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孕妇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TP)和孕妇行血清学产前筛查,探讨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天津市南开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NIPT检测的16799例孕妇筛查结果,同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血清学产前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通量技术在胎儿产前检查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到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经行产前检查的早、中孕期单胎妊娠妇女3 680例,在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采集孕妇外周血血浆进行高通量DNA测序。同时所有标本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3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3 680例孕妇血浆cffDNA高通量检测结果共发现非整倍体胎儿16例,检出率为0.434%,其中包括2例45,XO,3例47,XXY,3例47,XYY,3例47,XXX,2例21-三体,2例18-三体,1例13-三体;高通量检测结果中有1例47,XYY、1例47,XXX与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存在差异,高通量产前检查与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符合率为87.5%。3 680份样本中经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验证共有14例非整倍体胎儿,非整倍体胎儿发生率为0.380%。结论:无创性高通量产前非整倍体胎儿检查可有效的发现非整倍体胎儿,准确率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前非整倍体胎儿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汇总2016年1月至1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的1 207例孕妇的检测结果及生育前后追踪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孕妇行NIPT的指征构成比以及评价NIPT分析性能。结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选择NIPT的指征主要是高龄妊娠(62.55%),其次是血清学筛查异常(25.85%)和不良孕产史(17.23%)。1 207例标本经基因测序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20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21-trisomy syndrome,T21)高风险8例,18-三体综合征(18-trisomy syndrome,T18)高风险7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T21和T18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5例。NIPT检测T21的平均Z值为6.710±2.122,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4.936~8.484;检测灵敏度为100%(7/7)、特异度为99.92%(1 199/1 200)、漏诊率为0(0/7)、误诊率为0.08%(1/1 200)、诊断准确度为99.92%(1 206/1 207)、阳性预测值为87.5%(7/8)、阴性预测值为100%(1 199/1 199)。检测T18的平均Z值为6.593±2.352,95%CI为4.418~8.768;检测灵敏度为100%(5/5)、特异度为99.83%(1 200/1 202)、漏诊率为0(0/5)、误诊率为0.17%(2/1 202)、诊断准确度为99.83%(1 205/1 207)、阳性预测值为71.43%(5/7)、阴性预测值为100%(1 200/1 200)。结论 NIPT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快速、安全、准确,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产前筛查新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整倍体异常是胎儿最常见的一类染色体异常,包括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以及一些性染色体异常:X单体,如45,X(Turner综合征)或性染色体三体,如47,XXX、47,XXY、47,XYY等。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如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脐带穿刺术均属于创伤性产前诊断技术,都有其并发症及一定的胎儿丢失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和准确诊断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2例21三体嵌合体和3例Turn综合征嵌合体,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PRINS技术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出21号和X染色体,其标记率分别为90%和89%;PRINS技术检测的21三体嵌合体和Turn综合征嵌合体100个细胞中,异常核型细胞数目高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结论:PRIN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G显带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86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母体外周血,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进行筛查,检测结果为高风险者,做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胎儿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10例(1.16%)为高风险,包括21-三体高风险6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均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低风险孕妇随访显示新生儿未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准确性为100.00%。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且具有无创优势,对于减少胎儿出生缺陷具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无创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在该院产科接受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的5 00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血分离血浆后,提取胎儿游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得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风险率,对于高风险的孕妇行介入性穿刺并对胎儿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对低风险孕妇进行随访,以了解胎儿出生后情况。结果 5 000名孕妇均成功完成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其中有69例出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阳性率为1.38%,其中21-三体异常47例、18-三体异常11例、13-三体异常6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抽取羊水经细胞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66例,符合率为95.65%,检查率为100.00%;47例21-三体异常中有46例进行了介入性产前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7.87%;11例18-三体异常中有10例进行了介入性产前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91%;6例13-三体异常均进行了介入性产前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00%;5例性染色体异常有4例进行了介入性产前诊断,诊断符合率为80.00%。结论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安全可靠,灵敏度和准确率较高,可避免侵入性损害,可作为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无创性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non-invasive fetal trisomy test,NIFTY)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 851例NIFTY检测结果,NIFTY检测高风险的孕妇知情选择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评估孕妇行NIFTY的指征构成比和NIFTY检测准确率。结果 3 851例行NIFTY检测的孕妇中,血清学筛查中风险为最常见NIFTY指征,占32.87%,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者占28.23%、高龄占26.36%、血清学筛查单项MOM值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者占12.54%。NIFTY报告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分别为25例、4例、1例和18例。进一步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9、2、1和6例孕妇中,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分别为17例、2例、1例、3例。结论泉州市行NIFTY检测的孕妇主要是血清学筛查中风险、高风险和高龄孕妇,NIFTY检测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对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联合无创DNA诊断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 235例孕妇,分别采用NT、无创DNA和NT联合无创DNA进行诊断。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NT检测显示患病胎儿的NT值为(2.95±0.26)mm,高于正常胎儿的(1.65±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5);患病胎儿无创DNA诊断值为8.54~16.32,平均诊断值为12.87±1.87;无创DNA诊断中12例为21-三体,诊断值为8.54~11.48;6例为18-三体,诊断值为12.48~16.32;7例为13-三体,诊断值为10.83~14.35;6例为性染色体异常,诊断值为11.40~13.76。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有效性均为100.00%,略高于无创DNA,高于单独NT诊断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结论胎儿染色体异常能引起NT明显增厚,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DNA诊断,能明显提高胎儿产前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疾病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是检测精子非整倍体的简便快速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外采用FISH方法检测精子非整倍体的最新进展.最新的研究表明,精子形态特别是某些特殊畸形如巨头或大头伴多尾的精子与精子非整倍体存在相关性;无精症患者中非阻塞性无精症睾丸精子的非整倍体率显著高于阻塞性无精症附睾精子和正常射精精子;化学物质如丙烯腈、吸烟、睾丸癌化疗等均可导致精子非整倍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是检测精子非整倍体的简便快速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外采用FISH方法检测精子非整倍体的最新进展。最新的研究表明,精子形态特别是某些特殊畸形如巨头或大头伴多尾的精子与精子非整倍体存在相关性;无精症患者中非阻塞性无精症睾丸精子的非整倍体率显著高于阻塞性无精症附睾精子和正常射精精子;化学物质如丙烯腈、吸烟、睾丸癌化疗等均可导致精子非整倍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为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降低出生缺陷,以预防为主.目前我国以产前血清学筛查、超声检测和产前诊断技术为主要预防手段,随着母体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发现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技术集合了多项优势,为临床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本研究对近年来无创产前诊断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境化学物诱导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整倍体是引起人类出生缺陷、智力低下、自发性流产、死产及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非整倍体的发生率较高,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见于大约0.3%的新生儿、4%的死产、50%的自发性流产[1,2].在自发性流产的胚胎中所有染色体都有过三体的报道(1号染色体除外,有报道曾在体外受精的8细胞胚中观察到),在新生儿中只有13、18、21号及性染色体的三体儿可存活,而以21三体最为常见,在死产中最常见是性染色体三体,但在非整倍体发生率最高的自发性流产,以16三体最常见,约占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二硫化碳(CS2)对卵母细胞和受精卵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影响。方法 用SC2给成年雌性NIH小鼠一次性灌胃(372、744、1488mg/kg)和多次吸入(199、651、1209mg/m^3)染毒,灌胃后雌、雄鼠以1:1同笼过夜,收集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作细胞遗传学分析,检测非整倍体率。结果 CS2一次性灌胃(372、744、1488mg/kg)和多次吸入(199、651、1209mg/m^3)诱导的小鼠MⅡ卵母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分别为4.88%、6.82%、6.82%和6.60%、12.00%、10.00%,与对照组(0.78%、1.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C2一次性灌胃诱导的小鼠受精卵雌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为2.18%、6.98%、7.40%,后两组与对照组(1.02%)比较,差异亦 有显著性(P<0.05)。结论 接触CS2可诱导小鼠MⅡ卵母细胞和受精卵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休增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孕妇外周血和宫颈黏液中胎儿来源物质,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诊断,一直是产前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用孕妇外周血和宫颈黏液中胎儿细胞和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RNA,进行无创性产前监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1997年于孕妇的外周血中发现胎儿来源的基因片段(cfDNA)以及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得以迅速发展。NIPT是一项通过分析母血中胎儿染色体成分的分子诊断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胎儿非整倍体畸形(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该文就NIPT技术在产前诊断,特别是在胎儿非整倍体畸形中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以期为产科及遗传咨询等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和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凝胶电泳技术对32例男性不育患者AZF4个区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微缺失检测,并应用X、Y、18号染色体探针对其中16例弱精子症患者和8例健康男性进行三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32例患者中4例在AZF区有微缺失,缺失率12.5%。病例组计数47691个精子,对照组计数28952个精子,杂交率分别为99.53%和99.93%。非整倍体主要类型为YY18、XX18、XY18、Y1818和X1818。病例组依次为(0.102±0.154)%、(0.103±0.073)%、(0.273±0.278)%、(0.381±0.493)%和(0.318±0.585)%,非整倍体率为5.64%;对照组则为(0.050±0.040)%、(0.030±0.031)%、(0.098±0.080)%、(0.093±0.087)%和(0.085±0.106)%,非整倍体率为4.2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染色体AZF区域发生微缺失和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增加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微核检测筛选非整倍体毒剂和染色体断裂剂的方法。方法采用CD71荧光抗体和碘丙啶(PI)双染色,通过FCM检测环磷酰胺(CP)和秋水仙素(COL)诱导的NIH小鼠外周血含微核网织红细胞的PI荧光强度,比较它们与二倍体细胞PI荧光强度中位数的比值,以探索通过FCM微核检测筛选非整倍体毒剂和染色体断裂剂的方法。结果染色体断裂剂CP诱导的含微核网织红细胞与二倍体细胞PI荧光强度中位数的比值较低,非整倍体毒剂COL诱导的含微核网织红细胞与二倍体细胞PI荧光强度中位数的比值较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FCM检测微核PI染色强度,可初步判断诱导微核形成的因素是否具有染色体断裂剂和非整倍体毒剂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