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醉鱼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动物实验性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醉鱼草不同部位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配以油包水型基质做成药膏,对家兔Ⅱ°烧伤模型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和治疗实验,其中皮肤刺激性实验以红斑、水肿及轻度焦痂作为参考指标;治疗实验以结痂率、愈合率、结痂时间和愈合时间作为参考指标,分别观察其愈合情况.结果 醉鱼草不同部位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及基质对家兔皮肤均无刺激性(F﹤0.5);醉鱼草茎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配制的药膏对Ⅱ°烧伤家兔创面愈合表现出明显的效果(P﹤0.05).而叶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配制的药膏无明显效果.结论 醉鱼草茎提取物对Ⅱ°烧伤家兔表现出一定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段丽  张永萍  缪艳燕  傅建 《中草药》2018,49(12):2902-2907
目的研究血人参提取物体内外对乳腺癌4T1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血人参不同提取部位体外对4T1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建立小鼠4T1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人参不同提取部位(石油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乙醇提取物)组、顺铂组,给药15 d后观察小鼠脏器指数、体质量,计算抑瘤率,进行肿瘤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血人参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乙醇提取物对4T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28.9、323.4、322.6μg/m L;血人参石油醚部位组、醋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部位组、乙醇提取物组及顺铂组对4T1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55.88±6.68)%、(66.67±14.32)%、(65.71±12.38)%、(53.81±16.17)%、(43.73±25.73)%、(76.85±11.38)%;血人参不同提取部位组中,石油醚部位组具有降低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及白细胞介素(IL-2)水平的作用;从肿瘤体积和抑瘤率结果来看是醋酸乙酯部位最好。HE染色显示石油醚部位组肿瘤细胞明显比模型组少,细胞排列松散,病理性核分裂现象、肿瘤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少,有少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结论血人参提取物在体内外对4T1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体内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人参种子进行种子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为血人参种子采收加工提供参考;进行不同基质、不同覆土深度和不同播种方式育苗试验研究,为其育苗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在10月、11月、12月,分别采集野生血人参种子,观察其形态、收获数量等特点,测定千粒重、发芽率,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在珍珠岩、腐殖土、河沙、菜园土不同基质中进行播种试验,确定血人参种子育苗适宜基质;在试验地进行不同覆土深度和播种方式试验,确定其种子育苗的覆土厚度及播种方式。实验结果:10、11、12月份血人参种子形态、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千粒重、收获率差异显著;在4种育苗基质试验中,以腐殖土处理成苗率最高;覆土深度以1~2厘米为宜,播种方式以沟播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载体材料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采用HPLC测定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的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16%P-407+6%P-188+0.2%HPMC+0.5%苯甲醇+4%(g·mL-1)肿节风提取物,胶凝温度在33 ℃,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药物释放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为载体材料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采用HPLC测定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的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16%P407+6%P-188+0.2%HPMC+0.5%苯甲醇+4%(g·mL~(-1))肿节风提取物,胶凝温度在33℃,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药物释放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药效学指标优选烧伤愈合水凝胶的制备工艺,结合药效成分含量测定进行再评价。方法: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水凝胶,利用大鼠烫伤模型,观察各工艺制剂对创面组织病理结构改善及创面面积愈合情况的影响,测定治疗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最佳工艺水凝胶与原工艺愈合膏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治疗21 d后,烧伤愈合膏组、半提取水凝胶组和湿润烧伤膏组大鼠烫伤创面面积分别为(0.28±0.15),(0.31±0.36),(0.29±0.17)cm~2,愈合情况均良好。但半提取水凝胶组对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3个炎症因子含量的作用优于原剂型烧伤愈合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结果较接近。水凝胶中3种生物碱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黄连碱含量均值分别为1.609,0.247,0.335 mg·g~(-1),均高于同批次愈合膏中相应成分的含量;水凝胶中α-蒎烯、柠檬烯、异龙脑及龙脑质量分数分别为0.052,0.149,1.438,1.643 mg·g~(-1),均高于同批次愈合膏中相应成分的含量。结论: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水凝胶除了创面愈合面积稍小于原工艺外,其余药效学指标均优于原工艺,且药效成分的含量更高,更适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促愈熏洗方外用对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并检测创面组织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促愈熏洗方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54只SD大鼠,制备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只。造模后分别予0.9%NaCl溶液、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促愈熏洗方外用换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观察各组创面的愈合率,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中TGF-β1、VEGF、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VEGF、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 (1)创面愈合率: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第3天优于对照组(P<0.01)。(2)Western blot结果: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及对照组(P<0.05)。3个时点各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点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美洲大蠊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促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作用。方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丙烯酸(AAc)为单体,在水相中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得具有温度响应的共聚物P(NIPAM-co-AAc),然后将其接枝透明质酸(HA)以合成P(NIPAM-co-AAc)-g-HA温敏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该材料的化学组成、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制备美洲大蠊温敏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其断面结构、流变学性质和热稳定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共同鉴定P(NIPAM-coAAc)-g-HA温敏材料对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包合作用,并考察美洲大蠊温敏凝胶促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作用,采用ImagePro Plus 6. 0软件计算创面愈合率,运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成功合成了P(NIPAM-co-AAc)-g-HA温敏材料,其LCST处于29~31℃,具有密集、均匀的多孔结构,且能将美洲大蠊提取物均匀包合。药效学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温敏凝胶组促创面愈合效果最佳,其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降低,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致密,新生血管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结论:美洲大蠊温敏凝胶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可克服美洲大蠊市面液体制剂用于皮肤创面治疗的不足,可为美洲大蠊提取物促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温敏型辛夷纳米凝胶在体内和体外的释药规律。方法:体内释药规律研究采用在体大鼠鼻腔灌洗法,体外释药规律研究采用Franz扩散池法,利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体外释药实验表明温敏型辛夷纳米凝胶12 h累积释放率为14%;采用动力学模型处理表明,温敏型辛夷纳米凝胶体内释药模式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具有缓释效应。结论:温敏型辛夷纳米凝胶具备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王婷  王潇  李佳鑫  傅超美  耿福能  瞿燕  章津铭 《中草药》2019,50(10):2339-2346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洲大蠊药渣中多糖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促创面愈合的作用,为美洲大蠊药渣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最佳美洲大蠊多糖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0.1、0.05、0.025 g/mL美洲大蠊多糖作用于创面损伤模型小鼠,计算创面愈合率,用苏木精-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评价创面愈合程度。结果美洲大蠊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0.02mol/L,提取时间1.65h,提取温度62℃,该条件所得多糖转移率为13.68%,且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7种单糖组成。创面愈合实验表明,第3、6、9、14天多糖给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且组织切片染色表明该多糖组分能促进胶原和肉芽组织生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提取工艺切实可靠,提取率高;美洲大蠊药渣提取多糖能促进小鼠创面愈合,提示美洲大蠊药渣中多糖具有开发为创面用相关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蒲丽丽  高洁  赖先荣 《中草药》2022,53(1):99-106
目的 制备共聚维酮-泊洛沙姆姜黄提取物固体分散体[PVP/VA-Poloxamer-Curcumae Longae Rhizoma extract (CLRE)solid dispersion (SD),PAP-CSD]、共聚维酮姜黄提取物固体分散体(PVP/VA CLRE solid dispersion,PA-CS...  相似文献   

12.
董冉冉  王萌  刘志东  朱彦 《中草药》2015,46(20):3117-3124
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复杂,经过吸收分布后机体内成分的量较低,由于传统的生物样品取样方法存在多种不足,影响中药成分体内过程研究,从而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造成影响。微透析技术作为一种简便、灵敏的取样技术,在线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可动态揭示中药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规律,极大程度提高了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分析精度,降低实验动物损伤。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中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有利于中药靶向给药传递系统的开发,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旭敏  谢龙  赵雨芯  李芝蓓  李小芳 《中草药》2022,53(17):5348-5355
目的 以茶皂素为天然乳化剂制备芹菜素纳米乳液(AP-NE),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特性的考察,以期获得新型绿色的纳米制剂。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AP-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AP-NE进行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特性考察。结果 优化结果表明AP-NE的最优制备处方为芹菜素质量分数0.40%、茶皂素质量浓度2.0 mg/mL、油相用量(蓖麻油-辛癸酸甘油酯1∶3)3 mL;测得AP-NE的平均粒径为(259.5±3.6)nm、PDI为0.103±0.005、ζ电位为(−35.81±0.42)mV、电导率为(88.60±1.00)μS/cm,pH为7.37±0.08,溶解度为(128.12±1.35)μg/mL,载药量为(5.77±0.08)%,浊度为(99.45±1.69)cm−1n=3);经染色法鉴别为O/W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滴不粘连,大小均一,呈圆球状;稳定性试验表明AP-NE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AP-NE中芹菜素的释放具有缓慢和持续的趋势。结论 以茶皂素作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乳可明显提高芹菜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可提高药物有效性的新型纳米制剂。  相似文献   

14.
张会  张黄琴  蒋秋冬  刘培  谢彤  陈军 《中草药》2015,46(20):3017-3022
目的考察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体外透皮吸收性质。方法建立UPLC-MS/MS方法测定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BW)以及透皮接收液中6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芍药苷、芍药苷内酯、四氢非洲防己碱、普鲁托品、延胡索乙素)的量;将这6个活性成分按照BW中的比例混合制备活性组分群;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及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 UPLC-MS/MS方法专属性良好,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2.66%)、重复性(RSD≤2.98%)、稳定性(RSD≤3.99%)和准确性[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5.48)%~(103.68±2.90)%]。活性组分群和BW中活性成分的累积透过率顺序相同:阿魏酸四氢非洲防己碱延胡索乙素普鲁托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且供给液的p H值显著影响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结论活性组分群与BW体外透皮吸收行为具有一致性,p H值能够改变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行为。  相似文献   

15.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Hypericum patulum Thumb.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wounds in rats.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leaves (HPM), in the form of an ointment with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 and 10% w/w ointment of leaf extract in simple ointment base) was evaluated for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in an excision wound model and an incision wound model in rats. Both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 oin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responses in both the wound types teste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produced by the extract ointment, in terms of wound contracting ability, wound closure time, regeneration of tissues at wound si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wound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 standard drug nitrofurazone ointment.  相似文献   

16.
邱玲  尹蓉莉  申宝德  张利红  武娜  郑娟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2015,46(23):3495-3499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Pae-LLCN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F127)与甘油单油酸酯(GMO)质量比为1∶10、芍药苷投料量为40 mg、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用量为20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达到73.72%,载药量为14.81%,粒径(170±16)nm,体外24 h累积释放量为72.68%。结论 Pae-LLCN制备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菀 《中草药》2020,51(7):1862-1867
目的制备局部给药的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方法采用40%乙醇提取金银花,以酚酸类成分的含量为定量指标,选取N-芴甲氧羰基-L-苯丙氨酸为凝胶因子,制备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采用体外释放实验研究其释放行为。结果加入金银花提取物,不影响超分子水凝胶的形成及其抗菌性能,还有利于提高超分子水凝胶的稳定性。金银花提取物的释放行为与其负载量和释放介质pH值有关,金银花提取物的负载量为0.5 mg/mL时,其累积释放率最大;提取液的累积释放率随释放介质的pH值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缓控释特征。结论超分子水凝胶作为金银花提取物的释放载体,具有明显的缓控释作用,为金银花在医药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复方丹参双相胶囊(Fufang Danshen Biphasic Capsules,FDBC)与复方丹参胶囊(Fufang Danshen Capsules,FDC),证实复方丹参双相胶囊可降低冰片挥发损失且不会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体内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GC法测定FDBC与FDC处于高温、高湿、光照及加速实验条件后冰片的含量;以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和纯水为溶出介质,采用小杯法测定FDBC和FDC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溶出率,绘制溶出曲线;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hydrochloride,ISO)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预防给药7 d后监测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并利用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心肌肌钙蛋白-T(c...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制备载冬凌草甲素和黄芪多糖-丝素蛋白-甲基纤维素(oridonin&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silk fibroin-methyl cellulose,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并评价其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通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伤口敷料的相容性,并对其外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为菌种,利用抑菌圈法和涂布平板法检测复合伤口敷料的抑菌性能。最后通过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厚度伤口模型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与伤口组织学形态以评价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结果 冬凌草甲素、黄芪多糖及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成功制备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其冬凌草甲素的包封率为(99.70±0.04)%,载药量为(3.66±0.05)%;黄芪多糖的包封率为(92.47±0.14)%,载药量为(83.57±0.12)%;体外释药性能优异。随着冬凌草甲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