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常用的抢救措施,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本文简述气管切开后护理工作的经验体会。一、正确使用气管套气管切开病人依靠套管进行呼吸,因此,正确准备和使用套管是关系到病人安全的主要环节。医院一般多采用银合金制品的套管,其弯度相当于以套管外缘为圆周的1/4弧度。套管的大小不一样,应将各种规格的气管套管逐只检查其内外管和管蕊是否配套,底板上锁口是否灵活并系上一条长短合适的带子。应定期洗刷、消毒内套管,须将套管内的分泌物彻底洗净。否则,煮沸消毒套管时,分泌物中的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粘…  相似文献   

2.
雾化吸入有消炎、化痰、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气管切开且长期卧床患者效果明显.但雾化吸入时产生的水珠可打湿气管切开处的无菌纱布及周围皮肤,导致气管切开处感染或切口周围皮肤过敏.有家属用卫生纸或者毛巾包裹周围,更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我们试用带孔垫巾解决此问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中使用的普通垫巾对折后剪孔,大小以套住内套管为宜.用消毒好的带孔垫巾套住气管切开内套管,必要时用胶布固定,注意防止患者躁动时堵塞内套管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套管清洗和除锈方法及适合时机。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病区使用后经湿保存2h后回收的气管套管7220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先清洗除锈后消毒;乙组采用先清洗消毒后除锈,将两组器械分别标记后纸塑包装灭菌,目测清洗质量和除锈效果。结果甲组清洗灭菌质量合格率97.0%与乙组清洗合格率97.9%比较无差异(P>0.05);乙组除锈合格率93.9%优于甲组的74.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酶浸泡超声,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半自动喷淋清洗消毒、除锈、干燥等是保证器械灭菌质量必不可少的清洁步骤;器械先清洗消毒后除锈的方法,对提高气管内套管的灭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乐 《福建医药杂志》1996,18(6):102-103
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更换时间的探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乐目前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的更换时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每日1~2次取出清洁后放入沸水煮沸消毒5~10分钟[1],或每日1~2次取出清洁后消毒20分钟[2]。有人则认为应2~4h清洁消...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病人自主呼吸恢复且能自行排痰后 ,其切口的愈合和生长常常是病人最忧心的问题。所以给病人更舒适、更快的康复护理是我们护理服务的宗旨。自 1999年以来 ,通过 82例病人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创可贴”代替普通胶布应用于气管切开的方便 ,快捷的优良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  创可贴 2贴 ,一次性换药包 1个 ,消毒剪刀 1把。2 方法  病人行气管套管拔管时 ,按常规方法拔气管套管。按常规方法消毒切口及切口周围皮肤。剪掉“创可贴”中间松软不粘的部分 ,留下“创可贴”的前后两段备用。对齐切口皮肤 ,把剪好的“创可贴”沿稍高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套管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气管切开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将普通塑料气管套管、普通金属气管套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不同时期;观察组将可调节型气管套管和普通塑料气管套管、普通金属气管套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不同时期。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口后发生套管堵塞、套管脱管、窒息情况。结果气管切开后,对照组发生套管堵塞8例(26.7%),套管脱管7例(23.3%),窒息6例(20.0%);观察组发生套管脱管、套管堵塞各1例(3.1%),未见窒息病例。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时期应用可调节型气管套管和普通塑料气管套管、普通金属气管套管,可减少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意外和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法的效果,探讨更换气管套管的有效方法,减少患者不适。方法将60例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套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两组患者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及换管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换管成功率和换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换管期间的呼吸困难、心率失常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切套管可显著提高换管成功率和缩短换管时间,有效降低因换管诱发的缺氧并发症,减少患者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临床实施中,预防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是一项关键的质量控制.为此,气管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则是维持气道通畅、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关键[1~3].我院颅脑外伤患者较多,长期采用传统的煮沸消毒法进行不锈钢气管内套管的消毒;但在实践中发现该方法具有清洗、消毒时间长的缺点.我们选用多酶清洗液和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消毒的方法清洗消毒内套管,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8,(3):229-231
目的:探讨经济、方便、彻底清洗气管内套管的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使用后的气管套管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的内芯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清洗。应用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两种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两组气管内套管的清洁率。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100%,对照组清洁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的内芯清洗气管内套管,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清洗效果好,清洗时间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计划性拔除气管套管患者安全性的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制定科室的核心制度,并落实执行.对我科计划性拔除气管套管的97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拔管后患者的反应及效果.结果 一次顺利拔管95例,拔管后1 h内出现窒息2例,需进行气管插管.结论 制定并落实科室的核心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前瞻性判断能力;落实健康宣教,为患者在最佳的拔管时机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和拔除气管套管出现并发症时能紧急应对,确保患者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原液在气管切开患者内套管粘连时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将盐酸氨溴索原液加入5 ml的无菌注射器,分别缓慢地滴入气管内套管内。对照组将盐酸氨溴索(2 ml,15 g)原液与生理盐水18 ml加入20 ml的无菌注射器,缓慢地滴入气管内套管内,观察2组1 min以后粘连内套管松解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内套管粘连松解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26%(χ2=53.574,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原液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内套管粘连换药中,缩短了气管切开换药过程中因内套管粘连花费的时间,又避免了因机械取粘连的内套管给患者造成的黏膜损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艾影 《安徽医药》2013,17(8):1444-1445
目的观察高压蒸汽消毒金属气管内套管的效果,对比其与传统煮沸消毒法的差异。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3月行气管切开术患者34例,将其内套管消毒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高压蒸汽消毒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煮沸消毒法,随后对34例患者的痰液采样进行痰培养试验。结果实验组即高压蒸汽消毒法,17例患者中痰培养实验结果15例无菌生长,2例有菌生长。对照组即煮沸消毒法,17例患者中痰培养实验结果 9例无菌生长,8例有菌生长。结论高压蒸汽消毒气管切开金属内套管效果优于传统的煮沸消毒法,利于预防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邵莉 《首都医药》2007,(14):36-3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方法,预防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北京友谊医院2004~2006年ICU和E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病人实施瘘口护理、气管内套管护理、吸痰、气道湿化、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5月本院ICU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作者认为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的消毒和固定,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并采用浅层吸引法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对气管切开病人,于套管口处的给药方法有雾化吸入、气管内注药、喷雾剂喷药等方法.雾化法操作程序复杂;气管内注药,药物不能进入肺内,喷雾剂喷药需定时操作,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法,并应用于临床120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傅彩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48-1348
颅脑外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对其抢救治疗的成功与否以临床气管切开护理质量有密切相关。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6年7月~2000年7月 ,共收治颅脑外伤58例 ,其中行气管切开15例 ,本组男12例 ,女3例 ,年龄10~72岁 ,平均40岁 ,病程10~50天。2护理体会2.1保持套管的通畅 :及时清除套管内、外的分泌物 ,内套管定时取出清理消毒。术后常规应用生理盐水50ml,加糜蛋白酶4000U,必要时加庆大霉素8万U配成稀释液 ,于吸痰前滴入2~3滴药液于套管内 ,同时配合使用雾化吸入2~4次/d。及时用无菌盐水棉签拭净套管口的痰液 ,保持套管纱布…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医疗器械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一次性气管套管为高分子塑料制成的无内套管的气管套管 ,因其管腔大又不必清洗内套管 ,因而减少了反复清洗易于感染的情况 ,而被推广使用 ,但因昏迷、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时间长 ,如护理不当易导致支气管粘膜干燥 ,血管脆性高 ,分泌物和痰液不易排出 ,增加吸痰次数 ,吸痰负压易引起支气管粘膜血管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现将我科对 2 8例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病人的气管切开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8例 ,脑外伤 1 8例 ,高血压脑出血 1 8例 ,脑肿瘤 2例。治愈出院 1 9例 ,放弃治疗 4例 ,死亡 5例…  相似文献   

18.
秦赞秋 《淮海医药》2002,20(3):244-24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阻塞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 ,气管套管常因患者咳嗽、翻身、套管过短、套管系带过松或自行将套管拔出等原因脱出导致呼吸困难 ,如不及时处理会窒息死亡。我科 198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实行气管切开术 86例 ,根据不同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 86例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套管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气管切开患者 86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6岁 ,平均 35 .6岁。职业 :干部 ,2 0例 ;工人 2 4例 ;农民 38例 ;其他 4例。 86例均为重…  相似文献   

19.
夏莹  甄文  徐绍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40-2941
目的 探讨可冲洗气管套管及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成本.方法 对行气管切开患者按先后顺序交替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及普通气管套管,除气管切开前已有明显肺部感染及切开后48 h内死亡、转出、或放弃治疗者外,最后进入可冲洗组27例,常规组31例.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切口感染、迟发性切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记录每天气管切口换药次数、吸痰次数、吸痰管用量等.结果 可冲洗组早期肺部感染易于控制(P<0.05);二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均P <0.05);换药次数、吸痰次数、吸痰管用量等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SSD技术可明显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临床成本,提高机械通气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李平 《江西医药》2009,44(6):592-593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置管技术在呼吸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例男性81岁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PaO250mmHg,PaO2/FiO2〈200,急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了德国Rusch公司生产的PercuTwist气管切开组套。取标准气切体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择第2~3气管软骨环之间为穿刺点,先做10mm横行皮肤切口,用血管钳轻轻分离皮下组织并止血后,采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造口)技术导入气切套管。结果采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造口)技术导入气切套管顺利,手术全程仅用16min。讨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造口)术在呼吸危重症抢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