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成人肥胖程度与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一组358例20—81(平均46±16)岁、大部分为非肥胖(体重指数21.11±2.91kg/m^2)的健康人群肥胖程度与心脏功能及解剖超声测值的相关分析显示.正常健康人群随体重、体重/身高比值及体重指数的增加,①血压、静息心输出量及搏出量上升;②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肌重量相应增加;③左房、左室、右室及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大;④可能还有舒张功能的改变。肥胖程度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血压及增龄无明显相关关系,提示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健康成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中已应予以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肥胖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研究发现肥胖引起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心室重构和心室肥厚,以及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这些结构及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引起心脏衰竭.而肥胖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代谢紊乱、炎性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以及神经体液因素.多数研究都发现,减轻体重尤其是减重手术能够逆转肥胖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体重指数与缺血和出血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与卒中的关系结论不一。早年研究提示,肥胖对卒中的影响因卒中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就体重指数(BMI)与不同类型卒中的关系进行了大样本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探讨患者体重指数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门诊和病房住院的患者共691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274例),年龄范围13~90岁,平均年龄为55岁。所有观察对象测量诊室血压、心率、身高、体重和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等指标,按照体重指数分为3组,体重指数<24为正常体重组;24≤体重指数<28为超重组;体重指数≥28为肥胖组。结果:肥胖组患者24小时和白天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24小时、白天和夜间心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此外,血压负荷也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和血压负荷有较密切的关系;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比较,肥胖组患者的血压最高、心率最快;动态血压提供的数据信息量大,结论更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5.
体重指数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868名中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系数,结果体重指数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总胆固醇和β-脂蛋白含量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肥胖者血液粘度和血脂高于正常人,认为肥胖者的高血脂可引起血液粘度增高,而血液粘度增高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及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 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 3组 :正常体重组 (BMI=2 0~ 2 3 ) ,超重组 (BMI=2 4~ 2 7) ,肥胖组 (BMI≥ 2 8) ,所有患者均测血脂、血压 ,并行腹部 B超检查。结果 肥胖组较正常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有明显差异(P<0 .0 5 )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 ,仅 TC有差异 (P<0 .0 5 )。 BMI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s=0 .911,P<0 .0 1) ,且肥胖组中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 :肥胖组高于超重组 ,超重组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及 P<0 .0 5 )。结论 合并超重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 ,并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及脂肪肝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老年患血清瘦索(leptin)水平.研究其与体重指数(BMI)、雄性激索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5例正常体重与超重或肥胖男性老年患(BMI>25)的血清瘦素及睾酮水平,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非肥胖老年患平均瘦素水平为:4.51±3.63ng/ml,超重或肥胖患平均瘦素水平为:6.69±4.05ng/ml。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显相关(P<0.01).13.3%肥胖个体仍存在相对lepfin缺乏。结论 超重与肥胖老年患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增高。老年患瘦素水平高于一般成年人,提示老年个体存在较多内源性瘦素拮抗,部分瘦素相对缺乏,将有可能成为瘦素治疗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性别和体重指数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从35-55岁人群中筛选出无心血管及其他疾病者600例,其中女性259例,男性341例,分别对其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后分为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并应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其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以性别分组比较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间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在三组内比较不同性别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血管内径变化在不同体重指数组间差异显著,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内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显著。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变化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体重指数组相似。结论体重指数和性别均对血管内皮功能有影响,并考虑性别对其影响与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组358例20—81(平均46±16)岁、大部分为非肥胖者(体重指数21.11±2.91kg/m~2)的健康人群肥胖程度与心脏功能及解剖超声测值的相关分析显示,正常健康人群随体重、体重/身高比值及体重指数的增加,①血压、静息心输出量及搏出量上升:②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肌重量相应增加;③左房、左室、右室及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大;④可能还有舒张功能的改变。肥胖程度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血压及增龄无明显相关关系,提示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健康成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中已应予以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超重和单纯肥胖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以探讨单纯肥胖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根据体重指数将143例无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分为正常体重组(体重指数18.5~23.9kg/m2,n=57),超重组(体重指数24.0~27.9kg/m2,n=53),肥胖组(体重指数≥28.0kg/m2,n=33),比较各组间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IVS)厚度、左心室后壁(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Sm)及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m),E/A,E/Em的差异,并分析这些指标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左心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均增加,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下降,而E/Em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传统的表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超声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A与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E/Em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单纯肥胖可导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增加,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检测出肥胖所致的亚临床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肥胖相关性肾病:体重指数与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控制体重与蛋白尿消长及其在肾脏保护中的作用,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有效防治措施和加深对ORG发病机制的认识. 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观察了63例经肾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ORG患者.分别以6个月和24个月作为短期和长期随访点,据随访过程中体重指数(BMI)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BMI上升(BMI增加≥3%)、稳定(BMI波动<3%)和下降(BMI减少≥3%)三组,观察患者体重变化对肾脏损害以及糖脂代谢等的影响. 结果:接受肾活检诊断时,BMI 上升、稳定和下降二组ORG患者的肾脏损害、代谢紊乱情况的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随访6个月时BMI下降组ORG患者体重减少达(8.29±4.00)%,蛋白尿平均减少35.3%.随访24个月时,BMI下降组体重减少(9.20±3.78)%,蛋白尿下降51.33%,其中29.6%患者尿蛋白部分缓解,25.9%尿蛋白转阴,总缓解率达55.6%.然而,随访6个月及24个月时,BMI上升组的尿蛋白则分别增加了102.0%和28.78%,且24个月时无一例达到缓解.BMI长期下降组的患者除蛋白尿好转外,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尿酸、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分别下降17.07%,4.86%,7.44%和9.50%.一元回归分析发现BMI变化、血清TG和血清尿酸的变化与尿蛋白消长关系密切,多元回归分析提示BMI下降是减少尿蛋白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进一步分析BMI下降组患者临床转归差异的因素发现,蛋白尿缓解与否与BMI下降程度(P<0.05)、TG(P<0.01)和尿酸下降程度(P<0.05)、血压绝对值等相关(P<0.05),但与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肾小管功能等无密切联系.肾功能进展是否与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与肾小球病变性质、肾间质动脉透明变性程度、尿蛋白缓解、代谢紊乱改善等无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本研究证实在ORG患者中,BMI下降与尿蛋白缓解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短期控制体重即可达到明显减少蛋白尿的效果,而长期、严格的体重控制不仅有助于减少尿蛋白,而且可以纠正伴随的代谢紊乱情况.肾小管间质的慢化病变是导致肥胖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索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高血压病患病率不断升高,1993年全国高血压人群普查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1.88%;肥胖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之一[1,2]。但是,应征男性公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和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了解不多。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1998年11月龙岩市新罗区送检的应征资料完整的1056名男性公民中随机选取535名,作为研究对象。1.2 方法所有参加体检的医护人员都学习了1991年9月30日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发布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方法》,并考核合格。体检按该体检法时行。体重指数(BMI)按体重/身长2(kg/…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BMI)与靶器官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176例,根据其入院时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及对照组(BMI<25 kg/m~2)。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及心脑血管意外。结果两组入院时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颈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3年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102.59±13.44)vs(123.94±11.84)ml/min,P=0.000];肾血流量显著降低[(589.74±41.59)vs(648.47±51.83)ml/min,P=0.000];颈动脉IMT显著增加[(1.45±0.21)vs(1.28±0.20)mm,P=0.002]。两组脑卒中、脑出血、心肌梗死和心搏骤停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水平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其中部分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随着2003年“糖尿病前期”概念的提出,即包括了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两方面,认为该阶段心血管重构可能已经开始,并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就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50只大鼠,30只建立金葡菌肺炎模型,20只大鼠作对照,检测大鼠心肌病理积分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肺炎组大鼠有肺炎症状及肺脏病理变化,表明该肺炎模型建立成功。肺炎组大鼠左房内径(L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肺动脉内径(PA)、左房内径/主动脉内径(LA/AO)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主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FVA)、主动脉血流速度积分(Viao)、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PFVP)、肺动脉血流速度积分(Vip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肺炎大鼠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证明重症肺炎可并发心衰。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与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5113例老年居民采用统一表格、方法及质量控制调查得到的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按BMl分为BMI〈18.5;18.5≤BMI〈24;24≤BMI〈28(超重组);BMI≥28(肥胖组)四组,按年龄分为60-64;65-69;70~79;≥80四组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随BMI的上升而上升(P〈0.05),但在≥80岁老人,不同BMI老人高血压患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和超重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各年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8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对老年人来说,BMI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P〈0.05)。结论 对60~79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其BMI呈正相关;对于≥80岁的高龄老人,年龄已取代体重等诸因素成为影响高血压患病的首要因素,BMI宜控制在肥胖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8.
纪群  王咏波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55-758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及肥胖对TSH、TH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T2DM患者275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88例)、超重组(24kg/m2≤BMI<28kg/m2,90例)和肥胖组(BMI≥28kg/m2,97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再根据性别和WC不同将其分为M1组(男性WC<85cm)、M2组(男性WC≥85cm)、F1组(女性WC<80cm)、F2组(女性WC≥80cm),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增加(P<0.05)。F2组TSH水平明显高于F1组和M2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M2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TSH呈正相关(r=0.25,P<0.05),TC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呈负相关(r=-0.39,P<0.05),BMI、WC与FT4(r=-0.31,r=-0.29,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TSH的独立相关因素,WC是FT4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TSH水平升高,FT4下降,女性较男性腹型肥胖者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8):776-77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诊疗的高血压患者3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187例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58例为高血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6人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和A峰及E/A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NAFLD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收缩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和E/A值降低(均P0.05)。与高血压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左心房前后径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和E/A值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腰围、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A值与NAFLD程度呈正相关(P0.05),HDL-C与NAFLD程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A值与NAFLD程度相关(P0.05)。结论 NAFLD可能加重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及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