔液胰淀粉酶在预测腺炎胰腺病变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经猴十二指肠乳头行胰管内插管逆行注射胆汁和胆蛋白酶混合液制成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结果猴胰腺炎胰腺病变程度与胰管内注射胆汁和胰蛋白酶混合液的速度、注液量及早期腹腔液胰淀粉酶水平呈正相关,随注液速度增快(3-13ml/min),注液量增大(0.1-1.0ml/kg),腹腔液胰淀粉酶水平高,胰腺病变程度加重。同时发现猴胰腺炎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一例并发于颅脑损伤的肉毒中毒病人,应用局部紫外线照射配合临床治愈A型肉毒杆菌感染伤口,过去未见报告。患者女,25岁,汉族,工人,因颅顶砸伤46小时于1980年2月24日入院。3月12日出现躁动不安,唇发绀,呼吸较弱,呼吸肌麻痹,咽下困难,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后病情较稳定。3月11日血中毒素鉴定有A型肉毒毒素,3月17日送头部创口脓液及痂皮肉毒杆菌培养(24日报告有A型肉毒毒素及A型肉毒杆菌)。3月19日头部扩创,发现伤口外有  相似文献   

20.
吴西西  邹柳红 《广西医学》2003,25(9):1617-161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56例眼睑痉挛、面肌痉挛患的疗效。方法:用稀释后的A型肉毒素杆菌毒素行眼睑轮匝肌及面肌多点注射。结果:56例患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用于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安全、有效,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