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季养生     
不知不觉,冬天就到了。说起"冬季养生",从古代就得到人们的重视,《内经》中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格言。什么是冬藏呢?说的是冬天万物敛藏,人们在生活中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五脏得到滋养;且由于冬季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的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本段原文的意思是说:冬季,自然界万物潜伏,所以称之为闭藏。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着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灵枢·本神》亦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养护的理论中,对于冬季养生尤为重视,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皆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养生的…  相似文献   

5.
谈冬季养生     
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水;东地坼,万物蛰藏。人体在冬天的时候阳气内敛,阴气在外,因此要早卧晚起,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再出门。这就教给我们一条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闭藏”。其实,冬季养生的最高纲领是养精蓄锐、蓄势储能,以待来年。若冬季养生得当,那么体质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要是调摄失宜、  相似文献   

6.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黄帝内经》上说,冬季三个月,保养有门道。  相似文献   

7.
冬季进补宜封藏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冬天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很多动物都会停止活动,准备冬眠。按照中医“顺时养生”的理论,立冬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需要进补以便抵御寒冷的侵袭,养生的重点也应该由秋天时的收敛转为封藏。  相似文献   

8.
善饮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之道不胜枚举,诸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书画养生”等。以下介绍的则是“善饮养生”。  相似文献   

9.
正冬季,是我国自古以来人们进补和调养身体的最佳时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万物阴阳变化都与四季的气候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养精蓄锐藏阳于内的时节。寒冷的冬季,河流结冰,大地冻裂。这个时候,人们  相似文献   

10.
<正>冬季如何养生?《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qì)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wěi jué)。奉生者少。"冬天草木凋落,昆虫藏入泥土不吃不动,万物生机闭歇,阳气内藏,所以叫"闭藏"。这个时候水寒冰冻,大地龟裂,不要轻易扰  相似文献   

11.
冬三月,阴盛阳藏,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营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故人体阳气也随之潜伏于内。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总之冬季养生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身体总能健康。  相似文献   

12.
草枯树干,鸟徙兽藏,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史记》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季养生,我们自然要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冬季说养生     
精神调理:冬主蛰伏、闭藏,因此,冬季养生的核心是一个“藏”字。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控制情志活动。适当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相似文献   

14.
急症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病急、变化快、季节性明显、时间性强。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运用“因时制宜”法则诊治急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兹举验案以证之,以飨于同道。四时发病,治以阴阳春夏秋冬四时循序,寒热温凉气候环调。人身阴阳之气亦随之发生变化,若人身阴阳之气失调,不能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令变化,“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素问·  相似文献   

15.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人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一要少出汗:少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二要健脚板: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三要防犯病: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  相似文献   

16.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其中“早卧晚起”为了防寒,“必待日光”为了散寒,“去寒就温”为了驱寒.“无泄皮肤”为了御寒。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而时下节气,立冬巳过,由于天气变冷,冠心病、脑血管病、哮喘等多种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此,在冬天,更应当注重养生保健。那么,冬季的养生保健有什么讲究呢?我们又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人类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与气候的关系,也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黄帝曾说,大凡天地之间,南北东西上下之内,无论是人的九窍、五脏,还是十二节,都与自然之气相通,通常违反自然界的这种常数、定数,邪气就会伤害人体,人的寿命也会缩短。因此,人的生命活动要顺应自然规律。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未病之前的预防,冬季养生在于“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原则中有一个“四季五补”的说法,就是说按照季节滋补相对应的脏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四季五补的要求,人们应该春季养肝,夏季补心健脾,秋季润肺,在冬季里最适合的就是补肾。  相似文献   

20.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