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与常规针刺法比较,疗效间是否有差异。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用醒脑开窍针法,一组用常规取阳明经为主治疗。通过分析观察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在总显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治愈率高,对于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3.
〔摘 要〕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
功能独立性测量(FIM)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万江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期间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联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FMAS、FIM、MMSE 评分以及 MBI 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FMAS、FIM、MMSE 评分以及 M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观察组患者的 FMAS、FIM、MMSE 评分以及 MBI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取针灸
与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生活功能以及肢体运动控制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
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分级运动想象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4例)。对照组给予分级运动想象治疗,观察组采用分级运动想象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FMA、ARA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的i EMG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XA2水平、T/P数值低于对照组,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BI、SS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分级运动想象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将其均分为试验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而试验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采取早期针灸及穴位按摩,评估并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单纯康复训练相比,同时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针灸及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焕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4,(5):64-67
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联合认知干预训练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认知干预训练,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康复训练依从率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并且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资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醒脑开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包括上肢和下肢。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为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m、Vs显著升高,RI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Vs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ET-1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醒脑开窍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脑卒中后发生肢体痉挛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临床当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多是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石学敏教授开创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临床疗效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起源、病因病机及疾病的治疗进行介绍,结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经验的总结,全面讨论了目前医学界对本病的认识,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对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穴位针灸按摩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40例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针灸按摩治疗,2组均治疗8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影响性。方法:2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穴位按摩,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对患者依从性、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疗效等影响性。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21.5%、78.5%,研究组为31.77%、88.8%,研究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末在SS-QOL各个指标上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完全依从率、总依从率分别为36.45%、77.57%,研究组分别为45.79%、89.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科学运动、合理饮食、规范用药依从率为67.29%、73.83%、77.57%,研究组分别为81.31%、85.05%、8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能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脑卒中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29.51%,有效率为85.24%,观察组治愈率为42.62%,有效率为93.44%,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认知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大约有90%的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包括尿失禁在内的后遗症。脑卒中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随着时间的推移,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脑卒中后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尿失禁持续存在者占15%。2001—2005年,笔者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吞咽皮质中枢及其投射纤维、延髓及相关神经的损伤所致.因口唇至咽部诸肌表现中枢性麻痹,出现进食困难、进饮易逆向呛咳,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主要病机为风火痰瘀扰乱机体正常功能,导致阴阳失调,筋脉失养,痰蒙清窍发为本病.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1病案举例高某,男,63岁,退休.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吞咽困难14 d.现病史:患者于2012年7月14日凌晨3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语言欠清、吞咽困难,当时神清,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查颅脑CT示不排除脑干病变,遂转往武警医院,急查颅脑MR示:脑干、小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康复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按摩治疗.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治疗15天(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评分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按摩治疗能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语言及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患者王某,男,56岁,2010年9月9日初诊。主诉:频繁呃逆1周。病史:2010年9月1日因与家里人发生口角,情志不畅,出现头晕头痛,口角右侧歪斜,右半身不遂,于附近医院诊为脑梗死。1周前突发呃逆,经系统对症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后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的昏迷,需要长期补液及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长期静点尼莫地平防止血管痉挛类药物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其不良反应,总结护理体会及经验。结果:对我科522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成功率90%以上,本组病例输液3—20d,平均时间为14d。静脉留置时间4—18d,平均静脉留置时间12d。出现导管脱落8例,导管堵塞30例,静脉炎9例。均经采取积极措施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静脉留置针便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操作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