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传染病防治与控制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分析该类疾病的流行季节及发病高峰,对了解和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流行病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肠道传染病在各地的流行因素不同,其流行季也有明显差异。本文采用新型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圆形分布法和集中度法,对浙江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主要传染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福州地区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气压等气象因素对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 :根据 1 993~ 2 0 0 2年福州市传染病资料和同期的气温、气湿降水量等气象资料 ,以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月平均相对湿度对甲肝和肺结核发病 ,月总降雨量对麻疹发病具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 ;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伤寒发病 ,月平均气温对霍乱、伤寒、菌痢发病 ,月平均气压对霍乱、伤寒、菌痢、肺结核发病 ,月总降雨量对伤寒、菌痢发病 ,月总日照时数对霍乱、菌痢、伤寒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 )。多因素分析表明 :月平均相对湿度、气温 ,总日照时数对甲肝发病 ,月平均气温对霍乱发病 ,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和肺结核发病 ,月平均气压对伤寒发病 ,月平均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P <0 0 1 )。结论 :在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 ,气象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呼吸道传染病气象因素及发病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干旱地区影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干旱地区呼吸道传染病的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政府部门预防和控制干旱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作为研究对象;在朝阳市气象局获得该地区1981~1994年气象资料;在朝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同期该市传染病发病资料。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关系分析。应用Matlab6.5软件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干旱地区呼吸道传染病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流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平均蒸发量呈正相关;百日咳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与平均蒸发量呈正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流脑和百日咳模型拟合值的平均误差率(MER)和决定系数(R0)分别为1.73%和1.0000,7.74%和0.9900;流脑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流脑和百日咳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为5.88%和59.46%。结论平均气压、平均蒸发量、平均降水量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影响较大。BP神经网络模型对干旱地区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能力,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素与两种虫媒传染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虫媒传染病斑疹伤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效果.方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斑疹伤寒和乙脑发病率的相关分析;利用Matlab 6.5软件构建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P<0.01),与平均蒸发量和最高温度呈正相关(P<0.05).斑疹伤寒的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呈负相关(P<0.05).斑疹伤寒的发病率还与最低温度呈负相关(P=0.062).BP神经网络模型的回代结果显示,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拟合模型平均误差率(MER)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7.44%和98.09%及29.00%和65.35%,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1994年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分别为80.00%和120.86%,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结论平均气压、平均蒸发量、温度对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拟合和预测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徽省亳州市气象因素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亳州市2005—2011年疟疾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拟合准泊松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周平均温度、周平均湿度、周平均降雨量对疟疾发病的即时效应、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对周平均温度的即时效应分析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5~30℃),疟疾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温度越高,滞后效应的强度越大,最佳滞后时间约为1~3周;当温度为26℃且滞后时间为10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高,RR值为228.9(95%CI:8.0~6 547.9)。以降雨量0 mm为参照,降雨量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累积效应先增加后减小,降雨量越大,最长滞后天数越短;当降雨量为30 mm且累积时间为6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大,RR值为3.79(95%CI:1.38~8.49)。以最低相对湿度31%为参照,周平均相对湿度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滞后时间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长滞后期为10周,当滞后时间为4周时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最大;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相对湿度为62%且滞后10周时的累积效应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为513.58(95%CI:14.70~17 943.94)。结论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对疟疾的发生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6.
潜江市月波村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14.76%,病例构成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其次为老人,男女之比为1.011。病种以肠炎最多,占48.26%,其次为痢疾,占27.91%,伤寒占14.53%。该村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由于饮用水源受工业污染,村民饮用未经处理的坑塘水所致。  相似文献   

7.
处理后的粪便用于蔬菜种植的观察区施肥,与对照区未处理粪便施肥相比,蔬菜受大肠菌群污染明显低于对照区,观察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比对照区下降40.7%,小学生蠕虫卵感染率比对照区下降29.3%,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粪便作为蔬菜种植的主要肥料,具有明显的卫生防疫效益。  相似文献   

8.
北京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北京地区1996~2004年细菌性痢疾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气温、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5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与降水、气温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在每年的7月,报告发病率可用气温、降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何燕 《职业与健康》2015,(22):3192-3194
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密不可分。国内近年来开展了大量有关气象因素与传染病的相关性研究,其中气象因素与肠道传染病的相关性较好;同时气象因素也对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过程有影响。作者主要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伤寒和副伤寒、手足口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影响,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干旱地区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在干旱灾害条件下影响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旱灾地区传染病疫情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方法利用Matlab 6.5软件对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进行构建、训练及模拟.结果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回代平均误差率和R2分别为0.84%和0.9999,自变量对输出的贡献量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蒸发量和平均气压对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影响最大.结论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关系的 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衢州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衢州市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年来衢州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5类15 193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64.74/10万~124.81/10万,呈单峰分布,2007年最高。发病病种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占70.62%。发病时间集中在5~12月。报告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χ2=457.92,P<0.01)。散居儿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0~岁组发病最多,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04,P<0.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疫情管理,掌握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疫情时间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婷 《职业与健康》2013,(23):3153-3156
目的掌握近6年无锡市北塘区法定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7--2012年北塘区法定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2年无锡市北塘区累计报告法定肠道传染病5种5970例,年均发病率为283.96/10万;合计死亡2例,平均病死率0.045%。2007--2012年年均发病率283.96/10万,病毒性肝炎为7.61/10万,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为45.09/10万,伤寒和副伤寒为0.3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为122.19/10万,手足口病为108.73/10万;0—5岁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4025.91/10万;男性为312.88/10万,女性为255.32/10万。地处中心的黄巷街道、北大街街道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53.70/10万、295.29/10万,高于山北和惠山街道。5—7月合计占40.41%。5970例肠道传染病病例中,散居儿童占33.25%,托幼儿童占19.28%。结论北塘区肠道传染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为主,0~5岁儿童为高发人群,5—7月为高发季节,黄巷、北大街街道为高发地区。应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加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的重点防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7-2012年九龙坡区法定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三间分布特点,并比较
分析各种疾病的变化情况;率的比较采用双侧χ
2 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甲乙类肠道
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55.79/10 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7.13%,死亡率0.02/10 万。主要病种痢疾占
80.97%;甲型肝炎占11.56%。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占34.58%;城区高于农村,城乡发病率比例为
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91.98,犘<0.01);人群分布:0~4岁散居儿童占25.37%,20~49
岁青壮年占38.32%,男女性发病率之比为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6.93,犘<0.01)。结论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是肠道传染病疫情的主要病种,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
育、饮水和食品监管等综合防制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肠道;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091 05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江阴市2005 - 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监测结果,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阴市2005 - 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 - 2014年江阴市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3 4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03/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26:1 ,主要集中在0岁~组,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为主。发病高峰为6 - 10月,有一定的季节性,城区与农村发病率有差异。结论 江阴市2005 - 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程晓娟  尹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9,(13):2463-2465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流行态势,为制定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2-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重点肠道传染病数据,采用Excel、Mapinfo15.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2-2017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甲肝、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4种重点肠道传染病172571例,其中边境地区累计报告21599例,占全省累计报告发病数的12.52%。边境地区4种重点肠道传染病总体上与肠道传染病夏季高发的基本特征一致;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岁及以下病例10267例,占所有病例的47.53%;发病最多的是散居儿童和农民。结论 建立健全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重点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科学有效地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减轻、消除传染病危害。〖J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西宁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状况和发病特征,同时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探讨肠道传染病的预警,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西宁市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数据,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宁市肠道传染病各年份、不同人群间发病有差异;主要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两者占总发病数的85.42%;除1~2月发病水平较低外,其他月份发病率均较高,7~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 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控制可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进行相关性预防控制,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utbreak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many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generally expected to change as a consequence of climate change, yet there is limited regional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guide decision making.Objective: We surveyed government officials designated as Competent Bodies for Scientific Advice concerning infectious diseases to exa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are concerned about 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s well as their perceptions of institutional capacities in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Methods: In 2007 and 2009/2010,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 from 30 European Economic Area countries were surveyed about recent and projected infectious disease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ir countries and the national capacity to cope with them.Results: A large majority of respondents agreed that climate change would affect vector-borne (86% of country representatives), food-borne (70%), water-borne (68%), and rodent-borne (68%) diseases in their countries. In addition, most indicated that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 are needed for ongoing surveillance programs (83%), collaboration with the veterinary sector (69%), management of animal disease outbreaks (66%), nation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limate-sensitive infectious diseases (64%), health services during an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61%), and diagnostic support during an epidemic (54%).Conclusions: Expert responses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vector- and water-borne diseases, but were less so for food-borne diseases. Shortcomings in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o manage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dentified in this assessment, should be addressed in impact,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8.
王瑜  刘光文  贾蕾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265-1267
目的 了解新疆和田市2010-2014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探索时间序列模型在肠道传染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10年1月-2014年12月和田市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的病例资料,应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SPSS 18.0软件对月报告病例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利用拟合模型对2015年1-3月报告病例数进行预测。结果 和田市每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数较少,发病高峰期和高发年龄段均较明显,5-9月报告的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89.37%,<5岁儿童占全部病例数的54.02%。最佳模型为简单季节性模型,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结论 夏秋季节应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卫生状况,避免腹泻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简单季节性模型对肠道传染病拟合效果较好,在下一步工作中可结合病原学监测结果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济宁市2009-2016年肠道传染病疾病负担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的流行趋势和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法定传染病上报系统济宁市2009-2016年肠道传染病资料,计算总体发病率、伤残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和YLDs强度。 结果  2009-2016年济宁市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8.81/10万,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74.74/10万)、手足口病(49.15/10万)、细菌性痢疾(3.65/10万)、戊型肝炎(0.57/10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0.37/10万)和甲型肝炎(0.34/10万)。5~8月高发。总YLDs为593.04人年,男性372.31人年,女性220.73人年;依次为手足口病(326.88人年)、其他感染性腹泻(235.74人年)、戊型肝炎(10.65人年)、细菌性痢疾(10.09人年)、甲型肝炎(7.71人年)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97人年),对应YLDs强度为0.489、0.353、0.016、0.015、0.012和0.003人年/10万。 结论  2009-2016年济宁市肠道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夏季高发,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提示疾病防控部门可根据人群和季节发病特点,采取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20.
陈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40-2442
目的通过探讨疫苗可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季节分布,为监测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流行性乙型脑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有很强的季节性,麻疹和风疹发病季节性明显,百日咳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全年发病水平相当。结论可以针对不同传染病发病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