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 (TC或PC)后 ,回肠J -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2例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J -袋直肠或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 5例 ,女性 7例手术经过顺利 ,除一例于术后第一天有肛门出血外 ,其余均顺利恢复 ,无手术死亡。肛门排便功能随时间推移 ,经三个月逐步改善 ,六个月后随访 ,大便多已成形 ,每天平均 3 -5次。有 2例加作短段回肠倒置术 ,术后第一个月不需口服肠蠕动抑制药 ,每天排便亦仅 4-6次。结论 该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 ,病人生活质量感到满意 ,是全结肠或结直肠切除后的一种有效而理想的肠道重建方式 ,若再加作回肠倒置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肛门支撑吻合管支撑捆扎法进行回肠囊袋(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一期吻合术,并分析该术式对结、直肠息肉病、溃疡性结炎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结、直肠息肉病行全结肠及上段直肠切除,保留齿状线上4-6cm直肠。距齿状线处2cm剥离直肠粘膜。回肠“J”型、“S”型、“W”型Pouch内置入肛门支撑吻合管8cm,结扎-缝扎、固定。距直肠粘膜残端1cm处用2号肠线全层内荷包缝合一周,在直肠肌鞘套内回肠Pouch与外科肛管吻合。溃疡性结肠炎直肠肌鞘内与解剖肛管吻合。结果 一期完成手术,吻合口愈合良好。无肌间血肿,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8.8%,随访1-5年未发现息肉复发。结论 全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后用支撑捆扎法行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吻合术,保留肛管直肠移行区的回肠Pouch外科肛管吻合术优于回肠Pouch解剖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6例行全结肠切除回肠-“新直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直肠镜观察术后1周6例患者“新直肠”内的回肠黏膜均成活,6周后全部覆盖。患者排便次数及排便控制能力均逐渐好转。1年后组织学检查显示小肠黏膜正常,未见炎症及纤维化。术后并发症少。资料显示回肠-“新直肠”吻合在全结肠切除术中有望替代回肠囊袋肛管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同时作临时回肠造口术,均3个月后还纳;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1例死亡,5例仍存活,1例再次行肿瘤切除.6例术后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排便功能好.结论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比较好,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手术宜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例,均行结直肠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为5.7次(3~10次),呈稀糊状大便.术后6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为3.4次(1.2~4.3次),成形软便.术后1年平均大便次数为1.6次(0.8~3.2次),成形软便.结果 8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发生储袋炎,经治疗缓解,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结直肠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肛管吻合术能有效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7例FAP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为4.32 cm,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1.45 d,短于开腹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平均为11.95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 与原有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手术方式简单,手术难度低,而且减少了可能发生的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更好地保留患者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切除术(proctocolectomy)指切除全部的结肠以及直肠或直肠黏膜,行末端回肠造口或回肠肛管吻合术。主要用于累及整个大肠而又需要手术处理的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多源发大肠癌、先天性巨结肠等。结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有多种方式,如末端回肠造口术、可控性回肠造口术、回肠肛管直接吻合术以及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相似文献   

8.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外科治疗效果,对16例FAP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16例中除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外,其余15例均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贮袋式中J型3例、H型1例,S型11例,术后全部患者获1~5年随访,随访结果表明,病人排便功能均较满意,其中以S型贮袋者为好。笔者认为全结肠直肠切除是治疗FAP唯一彻底有效的方法,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则是减少术后排便次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术式,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肛管或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排便频率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力和最大收缩压力明显增高,肛管长度明显延长。结论与传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简化了手术,减少了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保留了更多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吴性江  邹忠寿 《普外临床》1995,10(2):106-107
1979-1994年,作者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直肠治疗生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息肉病30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须加和回肠造瘘,二期手术行回肠代直肠26例,其中,行回肠造瘘袋者14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有排便功能和便意感,行回肠造袋者的排便次数和粪污均好于未造袋者。研究结果表明: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代直肠术完全切除了病变及潜在的肠段,同时保留了肛门排便功能。回肠造袋对控制排便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科治疗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救治水平。方法:对15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4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7例。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引流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J"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家族性腺瘤性鼻肉病(FAP)、溃疡性结肠炎(UC)及结肠克隆病(CC)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FAP,3例UC及2例CC病人施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其中回肠贮袋肛管吻合(IPAA)22例、回肠造口5例。在IPAA中,J型贮袋3例,H型贮袋2例,S型贮袋17例,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进行讨论。结果:回肠造口中以加部分倒置者效果较好,IPAA术后排便功能较  相似文献   

15.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适合于结肠多发性家庭性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治疗无效 ,且直肠病变较轻者。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 ,行回肠造口 ,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的不便 ,生活质量下降 ,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近年来 ,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自 1 994年以来 ,我院肛肠外科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2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男 1 8例、女 2例。年龄 1 5~61岁 ,平均年龄 32 .5岁。其中家庭性息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直肠并阴道后壁切除(或后盆腔清除术)后,即时修复阴道后壁,又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安全合理的术方式。方法:直肠并阴道后壁(必要时连同子宫及附件)切除后,用带血管蒂回肠片修复阴道后壁,并作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本组5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阴道平滑肌肉瘤1例),无任何术后并发症。随访19 ̄41个月,至今均健在。术后2 ̄6个月恢复肛门自制,术后3 ̄12个月恢复正常的性生活。结论:带血管蒂回肠片  相似文献   

17.
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全结肠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术后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16例全结肠切除病人应用J型回肠贮袋肛管肛管吻合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术式并发症少,无一例回肠肛管吻合口瘘发生,肛门功能良好,无夜间漏便,大便次数平均3-5次/d,夜间0-1次,无贮袋炎发生,病人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全组病人随访1-5年,无恶变发生。结论:全结肠切除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贮袋炎,且肛门功能好,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易行,只要指征选择适当,该术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重庆,630037)单治堂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加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用于治疗弥漫性结直肠粘膜病,愈来愈受到病人的欢迎[1]。该术式可以根治无法保留部分直肠的结直肠广泛息肉病、溃疡性全结直肠炎性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进行的33例FAP全结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良性21例,癌变12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27例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均得到随访1~10年, 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 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占全部收治患者的20.5%(16/78)。手术原因包括保守治疗无效10例,肠梗阻3例,合并息肉可疑癌变3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8例,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2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手术指征为内科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及并发息肉可疑癌变者。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