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段成英 《吉林医学》2013,(30):6264-6264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方法:收集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原因,进而系统评价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使用安全性。结果:不良反应病例中,报道提及药物过敏史的30例,其中曾有药物过敏史27例,占90%;报道提及联合用药的78例,进行联合用药的49例,占62.8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注射后10 min内6例(5.94%),10 min1 d 15例(14.85%),21 d 15例(14.85%),23 d 9例(8.91),43 d 9例(8.91),45 d 10例(9.90%),65 d 10例(9.90%),67 d 13例(12.87%),7 d以上48例(47.52%);不良反应表现为出现皮肤过敏87例(86.14%),药物热5例(4.95%),过敏性休克1例(0.99%),心律失常1例(0.99%),急性心力衰竭2例(1.98%),腹部疼痛2例(1.98%),药物性肝炎1例(0.99%),血尿2例(1.98%)。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血塞通在临床使用中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但仍需要临床进一步进行观察、研究,提高临床医疗机构的正确使用意识,提高不良反应上报水平,以便定期进行归纳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头孢曲松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10年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21篇,计病例134例,同时,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4年1月~2009年12月之间收到因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死亡的病例10例,共计病例144例.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ADR的表现及导致的系统一器官损害、ADR死亡原因等.结果 144例严重ADR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同时,过敏性休克也是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临床应合理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剂,并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例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双黄连注射剂致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全部发生在基层卫生机构,其中有6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4岁以下年龄组的有3例(占42.86%),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灭菌溶液,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等作用,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对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29例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8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甙制成的灭菌溶液,其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等作用,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并以其稳定的性能受到医院及患者的欢迎,其药物说明书对不良反应描述为"不良反应少,偶见过敏性皮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时有报告.本文收集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84例,旨在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制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范围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其中中药注射剂由于疗效好、应用方便,临床无论中、西医大夫都用。但随之而来的是不良反应(ADR)的报告也急剧增多,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0%以上。近年来,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症状表现、性别、年龄特点以及用药特点及药品种类的分析等屡见报道。通过探究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多种原因和各种因素,针对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干预防范措施的效果和一些用药建议以及一些政策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使其在临床中更为广泛应用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涉及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2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64例,明显高于女性36例(X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76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4例(X2=4.25,P<0.05);10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48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例,46.0%)、胃肠系统损害(18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8例,8.0% )、呼吸系统损害(2例,2.0%)(X2=2.84,P>0.05;X2=3.84,P<0.05;X2=6.74 P<0.01;X2=6.8,P<0.01).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田晓亮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48-248
目的:调查2008年5月~2010年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中药注射剂产生2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抗感染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涉及川琥宁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1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310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图1双黄连不良反应特征图双黄连注射剂包括粉针剂和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含绿原酸、连翘酚、连翘苷、黄酮苷、黄芩苷等),因其清热解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抗流感病毒作用而为临床常用。特别是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急诊必备中成药以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不良反应(ADR)报道也日趋增多,有些反应比较严重,甚则出现死亡病例报告。为了探究双黄连不良反应 规律,更深入地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监…  相似文献   

11.
汤智慧  熊娜  郭代红  黄清杰  王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56-157,160
目的通过分析d一硫辛酸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相关冈素,以期规避不良反应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108例使用Ⅸ一硫辛酸(商品例:奥力宝)的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组17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9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有:输注部位疼痛10例、静脉炎3例、头痛(头晕)2例、手臂酸胀1例、针刺样疼痛1例。两组临床数据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一硫辛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无相关性。结论仅一硫辛酸注射液临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在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溶媒、浓度、滴速、滴注时长、遮光规范使用的过程中,其ADR的发生与其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体重指数无关。为规避不良反应发生.建议临床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相似文献   

12.
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23篇文献涉及的38例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头昏恶心、腹泻、高热、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其中头昏恶心和过敏反应占较大比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4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前后,男性组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特别是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女性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及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脑缺血,并缓解因梗死引起的中枢与肢体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1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注射液所致21例不良反应患者女性较男性稍多,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患者中60岁以上占17例,60岁以下占4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例患者原发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不良反应出现在15-45min者占16例,与〈15min组及〉45m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全身反应(6例),心血管系统损害(3例),呼吸系统损害(3例)。结论克林霉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时间多出现在用药后30min左右,多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张辉芳 《中外医疗》2014,(19):79-80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该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4.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最终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8.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探讨其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对纳入研究的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52篇,包含不良反应/不良事件57例。分析结果发现,喜炎平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性别、过敏史有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患者原患疾病多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30 min内,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变态反应,在经过临床有效处理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发生,无肝肾损伤。[结论] 引起喜炎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可能因素众多,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病情大多发展迅速,在得到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无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17.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671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按新老品种分成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品种的不良反应除肝损害外其它均小于老品种。结论:新品种的抗微生物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减少,但应警惕临床应用中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塞通组(预防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感染和补液治疗,预防组在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6d。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5、7d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法计算凝血酶原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并于术后第7天运用深静脉造影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T、APTT、INR、FIB和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患者APTT和INR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d,两组患者PT均缩短(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照组PT进一步缩短(P〈0.05),而预防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FIB和D—D均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照组FIB和D—D逐步升高(P〈0.05);而预防组术后3dD—D亦升高(P〈0.05),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术后5、7dD—D水平则持续下降(P〈0.05)。术后第7天预防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而血塞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胃癌手术所致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俞冰  刘志承  童光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20-121,12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37例ADR报告共涉及27种抗菌药,其中,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占33.76%),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9.96%);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9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0.21%),消化系统损害次之(占13.92%);新的严重ADR报告共6例(2.53%),其余231例ADR中,好转69例(29.11%),治愈162例(68.35%),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